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便與徐曉冬嘴炮得這麼熱鬧,可搏擊咋不像武術亞運奪金?
亞運會正式開戰第一天,首金就被中國武術隊的長拳選手孫培原拿到,而什麼韓國人、印尼人,全敗在了我們的長拳之下。
不過,雖然大家都出拳了,可是卻各玩各的,互相身手不沾,只是看最後誰的表演分高而已。
而在近一年來,中國武術中的套路表演,卻在國內搏擊界,以及被廣大網民,給好一頓嘲諷:這是中國武術?應叫「中國舞術」吧?
還別說,你要是看亞運會上武術套路比賽,無一是對打形式——這顯然跟東鄰的跆拳道、柔道仍大有不同了!
被中國武術迷認為,本就是發源於戰鬥、戰爭的中華傳統武術,雖以現在武術套路的方式,早早地就進入了亞運會,但不過,這也主要是咱們中國人自己玩而已。
外國人要想從中國武者手中奪金,極為困難——除非,像上屆仁川亞運會上,中國隊不參加長拳比賽,韓國人才僥倖獲此金牌。
最近,同樣是少年時練過武術的自由搏擊名將、「死神」方便,因對鹿晗及其電視劇《甜蜜暴擊》非常不滿,表達了「少年娘則中國娘;鹿晗就是娘炮、不男不女;只適合反串花木蘭」等語,認為中國搏擊應硬漢起來,在影視形象的演繹上,也應如此——這也贏得了大多數人的支持。
不過,像格鬥狂人徐曉冬、搏擊選手「中華虎」楊建平等,在同意中國男人更硬漢的大前提下,也提出了一些細微的不同意見。
二人均認為,在中國男人應多硬朗起來的主流觀點下,還應容納多元社會的存在:可有硬漢,也不能將小鮮肉全部封殺;鹿晗飾演搏擊類影視,對搏擊的影響作用仍在;「語言暴力才是搏擊界最大的暴擊」等反對觀點。
不過,我們中國的搏擊圈內,雖吵得熱火朝天,可對比一下亞運會,那被不少人、包括搏擊界的人所嘲諷的「中國舞」,卻活得有滋有味啊!
其一,中國武術套路,它其實能比體操、雜技、技巧等差別到哪去呢?可人家武術套路,卻在亞運會爭金奪銀了,甚至還在努力爭取進入奧運會呢。
其二,真正被國人或世人熱捧的「中國功夫」,其實更多意義上,是中國功夫影視中的表演,而不是我們自以為傲的中國散打——事實上,散打雖脫胎於中國傳統武術,但如今,它也更多地與世界搏擊趨近融合了。
搏擊,在方便們的眼中,是如此男人的運動,可目前,也只有業餘性質的拳擊,算是進入到奧運或其它正規體育大賽中。
而像踢拳類的自由搏擊,MMA(綜合格鬥)等,這些對抗如此激烈的搏擊運動,卻仍然無法進入亞運會或奧運會,那麼,這些你們口中的主流「男人的運動」,咋就進不了主流的體育大賽呢?
其實,當今社會,武術一方面傳承了其本質的「能打」一面,但如今文明法治社會下,管理者、教育者、體育運動等對武術的要求,顯然更趨於其衍化的東西——文化性,這也就是更趨規則化、套路化,如中國武術、跆拳道、柔道,才能得以登上奧運舞台的原因。
特別是當刀具都會管制的當代法治社會,你過於強調男人、用拳頭說話,顯然也難以大行其道——別忘了,搏擊競技在中國開禁,才三十餘年而已。而我們對中華武術的推廣,之所以重點放在其強體健身、修身養性上,也是這一思維方向所致。
所以,當中國的搏擊人還在強調「打打殺殺」時,其實,這或許就是你們對小鮮肉們羨慕嫉妒恨的原因所在了——人家形象娘點咋的了?一部戲的收入,等於你們打打殺殺一輩子!
因為,你們所玩的所謂主流的東西,並非這個主流社會真正想玩想要的,可你們,還在自以為是的爭論中,言之鑿鑿地說:我們搏擊男,才是社會主流人;打仗時還得靠我們搏擊人云雲……
懂啥叫「不戰而屈人之兵」嗎?一個原子彈發明者的文弱教授,手無縛雞之力吧,可就已抵得過你們所有搏擊人了!
(以上圖片來自網路)


※格鬥狂人:少林出了個「天偽星」釋延覺!少林寺保持沉默成天之謎
※大羅成「肥羅」,就是為今晚俄羅斯世界盃開幕式重量級嘉賓而生!
TAG:瑜說還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