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什麼是演奏里的『中國味道』?」

「什麼是演奏里的『中國味道』?」

GIF

兩位作者的日常

AUG

20

獨立之思考,自由之精神。

嗯,這句話其實是上下互文。

所以這個專欄是什麼鬼

最初這個公眾號的創立目的,是因為有些idea如果一閃而過太可惜了。而每周的原創文章嘛,都是筆名「Stias」和「雪歸山」兩位作者,同時也是微信號唯二的管理員,看心情扔骰子輪流寫的(…)。平時就會有很多聊著稿子,聊著聊著就聊歪了的日常。有些靈光一閃內容實在是有趣得很,這倆人一商量,覺得不妨拿出來供大家一看。

人微未必言輕。雖然並非大師,但我們依然願意發出一點自己的聲音,與世界分享我們的看法。

為什麼不少人拉什麼作品都是「梁祝」味兒的

很多地方水平不錯的專業生去找音樂學院的教授或者演奏家求學的時候,人家聽完拉琴第一句話就是,「發音要重新練,你的中國味太濃了。」今天的討論就是以此展開的。

Stias: 我完事了,你啥時候有空

雪歸山: OK,我現在沒什麼思路,你隨便說說看

Stias: 那正好,本身也是一個discussion

Stias: 形成原因的話,肯定就是上次跟你說的國情所致,從老師到學生,對真正的西洋古典接觸太少。包括我和我周圍的人,從小練琴的時候光練琴,沒條件也沒意願去聽各種古典樂

Stias:撐死了老師讓我聽什麼,告訴我怎麼聽,家裡也沒人聽

雪歸山:我想下,你繼續

Stias:姑且不說不懂的,哪怕是從小在國外的人,他不知道什麼叫中國味或者怎麼拉出來中國味。

Stias: 退很多步到我這樣,可能我剛開始也有點問題,但是從小就讓一個國內非常不錯的老師帶,等我對音樂有一個正確的了解了,有了自己的評判標準了,這方面我的問題也不是很大了。

Stias: 不好一條一條的從各種技巧上講怎麼不把沉思拉的一股梁祝味

為什麼大賽里中國學生音樂性如此吃虧?

雪歸山:我情況剛好相反。雖然先天機能太差,小時候被教琴老師diss掉了,但我爹媽聽得多

雪歸山:半個柜子的CD和磁帶,從小到大我是聽著帕格尼尼,馬勒和勃拉姆斯長大的

雪歸山:雖然我到今天仍然喜歡不起來馬勒就是了…………

Stias: 你要相信蝴蝶效應,從小學到現在你就不見得那麼喜歡了。天天練技術,一天七八個小時Orz

雪歸山: 跑題了,我把問題具體化一點來說下我看法

雪歸山:在我看來,對於專業演奏家來說,「我也不知道我拉的勃D像不像那麼回事」和「我知道我拉的不像,但我也不知道怎麼拉的像」,一定要二選一的話,答案必定是第二個。

Stias: 這個問題不是這麼簡單。演奏風格包括個人風格,學派風格,時代風格,演奏機能等等很多方面,他未必不知道,但是如果沒有重大變故,已經成型的演奏風格是極難發生巨大改變的。你看天才如梅爺,早年生拉硬夾的風格和35歲之後的風格完全不同也是因為嚴重的勞損導致。

雪歸山:就像你說的,除非生下來就在國外,不然中國人在比賽大多數只能靠炫技取勝。

Stias: 不能說不好,炫技和音樂性是兩個不同的發展方向,這很正常。兩種都很美,但是只是不一樣而已。

雪歸山:anyway,我想說的是,對於我們中國人來說,我們骨子裡沒有這種西洋樂的傳統,大多數人也沒有從小受到足夠的熏陶和學習。所以,「模仿他們已經拉了幾百年的音樂」,怎麼做都是在模仿,只不過技巧比音樂性模仿起來要容易。

Stias: 那些從小接受系統演奏訓練的外國孩子,人家一天生活就是拉琴,吃飯,玩,睡覺,體質和我們就不一樣。咱們選手在那種頂尖級別大賽里,只能秀技術,大多數還是不行。

雪歸山:這東西本來就不是我們的。我們正面和他們硬剛音樂性就是剛不過,這是客觀事實。認識到了這點,在比賽上去剛技術是一個明智的選擇。至於平時自己喜歡哪個,這和優劣是沒關係的

不同時代所推崇的的演奏風格是不斷變化的

雪歸山:我跟一個好兄弟聊到過這樣的話題,「你們都是聽京劇聽相聲從小聽到大的人,怎麼拉出人家歐洲人從小聽協奏曲聽交響樂聽歌劇的聲音?

雪歸山:這不是詆毀咱們自己文化,而是確實如此。講的我心服口服

Stias: 你別忘了,演奏技術,音樂性,審美,甚至演奏器材,這些全都是在不斷發展的。就單說琴弦,羊腸弦時代,鋼弦時代,還有全面普及尼龍弦的時代,從技巧到聲音一定是互不相同的。

Stias:就像我不會教我的學生像埃爾曼,西蓋蒂那樣拉琴,但是我會跟他們說,這很正常,你覺得不好聽,滑音太多太膩,揉弦又太少太慢,但是那個時代就是認為這樣是美的。

雪歸山:很多曲目舊時代的演繹風格是和現代不同的,接受這個事實就好,喜不喜歡那是個人的事

Stias: 同意。

雪歸山:回到「中國味道」,我覺得可以寬容些,這就是我們所處的這個時代,很多中國演奏者的演奏風格。可以不喜歡,但是這個風格是客觀存在,就在這裡的,而且短時間內很可能是無法改變的。

雪歸山:雖然不知道發展方向,但是隨著更多國人對古典音樂所代表的整套西洋文化和西方藝術史更深入的了解,觀眾審美是會倒逼演奏家們做出改變的。這一點我相信。

Stias: 嗯

Stias: 我剛意識到,那個……是不是把這個直接發上去就好了?

雪歸山:……機智!!!

本文為清淵音樂原創,版權歸屬清淵音樂工作室所有,轉載請註明原作者。

會拉琴 會教琴 會扯淡

什麼都會一點 你想問點啥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清淵音樂 的精彩文章:

TAG:清淵音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