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我與匹村貓本這兩年

我與匹村貓本這兩年

不知不覺,一百周的科研訓練已經悄悄地結束;當初覺得漫漫八年長路,也已經度過了一大半的征程。坐在回國的飛機上,不知道你想了些什麼?對於國外生活的留戀,對於家裡美食的渴望,還是對於醫學生活的期待?

在兩年科研訓練結束之際,在全新的協和生活開啟之前,我們策划了系列推送,讓我們再一起聊聊過去兩年發生在地球兩端的故事吧~

*本系列由主題分為多個部分,本篇為「科研篇」,採訪醫3班在匹茲堡大學和墨爾本大學進行科研訓練的同學們,講述山芪的大家在兩年科研中的點點滴滴。「生活篇」和「番外攝影特輯」敬請期待哦~

Q1: 用幾個關鍵詞概括你的研究?

Junyi: 糖,纖維,炎症性腸病(IBD)

Jiuyang: 病毒致病機理,免疫反應

Yani: 敗血症(sepsis)

Yifei:炎症

Wei:胰腺

詹煒與導師 David Whitcomb, MD, PhD

Yaqun:R-loop,轉錄,DNA 損傷,同源重組

Lie:黑色素瘤(Melanoma),Hippo pathway

Zixuan:頭頸鱗癌(HNSCC), 靶向治療

Peiwen:髓源抑制細胞(MDSC) ,癌前病變

馬培文與實驗室Olivera Finn"s Lab

Mai:MAIT cell,感染,疫苗

Kuangyu:HL-60 cells,抗體亞型,嗜中性粒細胞,Fc受體

Yijun:抗原特異性B細胞篩選、單細胞克隆、單克隆抗體測序與生產

陳奕均與實驗室

Zongmuyu:血脂,統計,流行病學

Hao:【數據刪除】【數據刪除】【████】

浩哥你這關鍵詞...

難道涉密嗎?

沸羊羊

Hao

咳咳,咳咳咳...這個呢在發表之前不便透露~

誒,熊孩子呢?咋變成沸羊羊咧?

嘻嘻,熊孩子(因為身份經常被冒用)所以已經和主編們合體啦~(大霧)

沸羊羊

Q2: 課題中最具代表的實驗技術有哪些?

具不完全統計,大家的課題主要實驗技術包括:

排名

主要實驗技術

人數

1

流式細胞術(Flow)

6

2

免疫蛋白印跡(Western Blot)

5

2

細胞培養(Tissue Culture)

5

3

分子克隆(Molecular Cloning)

3

3

共聚焦顯微鏡(Confocal)

2

4

小鼠模型 (Mouse Model)

2

當然啦,這裡列出的只是課題中主要實驗方法的統計,如果說只要用過就都算的話,Western Blot和Tissue Culture毫無疑問要排第一哈~

啥?客官想問有沒有什麼特別高大上的實驗技術?當然有哈~「各種統計軟體的應用」是不是夠牛?還有「基因組測序結果分析」、「3D culture」等等~

Q3: 科研中印象最深刻的一件事?

Yani:被老鼠咬

Yifei:給小鼠腹腔注射結果給扎出了疝氣

Hao:文章在決定投出去前,討論修改了半年,前前後後不下30版。畢竟優質的作品須得千錘百鍊。(然後仍被reviewer挑出一大堆問題……)

陳浩與導師Lan Li, MD, PhD

Peiwen:從晚期腫瘤病人外周血中分離的T 細胞完全失去分裂能力免疫殺傷作用,真實的認識到了腫瘤的可怕之處

Zongmuyu:Secondary data analysis真的非常非常受制於人,尤其是當一些數據未被公布的時候。

Zixuan:要離開之前ChIP optimization 終於成功!驗證了目的基因是某個重要轉錄因子的直接作用靶標。

趙姿璇與實驗室

Jiuyang:印象最深的是第一年快結束的時候,一個一直糾結的課題終於做出了陽性結果;但是沒高興多久,自己就通過嚴謹的驗證實驗證明了其實結果是假陽性,基於此設計的一系列後續實驗只能暫停,一篇「大文章」泡湯(不過一年之後又重新提出了新的假說繼續實驗)。算是一個不小的打擊吧,導師每次提起這件事都會開玩笑說我是「超級嚴謹的科學家」

徐九洋與導師John Williams, MD

Yijun大悲:第一個課題做了一年無法繼續向前推進;大喜:換到第二個課題後,第一次在流式中看到抗原特異性B細胞 (~30每百萬B細胞);第一次從單細胞中克隆出抗體片段;第一次處理免疫後的細胞得到滿意的recovery;第一次分析抗體序列得到明白的信息;第一次表達蛋白得到抗原特異的抗體(以上故事發生在四個月內…)

Lie:最開始做western blot的時候差異性條帶總是出不來。有一個周末去做實驗,顯影的時候片子卡在機器里了,我不知道怎麼打開機器,找了一層樓終於在另一邊找到了一個phD,請她幫我取出了片子,發現條帶正好被完全顯示了出來。那是我第一次得到陽性結果。那個幫我的phd也很開心,跟我說:「A trouble shared is a trouble halted.

楊烈與三位導師

Yaqun:這兩年來印象深刻的事情有很多,每一天都像一場未知的挑戰和冒險。從一個小問題入手,在尋求答案的過程中偶然發現了其他有趣的現象,把很多條線索拼湊到一起,發現了更大更完整的機制網路;一個原本帶著做的有一定挑戰性的分支課題,在有了突破性進展之後突然成為了正在進行的幾個主課題的主線,而以前課題的假設和概念全部換掉做了新的調整;發現讀到的文獻中提出的理論和我(用我們獨特的實驗體系)實際看到的很不一樣,因而從概念上提出了全新的理論,結合已知與未知畫出了自己想像的model;最後,在一次次會議的展示、交流、分享的過程中與不同的人思維碰撞,有幸見到了許多自己崇拜、欣賞的科學家,他們身上的能量一次又一次的給了我全新的動力。這背後的每一個故事,都讓我印象深刻,難以忘懷。

滕雅群與實驗室 Levine / Lan Lab

Q4: 說說畢業論文吧~有啥想吐槽?

Junyi: 和老楊一斐三人組在豪華公寓的自習室里閉關式寫論文,摸的

Yani:和斐妹季俊亦一起比賽喝蜂蜜水(斯卡維爾學習屋?

Yifei:和老楊老季一起在斯卡維爾自習小屋中寫的。在寫論文的時候經常被浩哥嘲諷鄙視,對自己的人生一度絕望,請一定要杜絕對弱者的校園霸凌。另外,不要在只剩一個月的時候才開始寫論文,可能會出人命。

王一斐與實驗室 Binder"s Lab

Wei非常快樂。吐槽的點就是論文格式明顯是照中文論文格式翻譯的,有的地方看的就很奇怪……不過也不算什麼。

Peiwen論文要求提綱很令人脫髮

Yijun:進度緩慢,改了又改又改又改

Lie:過程大概就跟網上流傳的各種圖差不多。本來很早就開始準備,但還是直到ddl才能寫完。如果有下次的話,希望自己在早期的效率能更高一點!

Hao我做張圖給你說明。說來慚愧,2月我就開始寫了,但是絕大多數的工作還是在進入6月份之後才完成的。6月中旬我還立了個flag說一周完不成論文,請全寢室人吃飯。然後那頓hunan bar還挺好吃的。

Kuangyu:一開始四月份就開始寫,準備寫完玩兩個月,結果發現摸了兩個月寫了2000字,最後一個月衝刺式寫作才終於完成。想說,寫論文真是一件需要全身心投入的作業,實驗和presentation的干擾對我還是挺大的,Due的動力確實很大,快接近due的時候,一日兩千字也不是問題。一個人集中精力比較困難,要是有人監督一起努力會好很多

Mai:前期因為拖延症而焦慮,後期每天爆肝…Due就是第一生產力!以及找一個寫伴每天互相督促打氣很有用。

Zixuan寫論文要趁早呀!開始的太晚的話,快樂絕不會那麼痛快

Zongmuyu早開始早結束早爽,不用趕deadline的感覺真的很好

我來劃個重點,ddl是第一生產力;如果可能,早點開始哈!

沸羊羊

Jiuyang:畢業論文的格式要求非常詳細,可以在寫文章之前就研究好格式要求,然後邊寫邊調整(word里有格式調整神器!),這樣比一口氣寫完再調要方便得多~

Yaqun:格式調整需要時間去摸索,如果自己沒有經驗,一定要留充足的時間。

Q5: 如果再選擇實驗室,更關注哪些點?

Jiuyang: 實驗模型的有效性/時間要求、實驗室氛圍、導師級別和投入的時間

Yifei:實驗室還是大點的好

Wei:沒什麼更關注的……我的實驗室選擇標準沒有變。

Yani:老闆accessibility

楊yani與導師Tim Billiar

Hao:應該是實驗室氛圍、近期工作的成效以及老闆的個人風格。總之既要在實驗室做出成績,也要過得舒心

Zixuan:課題最重要吧,要選擇感興趣並且能學到更多東西的項目

Peiwen:模式生物,自身興趣,行業發展趨勢

Junyi: 資金,論文

季俊亦與實驗室Hand Lab

Yijun:兩年前並沒有關注很多點,主要是想做傳染病(那一年的課題列表中沒有更感興趣的病毒課題,選了瘧疾研究)。現在還是傾向於傳染病(興趣驅使),如果能有做病毒的應該會有意思很多。當然,現在的兩年科研還是十分充實的。

Zongmuyu:多關注一下老闆是否願意給學生提供更多參加學術交流的機會吧

Mai:應該和兩年前一樣,主要還是根據自己的興趣吧。不過會更關注一下課題的研究模型是否已經建好(是不是還需要做大量預實驗、優化實驗)

施邁與三位導師

Lie:除了興趣方向和實驗室概況,可能會更關注課題本身的創新性和前瞻性。

Kuangyu:興趣,方法模型是否已經建立。類似於自己課題,基本從頭開始建立了兩套方法模型,兩年大部分時間消耗在優化實驗方法上,要是開始已有成熟體系,那兩年可以產出更多的數據。

孫曉琳與實驗室Sweet Lab

Yaqun: 在兩年前我選擇實驗室的主要關注點有以下三點:

1)我們實驗室研究領域在近兩三年剛剛興起,很多未知,也備受關注。

2)我們實驗室具有一套獨創的實驗體系,這個體系不僅新穎,適合用於研究我們感性趣的問題,而且有實驗周期短,操作和時間安排靈活性大等優點。這個實驗體系幾乎是我能夠在兩年內做出深入研究的最為重要的基礎

3)在我進入實驗室的時候剛好遇到了一次人員大流動,有幾位做出非常重要的前期發現的成員要離開,留下了一些具有初步方向的課題。此時實驗室正是缺人的時候,因此加入會承擔更多的任務和機會。

這三點讓我在輪轉時就決定留在現在的實驗室。如果再次選擇,我也會關注同樣的點;但兩年的經歷也讓我體會到:無論在什麼地方,都不是最重要的,如果真正有能力又能下苦功,在哪裡都能做得很好。有時候不需要考慮太多太細,追隨自己的內心(有興趣,喜歡),然後努力去做就好。

Q6: 對physician scientist怎麼理解?

Junyi:難的

Yifei:比想像中的更厲害

Wei:在臨床過程中發現問題,並能用科學方法導出原理和精準的解決方案。

Hao:那些能夠在臨床實踐中細緻觀察、發現問題,並能夠對此進行系統、科學的研究與改進的醫生。對科學來說,好奇心、觀察力和判斷力都是很重要的~

Zongmuyu:應該說Research還是有很多很多有趣的內容和領域值得挖掘的,但對於physician其實現在理解應該還不夠足吧

Yijun:做個好的scientist還是很難的,看看做個好的physician都有些什麼樣的挑戰

Jiuyang: 從身邊的physician scientist身上看到,醫師科學家這一職業理想是可行的(兒童醫院許多實驗室的老闆都是MD,既在醫院看診也領導實驗室)。

范嘉雯與學術poster

Mai:Physician scientist不是「會發文章」的醫生,也不是「有臨床經驗」的科學家。具有獨立思考能力、能將臨床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進行研究,並將科研成果進行臨床轉化,才是合格的physician scientist。但在實踐中,在同一時間段同時兼顧二者真的太難了。國外醫生可以申請幾年專心做科研項目,這一點就很好。

Lie:我其中一個導師就是一個melanoma醫生,他的實驗室課題都是和melanoma相關的,同時也有一些臨床試驗。我的課題就是根據之前一些臨床得到的數據提出來的。我覺得像這樣結合臨床提出基礎研究的課題,然後通過臨床試驗再回歸臨床應用,就是真正的「physician scientist」在做的事吧。

Kuangyu:大老闆就是真實的physician scientist, 我覺得physician有兩年的海外科研經歷非常好,是我們相比其他醫學院很大的一個優勢

Yaqun:Physician scientist的培養周期很長,即使我們專業致力於培養Physician scientist,畢業後我們還有很長的路要走。從定位上講,在基礎研究到臨床醫療轉化的過程中,有很多環節,需要大量合作;而在這每一個環節上的都可以是physician scientist。我認為只有找到了自己的精確的定位,才能夠深入的做下去,形成自己的風格,起到轉化醫學中一個重要的橋樑或支點的作用。從發展方向上講,有一些科室方向較容易把基礎科研和臨床結合起來,比如腫瘤、傳染病、免疫,因為基礎研究能夠極大的推動我們對這些疾病本身對認識,和防治策略。所有科室都離不開臨床科研,但臨床科研和基礎科研也非常的不同,這一點在後面也會慢慢體會。

「科研篇」就寫到這裡~其他生活中的點滴感悟以及照片番外篇攝影大賽,敬請期待咯!

對了,猜到沸羊羊是誰了嗎?

本期編輯:沸羊羊(斐楊洋)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山芪茶話社 的精彩文章:

TAG:山芪茶話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