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軍情 > 從非對稱武器到流行風尚,中國反艦彈道導彈引多國模仿

從非對稱武器到流行風尚,中國反艦彈道導彈引多國模仿

原標題:從非對稱武器到流行風尚,中國反艦彈道導彈引多國模仿



在反航母方面,中國軍工人員開創先河,研製出了東風-21D和東風-26反艦彈道導彈這樣的遠程"航母殺手"。但說到反艦彈道導彈研製初衷,其實挺讓人心酸的,那時候中國海軍實力還比較弱小,既沒有航母也沒有可靠的遠程反航母武器,只能另闢蹊徑,在彈道導彈基礎上研製反艦彈道導彈,作為打擊航母的"撒手鐧"武器。


圖註:中國東風-21D反艦彈道導彈


當時國外軍事專家對中國的反艦彈道導彈評價並不高,認為這不過是一款非對稱作戰武器,甚至對反艦彈導彈能否打到航母表示懷疑。但隨著中國科技實力的提升,為反艦彈道導彈作戰服務的偵察、情報、預警、導航、制導、數據傳輸等支援系統越來越完善,越來越先進,反艦彈道導彈的威力才真正顯現出來,也讓很多國家認識到反艦彈道導彈在對抗航母,以及反介入/區域拒止方面的突出作用。目前,伊朗、俄羅斯、韓國,甚至連美國都開始研製反艦彈道導彈,讓中國的這個武器概念成為了導彈研製領域的流行風尚。


圖註:"東風"-26反艦彈道導彈


俄羅斯的反艦彈道導彈


俄羅斯正在發展的反艦彈道導彈有兩款,一款是已經開始試驗性戰鬥值勤的"匕首"高超音速空地/空艦武器系統。該型導彈脫胎於俄羅斯"伊斯坎德爾-E"地對地彈道導彈導彈,因而速度和射程較大,攻擊末端的最大飛行速度可達7馬赫,射程也超過2000千米,兼容常規彈頭和核彈頭,可用來攻擊航母之類的海上大型目標。



圖註:俄羅斯米格-31戰鬥機掛載"匕首"高超音速空艦導彈

"匕首"導彈使用米格-31重型戰鬥機攜帶,掛載在機腹重型掛架上。使用時,"匕首"導彈從高空發射,點火後像彈道導彈一樣先向上爬升,至彈道頂點後下滑飛向目標,迫近目標艦後,開始大幅機動調整姿態,以近垂直俯衝方式沖向目標,利用高速來突破航母的防禦。


另一款還在研製當中,也是在"伊斯坎德爾"彈道導彈基礎上發展的。據俄羅斯媒體報道稱,在7月下旬和8月初,俄羅斯軍隊向位於黑海上的船隻進行了兩次"伊斯坎德爾-M"導彈的模擬"電子發射",也就是模擬導彈從發射準備,目標裝訂到發射出去,最終鎖定目標的全部過程,但不實際發射導彈。俄羅斯媒體解釋說,"電子發射"意味著導彈部隊可以執行所有的實戰程序,說明"伊斯坎德爾-M"彈道導彈或許已經具備反艦能力。


伊朗的反艦彈道導彈


伊朗發展的反艦彈道導彈名叫"波斯灣",用意很明顯,就是用來攻擊進入波斯灣的敵方軍艦,封鎖波斯灣的。"波斯灣"反艦彈道導彈是世界上射程最近、個頭最小的彈道導彈,只有8.5米長,直徑0.5米左右,射程300千米左右,但搭載了一枚650千克重的高爆彈頭,能以超過3馬赫的速度從高空進行俯衝攻擊,一枚即可擊沉驅逐艦等大型作戰艦艇,並能重創大型航空母艦。


圖註:伊朗"波斯灣"反艦彈道導彈


據美國國防部的《伊朗年度軍力報告》顯示,伊朗的"波斯灣"反艦彈道導彈相比於其基本型號"法塔赫"彈道導彈,"該彈搭載了搜索雷達和光學導引頭,因此能夠搜索水面艦船的位置,並予以跟蹤制導。雖然射程不遠,但足夠封鎖波斯灣,而且因為射程近,彈道導彈的飛行速度也比較快,除非在爬升段就對其進行攔截,等導彈進入下滑段,留給航母防禦系統的反應時間就很少了,將給進入波斯灣的海軍編隊產生重大威脅,被美國認為是極有可能"改變周邊地區軍力平衡"的武器。


韓國的反艦彈道導彈


韓國的彈道導彈主要是"玄武"-2系列,有"玄武"-2A、"玄武"-2B和"玄武"-2C三個型號。其中,"玄武"-2A射程300千米,戰鬥部重量500千克,已經批量裝備;"玄武"-2B射程500千米,戰鬥部重量1噸,已經完成了多次試射,開始少量裝備;"玄武"-2C射程增加到800千米,目前還在研製當中。

看到中國在反艦彈道導彈領域取得的成果後,韓國也開始謀求反艦彈道導彈的研發和部署。雖然韓國並未公開表示研製反艦彈道導彈,但韓國國防信息網站曾透露韓國正在為"玄武"-2導彈研製一款"雷達-紅外多模導引頭",而在2016年的韓國國防工業展覽會上,也展示了一款彈道導彈使用的多模導引頭模型。由於一般的彈道導彈只需要固定的地理坐標定位手段(如慣性、GPS、星光),而紅外+雷達的複合制導手段明顯是為打擊艦船等移動目標準備的。


因此,韓國研製反艦彈道導彈的計划算是板上釘釘。有消息稱,韓國的反艦彈道導彈將在"玄武"-2C彈道導彈的基礎上研製,由於反艦作戰不需要那麼重的戰鬥部,所以將通過縮減戰鬥部重量的方式來增加射程,將射程從800千米延長到1000千米。


美國的反艦彈道導彈


為替換目前服役的陸軍戰術彈道導彈系統(ATACMS),美國開始研製新一代的"遠程精確打擊火力"LRPF戰術導彈系統,以提高打擊關鍵或時間敏感目標的能力,滿足美國陸軍要求的全天候各環境下攻擊多域戰區的戰略和戰術目標的能力。



圖註:美國正在研製的LRPF戰術導彈系統模型


相比現役的ATACMS戰術導彈,LRPF導彈雖然體積變小,但因為採用了更先進的發動機和燃料技術,最大射程反而從300千米增加到500千米。此外,LRPF導彈除了ATACMS使用的GPS和慣性制導,還增加了雷達和紅外導引頭,並加裝實時目標信息數據鏈系統,因此末制導機動瞄準能力更強,不僅可以準確擊中幾百千米外的靜止目標,對該距離上移動目標的命中精度也能控制在10~30米,可用來打擊機動導彈發射車和雷達車。


最重要的是,LRPF導彈並不局限於攻擊地面目標,美軍還要求其具備打擊海上目標的能力。導引頭設計方雷神公司也表示,該導彈的模塊化導引頭設計很方便升級對海攻擊能力,畢竟該導彈原本的設計要求是可以擊中移動的導彈發射車,目標特徵比漂浮在開闊水面上的航母或軍艦小的多,所以鎖定目標並不難,難的是如何突破軍艦的防禦系統。不過,LRPF導彈的主承包商,洛﹒馬公司宣稱可以將遠程反艦導彈(LRASM)的技術應用到LRPF項目上,以提高其突防能力。


目前,LRPF導彈才剛開始研製,美國方面預計在2021年左右具備初期作戰能力,並進入採購環節,力爭在2022~2026年中期具有全面作戰能力。也即是說,到2020年代,美軍就將裝備實用化的反艦彈道導彈。


反艦彈道導彈是一整套體系


總的來說,中國發揚光大的反艦彈道導彈,已經成為近年來武器發展領域的新流行風尚,越來越多的國家開始研製反艦彈道導彈。不過,反艦彈道導彈並不是只有一枚導彈,也不是隨便一款彈道導彈就能發展成反艦彈道導彈,它是一套龐大的"遠程作戰體系",涵蓋空天偵察、信息處理傳輸、遠程制導、目標搜索、末端導引等領域。



圖註:反艦彈道導彈打擊航母編隊想像圖


反艦彈道導彈最難的部分不是導彈,而是為導彈服務的搜索、發現與跟蹤目標的整套支援體系。中國的反艦彈道導彈之所以獨步全球,除了中國本身就世界一流的彈道導彈技術外,還有這些年努力發展的"北斗"導航衛星網路、"高分"系列偵察衛星、遠程雷達網路、遠洋預警偵察、自動化作戰指揮以及高速數據鏈等系統的功勞。所以,別看大家都在搞反艦彈道導彈,估計只有同樣具備了完善的空天偵察及指揮作戰體系的美、俄,才有可能追上中國的水平。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兵工科技 的精彩文章:

最強武裝直升機即將飛往印度,印度陸軍為何情定「長弓阿帕奇」?
「鐵穹」防空系統「動起來」了,以色列推出陸基機動式防空反導系統I-Dome

TAG:兵工科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