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中醫 > 一夏無病三分虛,秋季進補吃好5個「一」

一夏無病三分虛,秋季進補吃好5個「一」

老話有雲,一夏無病三分虛。

意思是說,人體經過長夏的消耗,入秋後即使天氣涼爽,人體也會容易覺得疲憊、乏力,甚至是抑鬱,即使沒病也會帶有三分虛弱。因此,入秋後適當進補,有助於身體恢復到最佳狀態。

只是,入秋後進補要怎麼補呢?

中醫認為,秋季進補應遵循「春夏養陽,秋冬養陰」的原則。胡亂進補,不僅浪費食物,同時還可能會對身體造成危害。

一、秋季進補四大禁忌

忌暴飲暴食。一般人到了秋季,由於氣候宜人,食物豐富,往往進食過多。攝入熱量過剩,會轉化成脂肪堆積,使人發胖。在秋季飲食中,要注意適量,不能放縱食慾,大吃大喝。

忌陰陽虛實不分。中醫的治療原則是虛者補之,不是虛症病人不宜用補藥。虛病又有陰虛、陽虛、氣虛、氣血虛之分。對症服藥才能補益身體,否則適得其反。

忌進補必肉。不少人夏季食慾差,立秋後轉涼胃口漸漸轉好,便開啟「貼秋膘」模式,只吃肉不吃素,其實這種做法特別不好。長期高蛋白飲食會加重腸胃消化負擔,影響腸胃功能,而且肉類多維生素含量和品類欠缺,容易造成營養不均衡,對健康不利。

忌溫熱大補。秋季早晚雖涼,但乾燥,入秋後進食大補藥膳,如人蔘、鹿茸、羊肉、狗肉等性質溫熱大補的食物,容易造成內燥不安、血壓升高,擾亂睡眠,甚至是鼻孔流血等問題。

二、秋季如何科學進補?

先調脾胃。經過一長夏的消耗,脾胃會比較虛弱,此時不先調好脾胃就盲目進補,一方面會加重腸胃負擔,可能引起腸胃失調;另一方面會營養難以吸收。因此,秋季進補,應先調脾胃,如消積食物,清濕熱等。

滋陰為主。春夏養陽,秋冬養陰,是順應自然。夏季濕熱和秋季乾燥都會「傷陰」,人體要陰陽平衡,才能健康不衰。此外,秋燥易傷肺,滋陰對於預防秋冬季高發的咳嗽、咳喘等呼吸道疾病有預防作用。

循序漸進。秋季進補以「平補」為宜,不涼不熱。飲食進補,要循序漸進,隨著時間的推進,氣溫的逐漸降低,進補可由「清補」過度到提高肉食佔比。

養心「補」神。秋季進補,不僅要補身,還要補心,也就是要注意調節情志。避免季節變換引起的「悲秋傷秋」情緒,對健康不利。保持適量的戶外運動,培養積極樂觀的心態,注意靜以養心,勿妄動,勿妄想,修心正念以益於神。

三、秋季食補方推薦

一果:梨。鴨梨、雪梨、貢梨為佳,具有清熱潤肺,止咳化痰,靜心解毒等功效。生食清六腑之熱,熟食滋五臟之陰。

一蔬:蘿蔔。具有消食化積,潤肺通腸,疏肝理氣,解郁等功效,可生食也可熟食。

一粥:百合蓮子小米粥。具有滋陰潤燥、補肺養心、健脾和胃等功效,此外,此粥清淡可口,適量食用,可改善食慾,令身心和暢。

一湯:山藥蓮藕排骨湯。具有清熱消痰,補血養顏,陰陽雙補的功效。此外,對於心煩氣躁,夜間睡眠不佳的人,有寧心安神,助睡眠的作用。

一肉:鴨肉。鴨肉味甘、性涼,能入脾經、肺經、腎經,對於滋陰養胃、利水消腫有著很好的功效,尤其在乾燥的秋季,女性適當食用鴨肉可補血行水,滋陰養顏。

秋季養生一句話:養陰為主,起居有常,動靜和宜,衣著適當,飲食調配,順應自然。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廣東中醫藥 的精彩文章:

你知道「陰暑」嗎?熱天才容易被寒濕傷到呢!

TAG:廣東中醫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