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時尚 > 拜占庭、巴洛克和洛可可,哪種風格珠寶是你最愛?

拜占庭、巴洛克和洛可可,哪種風格珠寶是你最愛?

不知道大家發現沒有,在大牌推出的高級珠寶中,總是經常能看到一些熟悉的風格。這些珠寶風格或繁複,或華美,十分吸睛,讓人一眼就能「鎖定」它們。

沒錯,這些優雅奢華的珠寶風格就是——拜占庭、巴洛克和洛可可。下面小南就來帶大家了解一下它們~

拜占庭風格珠寶

拜占庭帝國前身是東羅馬帝國,是今天的伊斯坦布爾的舊稱。拜占庭風格主要是以複雜的花紋和濃烈的宗教色彩為主,最典型的建築就是聖索菲亞大教堂。

拜占廷人相信,皇宮和教堂是直通上天的紐帶,所以越豪華基督教徒的禱告就越靈驗。這一思想讓拜占廷的金銀珠寶工藝發展的愈加快速,鑲滿象牙和寶石的聖物讓人驚嘆當時貴族和主教的奢華程度。

這也就很好地解釋了為什麼在當時以金色的配飾最為盛行。在鑲嵌手工藝還沒有那麼發達的時候,鏤空成為了裝飾金色珠寶的最佳手段。

除了金銀鑲嵌這個大特點以外,拜占庭風格的珠寶還有另一個特點,就是帶有濃重的宗教色彩。因為拜占庭的藝術風格起源於基督教,所以十字架或者有有靈性的動物都能常見於拜占庭風的珠寶中。

比如同樣對中世紀拜占庭風珠寶迷戀的Dolce & Gabbana就喜歡在配飾中運用十字架元素。

後來,隨著技藝的發展,開始把大顆的彩色珠寶融入其中,形成了拜占庭珠寶風格中最重要的一部分——珠寶鑲嵌。

這種彩色珠寶鑲嵌的手法靈感同樣是來自於壁畫,當時的室內裝飾喜歡運用半透明的小塊彩色玻璃裝飾。

巴洛克風格珠寶

再來說說「巴洛克風格珠寶」。巴洛克風格起源於歐洲的1600年至1750年,不僅在藝術方面廣為盛行,也影響著服裝和珠寶設計。也因此,17世紀被稱為巴洛克時代,它稱得上是一個「承前啟後」的藝術時代。

巴洛克在藝術領域中是泛指一種風格,但是這個詞最早源於葡萄牙語(BARROCO),意為「不圓的珍珠」——沒錯,在那個時候,是特指形狀不規則的珍珠。

「The Canning Jewel」

Pendant figure of a Merman 16th Century

說到巴洛克珍珠,就不得不給大家介紹這枚在珠寶和藝術史上最具代表性的古董吊墜——「The Canning Jewel」。這是一件16世紀後期的義大利項墜,現收藏於倫敦維多利亞和阿伯特博物館裡。吊墜表現的是一條人魚,碩大的巴洛克珍珠完美無缺地表現了人魚的軀幹;人魚的頭部是用黃金製成,白色琺琅塗在臉部,絡腮鬍子和頭髮是裸露的黃金;人魚的胳膊也塗上了白色的琺琅;人魚的尾巴主要採用綠色和黃色琺琅,正面鑲嵌有一顆巨大的雕刻紅寶石,以及其他寶石。人魚的左手舉一塊透雕細工製成、用琺琅和寶石修飾的盾牌;右手握一把土耳其短彎刀。

雖然這個詞一開始是個貶義的稱呼,但是後來卻「鹹魚翻身」,巴洛克風格的珠寶一興起就深受歐洲皇室的歡迎,皇室成員們都以擁有巴洛克珠寶為榮。

為什麼?因為巴洛克珠寶堪稱奢華的珠寶盛宴!

巨大的寶石形成一種豪華氣派的風格,奢華的鑽石、珍珠以及各種珍貴寶石都會被用在巴洛克的珠寶設計上,完全符合宮廷奢侈、浮誇的氣勢。

巴洛克風格珠寶中,最有代表性的設計要數賽維涅蝴蝶結(Sévigné bowknot)。這是最早的蝴蝶結珠寶,誕生於17世紀中期,法國作家塞維涅夫人(Marquise de Sévigné,1626-96)讓這種珠寶風靡一時。

宗教題材在巴洛克藝術中佔據了主要地位,歐洲皇室珠寶中,十字架在吊墜、耳環、戒指、王冠中反覆出現。在現代的珠寶設計中,這些神秘的元素已不再是束縛,而是設計師們的靈感源泉。

還有同樣起源於巴洛克藝術時期的浮雕珠寶,用於浮雕的材質多種多樣,大多為縞瑪瑙、貝殼等,配以珍珠、鑽石、祖母綠等,鑲嵌在手鐲、吊墜及皇冠上。浮雕上雕刻內容豐富多彩,已經成為了一種具時代象徵的珠寶裝飾手法。

當然,巴洛克風格珠寶中的「生力軍」也少不了「巴洛克珍珠」,巴洛克風格珍珠不同於圓潤光滑面的珍珠,它如同海洋中的生物一般透著自然的魅力,其奇特的外形與自身散發出的獨特色彩,更容易滿足人們對自然追求的純粹感。

直到現在,巴洛克風格的珠寶仍然很受歡迎,很多知名珠寶品牌都喜歡用巴洛克藝術風格來設計珠寶。再加上現代更加精湛的工藝,更是使得巴洛克珠寶散發著獨特的風采,吸引著一大群粉絲。

洛可可風格珠寶

洛可可一詞由法語rocaille演化而來,原意為建築裝飾中一種貝殼形圖案,由此引申一種纖巧、華美、富麗的藝術風格或樣式。此風格最初出現於建築的室內裝飾,以後擴展到繪畫、雕刻、工藝品和文學領域。由於受到了當時法國國王路易十五的大力推崇,也被稱為路易十五藝術風格。在這種藝術氛圍中,當時的珠寶也散發著浪漫、華麗、迷人的氣息,洛可可珠寶風格應運而生。

洛可可藝術風格的倡導者蓬帕杜夫人,後成為路易十五的情人。在她的倡導下,使17世紀太陽王照耀下有盛世氣象的雕刻風格,被18世紀這位貴婦纖纖細手摩挲得分外柔美媚人了。她是洛可可藝術風格的靈魂人物,後人稱她「洛可可之母」。

除此之外,世界上擁有奢華珠寶最多的女人——英國瑪利亞皇后和電影《絕代艷后》中的皇后——法國瑪麗皇后,都對洛可可珠寶的流行起著推動作用。

與巴洛克風格珠寶相比,洛可可風格珠寶更加的小巧、精緻、甜美而優雅。如果說巴洛克風格是恢宏壯麗的奢靡代表,那洛可可風格則是扭曲到極致的審美,到處充滿了羽毛,貝殼,明快的線條,甜膩而繁瑣。

洛可可追求輕盈纖細的秀雅美,在構圖上有意強調不對稱。裝飾的題材有自然主義的傾向。以迴旋曲折的貝殼形曲線和精細纖巧的雕刻為主,造型的基調是凸曲線,常用S形彎角形式。洛可可式的色彩十分嬌艷,如嫩綠,粉紅,猩紅等,線腳多用金色。

18世紀,隨著鑽石切割的發展和社會的富足,洛可可風格項鏈的中央裝飾物也開始豐富起來,大量精美的墜飾開始出現,不過這些項鏈都不是直接佩戴在肌膚上的,通常會在項鏈底下襯上天鵝絨的襯墊,或者直接將天鵝絨緞帶和絲質蕾絲打成蝴蝶結直接佩戴。

洛可可時期的裙領裁剪為那種非常美好的「U」形,短項鏈比巴洛克的位置更加上移,也就是更加貼合女性的頸項。項鏈的造型比之前更加大尺寸,配合高聳的誇張假髮,更加彰顯女性驕傲的身份和地位。

GIA、IGI及Gubelin認證寶石專家

小南

免責:本平台所載的文/圖等稿件均出於傳遞更多信息和學習之目的,圖文等資料版權歸版權所有人所有。本平台使用的非原創內容無法一一和版權者聯繫,如有侵權,請及時與本平台聯繫,我們將會在第一時間採取相應措施,以免給雙方造成不必要的損失。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寶石指南 的精彩文章:

Les Mondes de CHAUMET寰宇藝境高定珠寶之「櫻之漫歌」
關於寶石熱處理,你該知道的那些事兒

TAG:寶石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