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鈕文新:金融發展不容「順序顛倒」

鈕文新:金融發展不容「順序顛倒」

股權資本是債權資本賴以存在的前提,沒有股權資本就沒有債券資本,沒有股權資本擴張的前提下去擴張債權資本,那必定導致債務槓桿過高,搞不好就會引發債務危機。這是不是最最基本的金融常識?但很遺憾,現在我們正在違反這樣的基本常識,從而進一步推高中國的債務槓桿,這是不是一件非常危險的事情?

最近我們看到,中央銀行和銀保監會開始關注「貨幣政策傳導失效」的問題,而解決問題的辦法是發文件要求銀行投放低利率貸款,同時不許斷貸、抽貸,而允許更多的貸款展期。作為權宜之計無可厚非,但中國的金融必須有長遠的規劃,必須回到常識的約束之下,而不是「頭疼醫頭、腳疼醫腳」的短期應對。

這些年,我們金融短視是大問題,是中國金融風險不斷積累的癥結之一。比如,按照市場原教旨主義的理念任由中國短期化、套利化,任由金融「脫實向虛」擠壓實體經濟健康,真正對中國金融和經濟的關鍵支撐作用股權資本日益稀缺,股市長期疲弱得不到貨幣當局的重視,在由此導致的經濟下行壓力突然加大的過程中,立即逼迫財政加大政府投資,而每次政府項目擴張勢必推高「配套貸款」,這樣的惡性循環當然不可持續,因為,在沒有股權資本擴張的前提下,用不了幾個循環,金融和企業的槓桿率就會無以復加,超過一定的臨界值,債務風險就會呈現爆炸模式。這不是危言聳聽,而是客觀事實。現在,「補短板」開始集中於「基礎設施建設」,這是否預示著新一輪信貸擴張?如此加槓桿我們是否還有足夠的空間?

中國貨幣當局和金融業界需要深刻反思:忽視股權資本的核心作用,而一味忽左忽右、忽增忽減地玩弄債務、擠兌貸款,這是不是中國金融存在的大問題?會不會導致中國金融和經濟難以想像的惡性後果?

我們曾經明確示警:中國貨幣政策傳導不暢,不是商業金融機構不懂得央行用意,也不是商業銀行不懂利率信號,而是他們根本不敢「接招兒」。為什麼?筆者從一些金融一線人士那裡了解到的情況是:第一,商業銀行依靠「極短資金來源」支撐長期貸款——存貸款(資產和負債)期限錯配問題已經達到極致,在長期穩定的老百姓儲蓄存款基本歸零或經常負增長的情況下,銀行維繫流動性安全穩定必須更多依賴同業市場短期拆借,或依賴中央銀行提供的7天、14天、最多28天的短期流動性,但央行的流動性供給忽多忽少,毫無穩定性可言,在此背景下,商業銀行增加貸款就意味著更加嚴重的錯配,更大的流動性風險,所以「我們不敢接招兒」;第二,「誰知道明天監管機構又會對我們提出什麼新的要求」?貸款放出了,一時半會兒就收不回來,可監管要求卻是剛性的、刻不容緩的,這會逼迫我們要麼補充核心資本,要麼減少負債,壓低資產,問題是:股市這個樣子我們去哪補充資本?無法補充資本,信貸資產又收不回來,負債如何減少?所以「我們不敢接招兒」;第三,符合貸款標準的企業還有多少?中小微企業貸款的壞賬率一定很高,我們要貸也得按照市場原則,低利率根本覆蓋不了風險,而且,按照政策發放的貸款出現壞賬,誰負責?

銀行這樣的顧慮不合情合理嗎?這樣的顧慮不打消,貨幣市場利率低就可以刺激商業銀行增加貸款嗎?我們的問題是:穩定而長期的老百姓儲蓄存款都去哪了?為什麼中長期資金如此匱乏,而短期金融商品大爆炸?這是金融機構自行犯錯,還是金融政策環境出問題了?如果沒有穩定而長期的資金來源,非要讓銀行去為無米之炊,哪有這樣的道理?硬為了無米之炊後果又會如何?

沒有好辦法,只能告誡中國金融管理者,請認真對待金融常識,請認真對待股票市場,進一步向市場釋放長期流動性,給中國金融和中國經濟以喘息的機會,否則中國經濟很容易掉進「流動性陷阱」而失去金融動力。

其實,同樣的問題美國解決的非常好。失去儲蓄的美國銀行,同樣存在存貸款期限嚴重錯配的流動性風險,所以,美國的銀行不願發放貸款,而更願意從事不受期限約束、流動性很好的金融商品交易,所以,美國極低的儲蓄率是美國只能發展直接金融的關鍵所在。在儲蓄無法快速增加的情況下,伯南克將基礎貨幣視為「國家資本」,通過「零利率+QE+扭曲操作」向市場大批量釋放長期流動性,一舉改變股票市場投資者預期,大規模的股權融資不僅去除了金融槓桿,而且極大地減低了企業債務率(企業槓桿),夯實了美國經濟的基礎,構建出美國經濟極大的創新動力。

美國貨幣乘數

上圖是美國貨幣乘數的走勢圖,貨幣乘數還有一個名字叫:金融槓桿率。可見,在降低金融槓桿率並藉此修復美國經濟方面,伯南克的操作是何等的成功。我們為什麼不行?這不值得我們的金融管理者好好地反思嗎?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