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小米「逃離」北京 雷軍分房 鼓勵員工去武漢

小米「逃離」北京 雷軍分房 鼓勵員工去武漢

導 讀

武漢有山有水有高爾夫的總部,北京碼農你去嗎?

地產壹線 張心夢 發自北京

嘴上說「總部永遠在深圳」的華為已經默默將幾千員工送往東莞,如今剛剛上市的小米似乎也出現「逃離一線」的苗頭。

8月15日下午,小米在北京舉行慶祝會,公布小愛同學月活設備超3000萬的好成績。雷軍現場表示,小米目前正在組建武漢總部。對於新建總部,雷軍流露出難以抑制的興奮,現場做起了「廣告」——武漢有啥好處?新總部建的地方是有山有水有高爾夫球場,交通也很便利就在地鐵出口。

對於武漢地區的投入,雷軍說到,「如果要投入,我們就別十個八個人招了,我們能不能招個三百人、五百人?要按這樣的模式投入。可能初期去(武漢),條件會差一點,但是明年9月份以後條件會大幅度增長」。

雷軍還重點提到,公司將按照到武漢的落地人數分房子。公司給予崔寶秋(小米人工智慧與雲平台副總裁)的政策是:北京一個編製,如果願意去武漢就給三倍,在北京招100人則在武漢招300人。最後他補充到,加大對武漢的投入,是因為他覺得北京無論怎麼幹辦公條件、生活條件還是有限。

城市化促使企業逃離?

製造型企業逃離一線城市,早有先例,其中最轟動的莫過於華為「逃離深圳」。今年,華為有2700名員工被遷往東莞松山湖溪流坡村上班,這批員工絕大部分屬於研發工程師。媒體報道後續將有更多的員工將搬遷至東莞。

據悉,遷往東去的這部分員工絕大多數仍然居住在深圳,華為對願意去東莞工作的職工給了住房方面的承諾:提供3萬套住房,價格統一為8500元/平米(東莞二手房均價已超過16000元/平米),條件是在華為工作5年。

雖然此前任正非曾公開表示,華為總部不會撤離深圳,但從實際動作來看,這種表態只是在稅收上給深圳一個承諾。不過,也許一次採訪中任正非關於企業與城市發展關係的表述,更能體現這位「鐵腕教父」的內心想法,他曾說過,工業現代化最主要的,要有土地來換取工業的成長。現在土地越來越少、越來越貴,產業成長的可能空間就會越來越小。這些人要有住房,要有生活設施。故生活設施太貴了,企業就承載不起;生產成本太高了,工業就發展不起來。

可以說,在土地資源較為豐富的非一線城市,「分房」成為利潤較高企業給予員工的一大福利。曾與雷軍有過「10億賭約」的格力董明珠之前也出台過類似的分房政策。具體做法是格力給8萬員工每人一套兩房一廳的房子,做到退休,這套房子就完全屬於員工。

針對小米未來在武漢可能的分房形式,一位接近小米的人士分析,有可能是在職員工享受房屋租住權,離職後歸還給公司。或者小米與當地政府簽訂協議,員工再以低於市場價的價格購房。

其實小米一直也在想辦法解決北京員工的住房問題。早在去年三月份,小米曾與萬科計劃共同開發海淀永豐一自持地塊。這些「內部房」由萬科和小米公司共同持有產權,萬科稱其為「中國首個企業共享精英社區」,檔次和定位甚至會高於萬科翡翠系住房。但購買者無法獲得產權和房本,不能落北京戶口,也不能在公開市場上自由交易,只能在小米公司內部流轉。但最後由於種種原因,該方案最終並未獲批。

小米上市後,一些房地產營銷公司也在為那些即將發達的「碼農」的買房問題操碎了心,小米所在的清河板塊周邊房源被整個翻了一遍,甚至有媒體形容為,「海淀樓盤將迎千人接盤團」。一位小米員工表示,自己2014年來到北京,當時小米旁邊的橡樹灣還打著圍擋,據說要賣4萬,當時驚愕的下巴都快掉了。而小米上市,如今的橡樹灣已經賣到10萬+。生活成本上漲了,但生活質量卻沒有提高。對於轉崗去武漢,有小米員工表示,即使股票全部變現也就買一套橡樹灣,去武漢花一半的錢能買個頂級學區房的新三居。

成立八年的小米,在北京的總部經歷的數次變化,首先是銀谷大廈,接著是卷石大廈、宏源大廈,再搬到五彩城大廈,又租了五彩城周圍四棟樓。目前,在海淀上地在建的小米科技園,總共8棟樓21萬平米,將成為小米在北京未來的總部。雖然雷軍一再強調小米是互聯網公司,但市場還是把小米定義為製造業公司。而成本偏高成為制約當下中國企業尤其是製造業企業發展的一大困難,歸結起來可以發現,一線城市土地荒、高額房價成為實體企業不能承受之重,成為企業逃離的重要原因。

最近北京房租上漲已經引起社會廣泛關注,Real Data數據顯示,2018年7月北京租賃市場步入傳統旺季,市場溫度提升。租賃成交環比增加19.2%。小米所在的海淀區7月租金每平米為109元,環比漲幅2.1%。

小米武漢總部背後的搶人大戰

事實上,小米在武漢的布局早已展開。2017年11月18日,小米將武漢總部正式落戶光谷,聚焦國際化、新零售、人工智慧、客服、文化創意五大板塊,積極培育相關產業。

之所以大力發展小米在武漢的業務,與雷軍的個人經歷密不可分。雷軍的老家是湖北,畢業於武漢大學,並且第一次創業也是在武漢。雷軍還在老家仙桃召開了小米的全球供應商大會,以及早早就在仙桃成立了小米之家,雷軍陳表示,除了交通區位優勢,武漢的教育、人才和科技優勢,都能吸引全國的企業來投資。

7月19日,就在小米香港上市10天後,雷軍就曾到武漢高新區進行答謝,並宣布小米人工智慧總部落戶武漢光谷,將在武漢打造小米第二總部。雷軍曾表示,「小米武漢總部是以萬人規模來規劃和思考的,以研發為核心」,小米布局中,武漢第二總部被定位為「超大研發總部」。據小米官網介紹,小米武漢研發中心於2017年9月成立,於11月18日正式落戶武漢光谷金融港。

與華為類似,小米也屬於人才智力型企業,因此對於人才的需求量較大。根據武漢市2017年統計年鑒,武漢市共有84所高校,從數量上看僅次於北京,位居全國第二。但每到畢業季,有近一半的畢業生會離開武漢。武漢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發布的高校畢業生就業報告顯示,從2007年起,畢業生留漢的就業比例就逐年遞減。到2014年,30萬畢業生中,只有10萬留在武漢就業。

2017年2月,武漢在全國率先打響「人才大戰」。彼時剛履新武漢市委書記不到兩月的陳一新表示要在五年內把100萬大學生留在武漢。此後,武漢的人才政策頻頻發出。除了規定碩士研究生以上學歷的人才可直接落戶,本地大學生僅憑一張畢業證就能成為「武漢人」外,當地政府還出台了大學生就業最低指導工資,甚至發放了一個重磅政策:未來五年,武漢將建設和籌集250萬平方米以上大學畢業生保障性住房,爭取「讓更多留漢就業創業的大學畢業生以低於市場價20%買到安居房、以低於市場價20%租到租賃房」。

不僅如此,陳一新還提出「百萬校友資智回漢工程」,號召如雷軍、董明珠等在武漢有求學經歷的企業家回漢投資。據《武漢晚報》報道,截至去年11月,這些校友們的簽約項目總投資達13014億元,佔2017年全市招商簽約總額的五成多,簽約項目數達294個。

據悉,小米在一個地方投入研發中心或者總部,會把相應的一部分業務放在那裡。例如,武漢將來會成為人工智慧的基地,小米生態鏈則在華東區總部、重慶市也和小米簽署過戰略合作協議。有業內人士指出,小米日後可能將打造類似阿里巴巴「北京+杭州」雙總部戰略。

作者 張心夢

加好友請註明公司職務+姓名

感謝理解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地產壹線 的精彩文章:

泰禾AB面:鋼絲繩上跑規模
觀察共享辦公行業的正確姿勢

TAG:地產壹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