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日本記者回憶中的南京大屠殺是怎樣的

日本記者回憶中的南京大屠殺是怎樣的

原標題:日本記者回憶中的南京大屠殺是怎樣的


本文作者張憲文,蜚聲國際的中國近代史泰斗,南京大學榮譽資深教授,季我努學社榮譽社長,季我努沙龍講演嘉賓。


中外目擊者紛紛記錄或報道了南京大屠殺的慘狀。曾參與紅十字會掩埋屍體工作的賈某事後控訴說:「屍骸都是老百姓,他們的手被用鐵絲反綁著,在無情的機關槍炮火底下死亡了」,城南的「屍骸都是被刀刺死的,每人至少有十幾刀」。(林娜:《血淚話金陵》,載《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史料》,第142頁。)回民掩屍隊的沈錫恩說:「當時南京城裡,到處都可以看到橫七豎八的屍體。烏龍潭裡漂滿了屍體,偌大一個塘,幾乎看不到水面,水也成了紅的。九華山下也堆滿了來不及收埋的屍體。」(《沈錫恩證言》,載《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史料》,第476頁。)


日本東京出現的慶祝南京淪陷的標語


國際紅十字會南京委員會(The International Red Cross Committee of Nanjing)主席、美國聖公會牧師馬約翰(John Magee)用攝影機拍下了日軍殘暴屠殺中國軍民的鏡頭。該影片於1991年5月由馬約翰的兒子提供,並在紐約公開放映。另據德國波茨坦檔案館發現的德國駐華外交官羅森博士致德國政府的報告中,也對這一膠片所載內容作了紀錄。德國駐華大使館的政務秘書羅森博士(DrRosen)1938年3月4日在其向德國政府的報告中說,直到3月4日,「在南京下關附近的揚子江江面上還漂浮著大屠殺後留下的30000具屍體」,「在南京周圍四五十里的地方見不到人影,到處是無人掩埋的屍體」。羅森的報告藏於德國檔案館波茨坦分館,DBCh,2208。《紐約時報》記者竇奠安(FTillman Durdin)從南京發出的報道稱:「所有街巷內都有市民的屍體,其中有老人、婦女和小孩。」他親眼目睹一個難民所里400名難民被綁赴刑場的情景,「日本兵把他們五十人一排,綁成一串。由拿著步槍、機關槍的日本兵部隊押往屠場」。他描述了日本軍人屠殺200名中國男女的場景:「屠殺只花了10分鐘。日本兵使男人們在牆壁前排成一列,加以槍殺,然後許多拿著手槍的日本兵,亂七八糟的在中國人屍體周圍毫不在乎地用腳踢,如果手腳還有動的,就再給一槍。」竇奠安的報道譯文見《民國檔案》1995年第3期第64~67頁。


日軍把活人當作靶子日本記者也目睹了日軍的屠殺暴行。東京《日日新聞》隨軍記者鈴木二郎於12月13日在中山門附近親眼見到集體屠殺俘虜的慘狀:「俘虜們在25公尺的城牆上排成一列,許多日本兵端著插上刺刀的步槍,齊聲大吼,沖向俘虜們的前胸或腰部刺去,一個接著一個被刺落到城外去了。只見飛濺的血雨噴向半空,陰森的氣氛,使人寒毛直豎,渾身戰慄。我……感到簡直是墜入了刀山、油鍋、血污池的十八層地獄。」(《切齒刻骨的「南京大屠殺」——日軍士兵的自白和日本記者的證言》,見[日]曾根一夫:《南京大屠殺親歷記》,第223~224頁,台灣黎明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1986年版。)《朝日新聞》隨軍記者今井正剛說:「我於12月15日夜間,在大方巷朝日新聞辦事處前面馬路上,看到數千人頭攢動,一望無際的中國人群,被趕赴下關屠場。我跟隨到那裡,在天色微明的揚子江畔,目擊了這樣一幕大屠殺的悲慘情景:在碼頭上,一片黑黝黝的屍體堆疊如山,在屍山裡蠕動著的人影,總有50人,乃至100人以上,轉來轉去拖拽著屍體——微弱的呻吟、滴瀝著鮮血、抽搐著手腳——丟向江流里去。……過了一會,作業完畢,苦力們被排列在江邊,噠!噠!噠!一陣機關槍聲,只見仰面朝天、翻身仆地,躍起騰空——都跌落江中,被滾滾波濤捲走。」([日]曾根一夫:《南京大屠殺親歷記》,第225頁。)日本隨軍攝影記者河野公輝說:「在南京舉行入城儀式(12月17日)之前,看到長江裡面有50個,乃至100個屍體匯聚成一堆、一堆地順流而下……南京城外有一個池塘里,一片鮮紅的血海,非常好看。」([日]曾根一夫:《南京大屠殺親歷記》,第223頁。)



再也聽不見父母的呼喚


連當時到過南京的日本政府拓務次官八角三郎中將也在報告中說,曾看到光華門一帶積屍遍野,「汽車通過這裡時,還需要從屍體上碾過」。([日]八角三郎:《視察華中華北》,日本國政一新會,1938年。)松井石根也承認:日軍「士兵之暴行,使皇威一舉掃地」。[日]松井石根:《陣中日誌》。日軍第16師團長中島今朝吾在遠東軍事法庭上承認自己「確曾命令指揮下的第16師團,對中國『軍隊』進行殘酷的掃射」,「到15日深夜為止,光是下關碼頭一地,就殺死中國軍民達20000之多」,並揭露第13師團山田支隊在幕府山殘殺中國軍民達20000餘人。(郭岐:《南京大屠殺》,第217~218頁,台灣中外圖書出版社1981年版。)


張憲文等:《中國抗日戰爭史·第二卷,全民族奮戰:從盧溝橋事變到武漢淪陷(1937年7月—1938年10月)》,北京:化學工業出版社,2016年版。

編輯:林小靜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璽說歷史 的精彩文章:

一度使得清政府人人思危,惶惶不可終日是什麼事?
安慶起義發生之後,各省實力派都是什麼態度?

TAG:璽說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