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浙商銀行發行國內首單區塊鏈應收款ABN

浙商銀行發行國內首單區塊鏈應收款ABN

2018年8月17日,銀行間市場清算所(上海清算所)官網顯示,「浙商鏈融2018年度第一期企業應收賬款資產支持票據」(下稱「浙商鏈融」)成功發行。

公開信息顯示,「浙商鏈融」本次發行金額4.57億元,發行期限354天,債項信用等級為AAA,獲得了市場投資人認可;它以企業在浙商銀行應收款鏈平台上籤發及承兌的應收賬款為基礎資產,由中鐵信託擔任發行載體管理機構,主承銷商為浙商銀行。

近日,銀保監會發布《關於進一步做好信貸工作提升服務實體經濟質效的通知》,要求「盤活存量資產,提高資金使用效率;積極運用資產證券化、信貸資產轉讓等方式,盤活存量資產,提高資金配置和使用效率」。

據介紹,銀行間市場首單應用區塊鏈技術、直接以企業應收賬款為基礎資產的證券化產品「浙商鏈融」, 正是這一政策背景下的全新探索。它的成功發行,意味著債市活水有望借道金融科技,導流至供應鏈上下游企業,幫助它們攻堅克難盤活應收賬款、紓解流動性風險。

點石成金

激活應收賬款

 「浙商鏈融」項目的發起機構代理人浙商銀行,是業內首家基於區塊鏈技術構建企業應收款鏈平台、幫助企業盤活應收賬款和降低綜合成本的商業銀行。

   當前企業間的貿易多採用賬期方式延後支付,應收賬款積壓是困擾企業的共性難題。截至2017年末,我國規模以上工業類企業的應收賬款餘額為13.48萬億元,平均約佔企業流動資產的25.2%。

    為化解企業應收賬款佔比過高的難題,浙商銀行基於區塊鏈技術研發了應收款鏈平台,利用其分散式記賬、智能合約和不可篡改的特性,把企業的應收、應付賬款轉化為支付結算和融資工具。企業在應收款鏈平台上籤發及承兌的應收賬款,既可以作為購買商品或勞務等的交易對價支付給平台的其他用戶,也可以通過轉讓或質押來獲取資金,以此「點石成金」,實現應收賬款的無障礙流轉或變現。

  截至2018年6月末,該平台已落地558個,輻射企業1800多戶,累計簽發2600多筆應收款,金額合計260多億元。

服務實體

基礎資產優良

  「浙商鏈融」的基礎資產,即為應收款鏈平台上企業簽發及承兌的應收賬款。企業將其持有的應收賬款通過浙商銀行委託給受託人(中鐵信託)設立資產支持票據信託,後者以此作為載體發行資產支持票據,並委託浙商銀行作為資產服務機構提供基礎資產管理服務。而應收款鏈平台結算回款,則作為「浙商鏈融」 償債的有力保障。

    據悉,「浙商鏈融」首單的基礎資產,囊括了遠景能源(江蘇)有限公司(下稱遠景能源)等數家身處智能製造、電子通訊、醫用科技等行業的企業簽發給其上游的應收賬款債權。

 「 簡而言之,『浙商鏈融』是將應收款鏈平台上不同企業的應收賬款債權作為基礎資產,通過證券化產品設計,在債券市場公開發行,盤活實體經濟存量資產。」 浙商銀行投資銀行總部總經理沈濱表示,「這與多個部門提倡的深化金融改革、加快先進位造業發展、紓解實體經濟尤其是小微企業『融資難、融資貴』的政策精神是不謀而合的。」以遠景能源為例。這家以智能風機和智慧能源為業的高新企業,在向上游採購過程中,形成了8850萬元的應付款。隨著「浙商鏈融」的順利發行,交易雙方均在「應收款鏈平台+證券化」的合作模式受益:遠景能源不僅獲得了優於銀行承兌匯票的整體資金成本(含保證金部分),還適當延後了付款節點;而上游企業則能快速盤活賒銷形成的應收賬款,提前獲得現金流。

   為了最大程度降低企業邁入這一通道的門檻,浙商銀行作為發起機構之代理人,為企業減免了各類註冊發行手續的時間和費用成本;同時,由於發起機構均為應收款鏈平台的註冊用戶,由浙商銀行擔任資產服務機構,也可以大幅節約管理和交易成本。據悉,「浙商鏈融」從交易商協會准予註冊(8月3日)到首單4.57億元成功發行(8月17日)僅耗時15天,落地之快備受認可。

借道應收款鏈

另闢債市通途

   據悉,「浙商鏈融」在中國銀行間市場交易商協會取得50億元註冊額度(含本次首期發行的4.57億元),兩年有效期內可備案後滾動發行,每期發行前更新資產池信息。

 「證券化技術能夠將同質的基礎資產批量入池。以基礎資產未來現金流為償付支持發行標準化的證券,一方面可以改善單家主體的融資條件,另一方面,也較單家主體融資更為有效率。」沈濱說。

在他看來,「浙商鏈融」首單成功發行,更重要的意義在於債市活水有望借道金融科技和證券化產品,導流至供應鏈上下游中小企業,幫助它們盤活應收賬款、拓展融資渠道、降低融資成本。

    一直以來,「深化金融體制改革,增強金融服務實體經濟能力,提高直接融資比重,促進多層次資本市場健康發展」始終為政策層面大力提倡,債市也被認為是國內直融的主渠道之一,在貨幣和資本市場中發揮著重要橋樑作用。

   然而相較傳統融資,債券投資人對信用債融資主體的資質要求較高,多數實體經濟企業要達AA或AA+以上外部信用評級絕非易事。今年以來,由於債券市場風險偏好不斷下調,市場資金湧向AAA高評級客戶,其發行利率不斷下行,而民營企業發債仍然艱難。「浙商鏈融」正是精準靶向這一痛點,通過「應收款鏈平台+證券化」方式,為實體經濟從債券市場獲取直接融資開闢了新的通途。

  「當前融資環境下,要提高金融服務實體經濟水平,必須通過適當的安排將資金高效引流至智能製造、戰略新興產業等國家重點扶持和鼓勵創新領域。應收款鏈平台與證券化產品相結合,可架設起實體經濟企業與金融市場之間的橋樑,從而形成更廣闊的平台化生態圈,實現對實體經濟企業的『精準滴灌』。」 沈濱說。成都商報記者   呂波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