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健康 > 大道至簡古中醫,人人都能讀懂的「傷寒論」,白話註解,連載67

大道至簡古中醫,人人都能讀懂的「傷寒論」,白話註解,連載67

俠醫世家導讀:我們學《傷寒論》不能死記硬背裡面的藥方和病症,而是去理解張仲景的辯證思維,以及他對症組方的思維邏輯,只有領悟到他的思維邏輯,任何人都可以成為張仲景一樣的中醫。

辨太陰病脈證並治

從這一章開始講三陰病。

三陰病一言以蔽之就是:脾胃弱,津血虛少,人體對疾病呈現出消極衰退的反應。

我們說過,臨證上辨表裡病位,一般問證準確;辨陰陽,最準確的是脈。簡而言之:諸如細,弱,虛,空之類血管里血少的脈是陰病的脈;反之不是陰病。哪怕脈象遲緩,只要血管里的血充實,也不可斷為純陰證;哪怕脈象躁數,只要血管里血虛少,也不可斷為純陽證。所以血管里的血的多少是判斷陰陽病的關鍵

因為《傷寒論》論病不是每條都提及脈象,往往略去,但「脈證相應」是《傷寒論》的大原則。以上便是作為對三陰病脈象的補充。

原文:

273 太陰之為病,腹滿而吐,食不下,自利益甚,時腹自痛。若下之,必胸下結硬。

註解:

此條為太陰病的總綱!

陷入陰證必定因津血虛;津血虛必定因脾胃虛,飲食不能生化為氣血所致。太陰病的病位為里,亦可理解為里陰證,所以太陰病的總綱里首先提到的是脾胃系統的反應。

「腹滿而吐,食不下」這事實上是脾胃系統幾乎停止運行了,胃虛寒而不能運化便會吃不下東西,吃下去的也不受納會嘔吐出來。腹部也是脹滿的,腸道也不運作了。第270條說過,如果病人胃口好便不會往陰證轉,所以這裡首先說的是胃口的問題。

「自利益甚」,病人腹瀉嚴重,腹部時而會隱隱作痛。這是寒瀉。熱瀉一般會有排下有力,屁多屁響且大便偏臭,肛門灼熱之類的反應;寒瀉雖然也難以自控,卻不感覺到排下有力,也不會屁多而臭。

「時腹自痛」,這個腹痛也須和實熱的承氣湯證腹痛區別開。除了隱隱的間歇疼痛這個特點外,虛寒的腹痛喜按喜溫,按腹部或用暖水袋暖腹部會覺得舒服,因為裡面沒有熱。實熱的腹痛不喜按不喜溫,按之痛劇。所以腹部的證應該是要按診的,現在運用的人不多了。

「若下之,必胸下結硬」,這時候如果再用下藥,就會胸下結硬。我們順應人體來分析,這種結硬也是一種人體的自保模式,它用一種痞結狀態阻止身體的能量繼續向下流失。這裡的結硬和結胸的區別是:結胸有按之痛或不按也痛,而這個結硬一般來講是沒有明顯痛感的,因為只是寒水之結,並無結熱。

原文:

274 太陰中風,四肢煩疼,陽微陰澀而長者,為欲愈。

註解:

「中風」是指腠理開,體表喪失津液,風邪得入的症侯,所以四肢煩痛,同時又是太陰病,所以稱為太陰中風。

脈浮取為陽,寸為陽。陽脈微,說明邪氣已退。脈沉取為陰,尺為陰。陰脈澀為血少,同時又長,說明氣血已經來複,邪氣去而正氣生,所以說病快好了。

我們給病人用了葯,判斷藥用得對不對,不要但憑病人說的主觀感受,因為病人的敘述有主觀有誤差,應該結合脈象來審察。

原文:

275 太陰病,欲解時,從亥至丑上。

註解:

亥時到丑時上,是晚上的9點到凌晨3點。這段時間是人體氣機行至太陰的時候。夜11點到凌晨1點是子時,這是陰陽交換,從陰極到陽氣復生的一段時間。太陰病是極陰的,在欲解的時候,也會順應這個時間段陽氣來複。這段時間在方位上對應北,五行上對應水。關於時辰裡面隱藏的信息量還有很多,在這裡只是簡單說一下。

原文:

276 太陰病,脈浮者,可發汗,宜桂枝湯。

註解:

此處疑有誤,三陰病原則上是不可以發汗的,況且說桂枝湯發汗也不是嚴謹的說法。

原文:

277 自利不渴者,屬太陰,以其藏有寒故也,當溫之,宜服四逆輩。

註解:

太陰病的總綱里有一個鑒別要點:「食不下」,準確說是脾胃虛寒的食不下。很多重症的病人,臨死前幾日的反應就是吃不下,胃氣絕了,救不了。這裡又加了一個不渴。胃中虛寒自然不想喝水。腹瀉會脫水,一般來講病人會想喝水的,如果還是不想喝水,說明裡面已經很虛寒了,這時候應該用溫里之法,可以用「四逆輩」,也就是用以姜附為主葯的方子。

臨證上,想不想喝水也是鑒別陰證的一個要點,它直接反應胃裡面是熱還是寒。脾胃為中土,是能量生化的中心,是全局的關鍵。一般來講,不管整體是寒是熱,只要胃裡面是虛寒的,都可以加一點生薑溫里。生石膏,黃芩,黃連這樣的寒涼葯和生薑同用的方子《傷寒論》里很多,比如大青龍,越婢湯,柴胡湯,半夏瀉心湯等。反過來講,如果胃裡有熱,能食索飲,這些方子里的生薑也可去掉。《傷寒論》所授的是加減變化之道。

原文:

278 傷寒脈浮而緩,手足自溫者,系在太陰。太陰當發身黃,若小便自利者,不能發黃。至七八日,雖暴煩下利日十餘行,必自止,以脾家實,腐穢當去故也。

註解:

脈浮緩,手足溫,身發黃。從這幾個要點來看,這不是里陰證,應該還有點瘀熱,怎麼說是太陰呢?《傷寒論》個別地方說到里陰證是太陰;當說到脾引起的問題,也是太陰。因為脾屬太陰,胃屬陽明。前面我們就碰到過,吳茱萸湯證不是里陽證,而是胃的虛寒,因為屬胃,也歸入陽明了。

這裡的太陰身發黃,事實上是以脾為中心的運化水濕的系統出了問題,脾主肌肉,所以身黃,這就是黃疸了。如果小便自利,說明水濕運行通暢了,就不能發黃了。黃疸病只要小便正常了,就會退黃。到了七八日,如果「暴煩下利」,也就是熱性的腹瀉,這是因為脾實了,也就是脾的功能回來了,運化能力強了,自然腸道里淤積的腐穢就要排出去。排完了,腹瀉就止了,哪怕一日有十餘次,也一定會自己止住的。腹瀉其實是人體排病邪的一種調節機制。熱瀉好理解,裡面有多餘的能量和淤積自然要排出去;寒瀉其實也是一樣,胃腸虛寒不能運化,不能消化的食物也要排出去。更重要的是,邪氣也會同時隨之排除體外。

現在很多醫生見瀉止瀉,這是很危險的,強行止住,邪氣留在體內,還會以其他形式作祟,以至於越治越複雜,遷延不愈,就是這個原因。《傷寒論》里的方法,寒瀉用生薑,附子,熱瀉用芒硝,大黃,都不是去止瀉的,前者是增加能量和氣化作用,後者是順應人體的排病之勢以排邪。止瀉不是藥物之力,而是人體自己平衡了,邪去了,瀉也就自己止住了。

原文:

279 本太陽病,醫反下之,因爾腹滿時痛者,屬太陰也,桂枝加芍藥湯主之。大實痛者,桂枝加大黃湯主之。

桂枝加芍藥湯方

桂枝 三兩(去皮) 芍藥 六兩 甘草 二兩(炙) 大棗 十二枚(擘) 生薑 三兩(切)

上五味,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去滓,溫分三服。本雲桂枝湯,今加芍藥。

桂枝加大黃湯方

桂枝 三兩(去皮) 大黃 二兩 芍藥 六兩 甘草 二兩(炙) 大棗 十二枚(擘) 生薑 三兩(切)

上六味,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去滓,溫服一升,日三服。

註解:

太陽病是人體欲將病邪從表解,醫家當用解表方順勢而為。如果用下藥,屬於誤治。用了下藥後,病人腹滿,時而會隱痛,這是邪氣被下藥引入里了,人體只得調整模式,從里解病邪,於是發生了腹滿隱痛的證。從所處的方劑來看,此時應該還有太陽中風的證,同時有腹部的隱痛,屬於表裡證皆有。人體被迫要從表和里兩個通道解病邪。本著先表后里的原則,還是以桂枝湯為主方。這種腹滿隱痛非實熱的痛,而是津液不夠,運化不力引起的,只需增加芍藥到六兩,斂津液下行即可。

如果是大實痛,也就是裡面有實熱結滯,那就要用大黃了。還是本著先表后里的原則,用桂枝湯加大黃。大黃劑量用得不重,二兩。這裡的二兩應該是生品二兩,去皮晒乾後。摺合成現在的劑量,應該在十克左右。說明這個所謂的大實痛沒有嚴重到承氣湯證的地步。如果真的那麼嚴重的話,是可以先下承氣湯的。所以在里證重急的情況之下,是可以打破先表后里的常規的。

原文:

280 太陰為病,脈弱,其人續自便利,設當行大黃芍藥者,宜減之,以其人胃氣弱,易動故也。

註解:

太陰病的脈應該是弱的。脈弱,說明津血虛,同時又有熱利,腸道有實熱,這種情況也是常有的,所謂的寒熱夾雜證便是。在臨證上,可以用建中的葯合大黃,芍藥來治。甚至乾薑和大黃,附子和大黃同用,有經驗的中醫在臨證上經常這樣用,效果很好。條文中的意思是,在這種情況下,大黃和芍藥還是要用,只是要減少用,因為胃氣弱的人,只能經受得起小劑量的大黃,如果圖一時之快,大黃,芍藥下多了,傷了津液和正氣,病反而不解了。一般來講,這種情況下十克之內的酒大黃,寧可多服幾劑,以圖緩攻。

為什麼內有實熱的情況,條文里也歸入太陰病呢?因為所謂六經只是一個坐標體系,人體更多的病情未必在正坐標點上,而是在坐標點之間,甚至有交錯情況,就像此條所說的,津血虛脈弱,同時裡面又略有實熱。我們不需要去糾結六經之名,而要把六經當檢索的工具,找到病邪具體的坐標和性質,然後用《傷寒論》的治病原則,按照實際情況變化組方治之久可以了。此所謂不可死於句下。

至此,太陰病就講完了。太陰病的實質是人體在津血虛弱的情況下,需要從里來排解病邪的局面。治病的首要原則是建立人體能量,然後再試引能量去排解病邪。三陰病都有胃弱津血虛的問題,所以三陰病的治療都要以溫中生津血為先。這就是所謂的「三陰病治從太陰」。

太陰病的主方是四逆湯,四逆湯里有三味葯:乾薑,炙甘草,生附子。乾薑和炙甘草是溫中化生津液的,生附子是扶陽第一葯,其挽救沉衰的作用很強。生附子和乾薑的區別是:生附子以走為主,通行全身,起陽救逆;乾薑以守為主,溫中建中,提振脾胃能量。

這一章沒有專門講到四逆湯,是因為前面已經有講到,後面在少陰病和厥陰病的章節里還會繼續講。

如果中醫愛好者學習《傷寒論》,建議參考胡希恕,劉希彥版本《傷寒論》,必會受益匪淺!

人人都可以成中醫,未完待續!!!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俠醫世家 的精彩文章:

大道至簡古中醫,人人都能讀懂的「傷寒論」,白話註解,連載47
大道至簡古中醫,人人都能讀懂的「傷寒論」,白話註解,連載16

TAG:俠醫世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