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隨著信息化戰爭時代的到來,中國軍事發展將走向何處?

隨著信息化戰爭時代的到來,中國軍事發展將走向何處?

信息時代的戰爭是相對於工業時代及其之前的戰爭而言的,信息時代,戰爭類型以信息化戰爭為主體,但在相當長的時期內仍有機械化戰爭形態存在;信息化戰爭是軍事、政治、外交、科技、經濟等因素的一體戰,軍事領域的交戰是主體,其總的形式是信息中心戰,同時要以政治、科技、外交、經濟領域的鬥爭相配合;信息中心展示貫穿信息化戰爭全過程的戰場作戰形式,但在信息化戰爭發展的各不同階段又有其特殊的作戰形式,在數字化階段,主要作戰形式是協同性聯合作戰,在網路化階段,主要作戰形式是一體化聯合作戰,在智能化階段,主要作戰形式是智能化一體戰;信息中心戰強調以信息化作戰為核心,但不排除非信息化作戰行動的輔助作用,它的基本思想,將通過多種作戰樣式來體現,包括信息作戰、信息火力戰、太空戰、特種戰等。這些思想在後冷戰時代的戰爭中開始得以體現。

信息化戰爭

中國軍事思想家劉戟鋒認為,科學技術應用于軍事領域,必然導致新型作戰力量的興起。新型作戰力量代表著軍事技術和作戰方式的發展趨勢,是軍隊戰鬥力新的增長點。新型作戰力量建設是提升基於信息系統的體系作戰能力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國際軍事競爭和現代戰爭中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

劉戟鋒

當前,要把新型作戰力量建設作為提升我軍戰鬥力的新的增長點,重點發展戰略預警、軍事航天、精確打擊、防空反導、遠海防衛、信息攻防、戰略投送等新型作戰力量。總結歷史的經驗可以看出,新型作戰力量得以強勁興起,前提是高新技術的軍事應用;新型作戰力量得以健康發展,前提是軍事決策的高瞻遠矚;新型作戰力量得以正確使用,前提是不拘一格的理論創新。新型作戰力量投入戰爭,往往能達成守正出奇的效果。

信息化戰爭

有鑒於此,中國的軍事戰略方針發生了巨大變化,具體而言,新時期軍事戰略方針仍然堅持積極防禦的基本精神,同時又豐富和拓展了其時代內涵。一是轉變原來立足應對敵人「早打、大打、核戰爭」的做法,提出把軍事鬥爭準備的基點,放在打贏現代技術特別是高技術條件下的局部戰爭上,後又進一步明確聚焦於打贏信息化條件下的局部戰爭上。二是突破了原來主要是應付侵略戰爭且主要是戰爭初期戰略指導的局限,提出了保衛國家領土主權和海洋權益,維護祖國統一和社會穩定,為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提供強有力的安全保證的戰略任務。三是根據戰爭威脅的重大改變,及時調整主要戰略方向、主要作戰對象,明確了戰略對手,使軍事鬥爭準備更具針對性。四是在原來強調贏得戰爭的基礎上,進一步強化了遏制戰爭的思想.在戰略指導上突出遏制危機、控制戰局、打贏戰爭、維護和平。五是在基本作戰思想上突破機械化戰爭模式的束縛,提出了符合信息化條件下局部戰爭基本規律的「體系破擊戰」的思想。六是著眼實現建設信息化軍隊、打贏信息化戰爭的戰略目標,明確了軍隊現代化建設和軍事鬥爭準備的指導原則,並作出綜合判斷,即當前和今後一個相當長時期內,敵對我發動大規模地面人侵戰爭的可能性甚微,而對我實施空海、空天、網空高端戰爭的危險正在上升;東部戰爭威脅重於西部戰爭威脅,海上方向戰爭甚於陸上方向戰爭威脅,太空、網路空間戰爭威脅日益成為現實,境外軍事維權乃至有限作戰行動幾率增大;最嚴重的戰爭威脅是強敵挑起的旨在摧毀我國戰爭潛力以迫我就範的大規模戰略突襲,最可能的戰爭威脅是海上方向的有限軍事衝突,最需要重點準備應對的是核威懾背景下海上方向較大規模、較高強度的局部戰爭。

楊震、趙娟:《論當代中國的海洋軍事觀:制海權與海上反介入》

編輯:浙江大學近現代史碩士生 蕭宸軒

季我努學社青年會會員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康狄的朋友圈 的精彩文章:

塵埃落定!外方阻力消解,南京中央給予保證,黑土地上揚起青天白日旗
眾多的官員就一事同日進言,到底是什麼讓他們聞之大嘩?

TAG:康狄的朋友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