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飄》作者逝世日:麵包在上,愛情算個啥,斯嘉麗才是真正大女主

《飄》作者逝世日:麵包在上,愛情算個啥,斯嘉麗才是真正大女主

作者:孫薇

前一陣成為熱點話題的感謝貧窮的北大女孩其實帶給我一個問題:擁有什麼樣的品質能夠讓人挺過災難繼續生存,缺失它,就會使另一些看上去一樣勇敢能幹和堅強的人倒下去?

1936年,曾經被美國《出版商周刊》譽為「很可能是迄今為止最偉大的美國小說」的《飄》(gone with the wind)的作者瑪格麗特·米切爾在接受《亞特蘭大雜誌》社會版主編梅徳拉·珀克遜的採訪時,回答了這個問題。

她說,「我一直對人的這種特殊品質感興趣,在當前這個經濟蕭條的時期里,我們親眼目的了各種各樣的事情,在社會動亂、戰爭、革命……等時期,這種情況就會出現……有的人經受災難繼續生存,有的人不行。那些經歷浩劫勝利地挺過來的人身上到底有什麼樣的品質,垮掉的人身上缺乏的又是什麼樣的品質……我不清楚。我只知道南北戰爭的倖存者常常把這種品質稱為gumption(氣魄、進取心、精力)。」

|1936年,小說問世後立刻引起轟動,一時間洛陽紙貴,它的標價3美元,卻被炒到了60美元,而據說當時美國一處不錯的旅館,月租金也不過30美元

由於瑪格麗特·米切爾認為,這部小說的主題就是「熬過難過僥倖生存」,那依此我的理解,「gumption」是在講一種原始本能孕育出的生命張力。

這可能也是《飄》成為經典的主要原因,喜歡過它的人,無不被主人公斯嘉麗人物身上表現出來的生命韌性所折服。

瑪格麗特在《飄》的結尾寫到,失去瑞德的斯嘉麗「她具有她的家族那種不承認失敗的精神,即使失敗就擺在眼前。」由此才有了那句經典的話,「明天又是新的一天。」

從斯嘉麗一出場,她的形象中充滿了生命里的隱喻。「她穿一件新綠花布衣裳,長長的裙子在裙箍上舒展著,配上她父親從亞特蘭大給她帶來的新綠羊皮便鞋,顯得很相稱。」

GIF

同名電影《亂世佳人》:1939年獲得第12屆奧斯卡金像多項殊榮,著名演員費雯麗塑造的斯嘉麗是她銀幕形象中最重要的一個。

我相信作者瑪格麗特給予斯嘉麗一副以象徵生命的綠色為主的活潑形象是有特殊意義的。

斯嘉麗是舊文明世界的一位農場主的女兒,南北戰爭摧毀了她原有的生活秩序,她從舊文明世紀衰敗的灰燼中頑強生存下來,最終在新文明秩序中獲得一席之地,依仗的是一股野蠻的生命力。在一開始,她那對「愛動、任性、生氣勃勃」的淡綠色眼睛就完全透露了她的本性。

「她的舉止是由她母親和嬤嬤的嚴厲管教強加給她的,但她的眼睛屬於她自己。」這句話也最為恰當地解釋了斯嘉麗的行為動機,她所做的一切都是受到這種原始本能的驅使。

當遭遇了一連串殘酷的命運轉折,母親與妹妹重病、失去家園、父親去世,她迫不得已與家人過上過去黑人奴隸的生活,親自到種植園中摘棉花、干粗活。在奮力求生中,她身上殘留的文明印記完全被原始的生存需要磨滅了。為了保住莊園,她不惜耍手段搶奪了妹妹的未婚夫,甚至將自己的肉體作為交易籌碼去與深愛自己的男人瑞德談判。

她說,「上帝給我作證,北佬休想把我整垮。我要挺住,等熬過這一關,我絕不再忍受挨餓。也絕不再讓我的親人挨餓。哪怕我去偷,去殺人。請上帝給我作證,我無論如何不再忍飢挨餓了。」

這番「不擇手段」的宣言,迸發出原始生命里的美。舊文明的刻意雕琢已經蕩然無存,一同被褪掉的還有舊秩序賦予貴族們的軟弱無力和虛偽。

取而代之的是強烈的生存慾望與真實複雜的人性,瑪格麗特筆下的斯嘉麗甚至是不道德的,但正因為這種生命的張力展示得如此徹底,切中人心,許多人像瑞德一樣,情不自禁地愛上了真性情的斯嘉麗,一個「唯一坦白的女人,一個只從實際出發看問題而不多談什麼道德來掩飾問題實質的女人」。

《飄》的中國譯者傅東華先生在序里寫,「你有時覺得她很面熟,有時又覺得她很陌生,有時你很能諒解她,有時卻要覺得莫名其妙,然而你始終都會覺得她十分真實,始終都會覺得作者的寫法無懈可擊。」

於是從一個嬌生慣養的莊園小姐變身為精明強幹的女商人的斯嘉麗,成為了美國小說中最經典的女性形象之一。

1930年代,女權主義正成為英美文學的一大流派,談到《飄》中斯嘉麗的經典女性形象,很多人都會說這部作品中含有十分濃郁的女性意識。

女性主義的理論雖然千頭萬緒,但有一個基本前提,即女性在全世界範圍內是一個受壓迫、受歧視的等級,在經濟上得不到獨立,不得不依附於男性、取悅男性。

而斯嘉麗的一生的主題是對愛情、土地和金錢的佔有慾,或許是斯嘉麗在求生本能的驅使下所做的爭取正好與某些女權鬥爭的內容吻合了。

斯嘉麗爭取自己創立事業,當「飢餓和勞累,恐懼和緊張,戰爭和恐怖,早已帶走了她的全部溫暖、青春和柔情」時,她變成了一個飽經艱險因而敢做敢為的婦女。她「想到自己跟男人一樣能幹,她突然產生了一種自豪感和一種想證明這種自豪感是有道理的急切心情:她要像男人一樣替自己掙錢。這將是她自己的錢,用不著向人去討,也用不著向男人去報賬。」

瑪格麗特說,一個女人在做生意上能跟男人幹得一樣好或是更好,那就是一種革命性的思想。

「無論是生活或者母親,或者愛情的喪失,或者社會輿論,一概不在乎了。只有飢餓和飢餓的夢魘才是她覺得可怕。她一經橫下心來反對那些將她捆縛在舊時代和舊的斯嘉麗的一切,這時她便感到渾身輕鬆自在了。」

對一生摯愛艾希里,「她的愛中只混進了一點點真正的柔情,大部分是虛榮心混雜著對自己魅力的迷信。現在她失敗了,而比失敗感更沉重的是她的恐懼,懼怕自己已淪為公眾的笑柄。」

而最終在摯友死去後,她能夠洞悉內心慾望的真相。「我愛的是某個我自己虛構的東西的那個東西,就像媚蘭一樣死了。我縫製了一套美的衣服,並且愛上了它。後來艾希禮騎著馬跑來,他顯得那麼漂亮,那麼與眾不同,我便把那套衣服給他穿上,也不管他穿了是否合適。我不想看清楚他究竟怎麼樣。我一直愛著那套美麗的衣服——而根本不是愛他這個人。」

對於婚姻,斯嘉麗也沒有遵從母親的「必須忍受一些事」教導,她本能地思考,並向瑞德提出質疑,「結婚只對男人有樂趣——不過也只有上帝知道為什麼這樣。我始終弄不明白,結婚對於一個女人來說,無非是有口飯吃,有一大堆活兒要干,還要忍受男人的胡鬧——還得每年生個孩子。

小說中,看似貪婪而自私的斯嘉麗卻表現出了超凡的平等意識。

當瑞德說,「我和你結婚,是要把你當作一件心愛的東西留在身邊,我的寶貝。」這話使斯嘉麗大為惱火。

她選擇嫁給瑞德的原因,不僅僅因為錢,也是因為在和瑞德的相處中感受到了尊重和平等,「在我見過的許多男人之中,只有你能夠讓女人說真話,你不把我當傻瓜,不要我說瞎話。」

這些讓斯嘉麗成為女性主義思潮中的一個標尺。

而70年後的今天重讀《飄》仍然不過時,尤其是女性。

如今,女性已經不需要很艱難就可以實現經濟獨立、人格獨立,但獨立之後的尷尬仍然是難以面對的。在這樣一個以男性為中心的社會,傳統的性別觀念仍然根深蒂固,女人仍然要用傳統的性別期待和男人的願望來塑造自己,這樣才能博得異性的讚美和贏得同性的羨慕。

當一個女人摒棄了傳統的女性特質和女性生活模式,甚至進入了經濟、政治這樣的傳統男性領地,擁有了男性品質的時候,就要面對一種不受歡迎的社會尷尬。女神俞飛鴻都難以逃脫被提問「你覺得自己正常嗎?」,或者像女總裁董明珠一樣常年被籠罩在男性化的女性這樣一種描述中。

GIF

《飄》似乎是一部女性成長史,但它對人的參照意義是超出性別的,這是它在文藝殿堂中經久不衰的原因。它回答了開篇那個問題:擁有什麼樣的品質能夠讓人挺過災難繼續生存,缺失它,就會使另一些看上去一樣勇敢能幹和堅強的人倒下去?

是原始本能,還是文明塑造能夠讓我們在逆境中生存?

今天是《飄》作者瑪格麗特·米切爾逝世69年,照例我們做了一篇書摘,明天又是七夕,就看一些與愛情有關的句子吧。

| 他們至今沒有找到確切的答案,來解釋為什麼思嘉決定要在那一天引其他們的注意。原來思嘉不能容忍任何男人同別的女人戀愛,因此她一見到英迪亞和斯圖爾特在一起說話便覺得受不了,便會產生掠奪之心。她並不滿足於單單佔有斯圖爾特,還要把布輪特也奪過來,並且用一種十分巧妙的手腕把他們兩個控制祝現在他們兩人雙雙墜入情網。

|要結成一對美滿夫妻,像我們這樣不同的兩個人,只有愛情是不夠的。你需要的是一個男人的全部,包括他的軀體、他的感情、他的靈魂、他的思想。如果你沒有得到這些,你是會痛苦的。可是我不能把整個的我給你,也不能把整個的我給予任何人。我也不會要你的整個思想和靈魂。因此你就會難過。然後就會恨我——會恨透了的!你會恨我所讀的書和所喜愛的音樂,因為它們把我從你那兒搶走了,即使只搶走那麼一會兒也罷。

| 在那早已消逝了的往年,生活曾是那麼複雜,那麼充滿了彼此糾纏不清的問題。那時她一方面極力想贏得艾希禮的愛情,一方面又要維持那十來個圍著她轉,可又並不討人喜歡的男朋友。還有些小錯小過要設法瞞著大人,有些愛吃醋的姑娘要你去故意嘲弄或安慰;還要挑選不同式樣的衣服和不同花色的料子,要試梳各式髮型等等。此外,還有許許多多的事要考慮決定。可現在生活倒是簡單極了。如今唯一重要的是得到足夠的食物以免挨餓,有足夠的衣裳以免受凍,還需要一個沒有過多漏洞的屋頂來遮風蔽雨。

|對她而言,情慾不過是屈從那種不可理解的男性狂熱而已,那是女性分享不到樂趣的一種痛苦而尷尬的舉動,它將不可避免地導致更加痛苦的分娩程序。在她看來,結婚就是這樣,沒有什麼好驚奇的。

| 儘管小時候人們向我灌輸過這種美好的想法,說女人都是脆弱、溫柔而敏感的,但我總覺得女人具有一種男人所不具備的韌性和耐心。不過,照歐洲大陸的禮教習俗來看,夫妻之間彼此相愛畢竟是一種非常糟糕的結合形式。確實,從趣味上說是非常糟糕的。歐洲人在這件事情上的想法我始終認為很好。為彼此方便而結婚,為尋歡作樂而戀愛。

| 我愛你,思嘉,因為我們太相像了。我們倆都是叛逆者,親愛的,是自私的卑鄙小人。只要我們安然無恙,舒服自在,那麼,就算整個世界都毀滅了,我們也一點不在乎。

| 愛你的人如果沒有按你所希望的方式來愛你,那並不代表他們沒有全心全意地愛你。

該內容為騰訊獨家合作內容,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資訊嘗鮮 的精彩文章:

嶺南戲曲頻道探班粵劇電影《白蛇傳·情》 首揭「白蛇」神秘面紗
想通了!這些國家趕乘中國快車,最積極的竟是這個「老冤家」

TAG:資訊嘗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