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為「計斬毛文龍」袁崇煥精心布局四天 這四天里發生了很多故事 故事中的細節令人悲傷

為「計斬毛文龍」袁崇煥精心布局四天 這四天里發生了很多故事 故事中的細節令人悲傷

讀明史讀到袁崇煥的時候,因為史料總是簡稱他為崇煥,所以有時候會眼前一花,看成崇禎。而定下神來仔細琢磨,覺得崇煥這個名字不太吉利:崇煥崇煥,崇禎之患也。但是有人說崇禎勾結後金,那是完全不可信的,因為細算之下,死在袁崇煥手上的後金將士最多,甚至有傳言說袁崇煥的紅衣大炮還打得努爾哈赤重傷致死。當然這有點誇大了,因為努爾哈赤在寧遠敗退後,又去打了「蒙古喀爾喀」一傢伙,而且打贏了:「進略西拉木輪,獲其牲畜」。據抗清義士張岱所著《石匱書後集》記載:「炮過處,打死北騎(後金軍)無算,並及黃龍幕,傷一裨王。北騎謂出兵不利,以皮革裹屍,號哭奔去。」看來袁崇煥在寧遠之戰中確實打中了一個後金大頭目,但不是努爾哈赤也不是皇太極等四大貝勒之一。而按照以兵部尚書銜經略薊遼的高第(不是後來降清的山海關總兵高第)報捷奏摺,那個「裨王」是被打死了:「奴賊(明朝對努爾哈赤的專稱)攻寧遠,炮斃一大頭目,用紅布包裹,眾賊抬去。」

不管怎麼說,後金與袁崇煥有血海深仇,因為在後金人眼裡,袁崇煥就是一個「寡婦製造者」,如果不被明朝百姓吃掉(這是真事),也會被後金的孤兒寡母們生吞活剝。所以說袁崇煥有投靠後金的企圖,很難令人置信:後金已經窮到當了褲子買刀槍來搶劫的地步,也真拿不出足夠的籌碼來收買袁崇煥,而且以當時的情況來看,還是明強後金弱。袁崇煥文官出身,飽讀詩書,這筆賬還是會算的。袁崇煥到底有沒有跟後金暗通款曲,在過去和現在一直都有爭論,而筆者認為即使袁崇煥跟努爾哈赤或皇太極有書信往來,也是虛與委蛇,想演無間道坑後金一把而已。但是作為軍事文官,袁崇煥還是沾染了不少文人酸腐狹隘的習氣,這一點似乎也不好否認,比如他矯詔殺了毛文龍,就成了他最後被殺的主要罪名之一。咱們今天就來聊一聊袁崇煥殺毛文龍過程中的細節,並把動手殺害毛文龍的劊子手名字公布出來——當然,如果不是袁崇煥下令並把崇禎賜予的「尚方寶劍」交到他手上,他就是長了十個膽子,也不敢殺毛文龍。

為了「計斬毛文龍」,袁崇煥精心布局四天之後殺了毛文龍,這四天里發生的故事難辨非曲直,而筆者只是根據史料展示袁崇煥殺毛文龍的細節,從這些細節里,我們似乎能感到一種悲涼:邊關將士太窮太苦了!不知道為什麼,直到今天,關於袁崇煥毛文龍的影像資料也還是少得幾乎沒有,所以本文配圖只好選用一些背影,這不能說不是一種悲哀。而努爾哈赤和皇太極等人,只要是有辮子的,影視資料就都多得鋪天蓋地,而且一個個英俊瀟洒英明神武……

話說那是在崇禎二年三月(以下史料據計六奇《明季北略》),袁崇煥掐斷了皮島毛文龍的經濟命脈:京城撥給毛文龍的餉銀,先得經袁崇煥審核才放行(審核是假,扣留是真),而且禁止任何商船駛入皮島。努爾哈赤和皇太極夢寐以求而又求之不得的「困死毛文龍」,袁崇煥輕輕鬆鬆就做到了,於是「島中大飢,取野菜為糧」。不管毛龍龍寫多少雞毛信求援,袁崇煥都假裝看不見:「(毛文龍)上章請餉,又累奏寧遠轉餉不便,崇煥不聽。」

到了崇禎二年六月,已經餓得兩眼發綠的毛文龍終於等到了袁崇煥的來信:「我知道你在挨餓,準備給你十萬兩餉銀,你來雙島來取吧,順便咱們再開會研究一下怎麼向後金進攻的策略。」這個雙島在今天的遼寧省大連市金州區西南海中,袁崇煥把會面地點定在這裡,是要打消毛文龍的顧慮。

收到袁崇煥的來信,毛文龍還是有顧慮的,於是就把兒子毛承祿叫來商量:「原先找他要錢糧,他七扣八扣削減數量,而且削減數量後還是一毛不拔,現在又主動要給,我看這事有貓膩!」毛承祿回答:「我聽說袁崇煥早就已經上書朝廷要跟後金議和(渠為撫臣時,已有和議疏),現在又說要開戰,這裡邊一定有陰謀,您還是別去了!」

要不怎麼說武將玩不過文官呢,跟袁崇煥的老謀深算比起來,毛文龍就是個「傻帽」,他還替袁崇煥辯解:「自古以來是戰是守還適合,都是見機行事,哪有一成不變的道理?再說了,我們都是為朝廷出力,沒啥好擔心的!」於是帶著二十名部將、一百家丁、三千精兵就去了雙島,也就進了袁崇煥的連環套。

第一天見面,兩人相談甚歡。袁崇煥先給毛文龍戴高帽子:「遼東海外,止藉貴鎮(毛文龍時為正一品左都督平遼總兵官)與本部院(從一品太子太保、督師)兩人,同心共濟方能了局。」毛文龍也很感慨:「我已經孤懸海外好幾年了,每天都在琢磨怎麼滅了後金,但就是苦於餉匱軍飢,如果大人您能夠讓我的部隊吃上飽飯並,我相信在您的英明領導下(指授方略),咱們定能一戰成功!」那一天兩人言笑晏晏,一直喝到半夜才盡歡而散。

第二天見面,袁崇煥先兌現了自己的部分諾言,給毛文龍帶來的三千多人每人發了一兩銀子一石米三匹布,樂得毛文龍自己掏腰包請袁崇煥喝酒。可是剛剛端起酒杯,袁崇煥手下來報:「大清兵萬餘將渡河東!」袁崇煥馬上把自己帶來的兵馬全部「派出去迎敵」,身邊只留下了幾百人的衛隊。毛文龍這下子可是放下心了:「袁太保真的對我是毫不設防呀!」

第三天輪到袁崇煥請客,並且拍著胸脯跟毛文龍打包票:「今後貴鎮與本部院以旅順為界,東行貴鎮印,西行本部院印。」毛文龍樂得心花都開了,可是還沒等他樂出聲來,又有人來報:「河西有警!」袁崇煥身邊此時已經沒兵了,琢磨了好久,這才很不好意思地跟毛文龍開口:「願借貴鎮兵一往。」毛文龍二話沒說就把自己的三千精銳全派了出去(文龍即令疾救)。

到了第四天,面對幾乎已經變成光桿司令的毛文龍,袁崇煥變臉了:「你那塊地方,每年虛耗國家大量錢糧,一點實效也沒有,乾脆撤了算了!」毛文龍很委屈地辯解:「我當年帶著九十個人拿下的皮島,不費朝廷斗米寸鐵,撫集遼瀋逃民九十餘萬,現在又收服了周邊很多島嶼,已成掎角之勢,咋能說一點實效都沒有?而且過去我們基本上都是靠收取過往船隻稅費實現的自給自足,這七年來,總共就從朝廷得到了一百零五萬兩餉銀和九十萬石糧食。」袁崇煥當然知道毛文龍報出的數字是真實的——戰功可以冒領,朝廷的糧餉是有據可查的。但袁崇煥還是勃然大怒:「跟你談了三天,你狼子野心油鹽不進,看來不殺你是不行了!」毛文龍還滿不在乎呢:「督師惟恃節制,何得殺我?」袁崇煥冷笑:「不是我要殺你,是皇上要殺你!」

毛文龍的心都涼了,他神色自若地向西(崇禎方向)跪拜:「臣負朝廷久矣……」袁崇煥手下的旗牌官張國柄手持崇禎賜給袁崇煥的尚方寶劍,手起劍落,皇太極就再也不用擔心自己後院起火了。

文章的最後,咱們來分析一下毛文龍在皮島的軍隊數量。從袁毛二人的對話中,我們能得出結論:這是一支勁旅,數量沒有毛文龍聲稱的那麼多,但也不少。毛文龍向朝廷討餉的時候,報的軍隊數量是十萬,負責考核的登萊道王廷試,要求毛文龍裁減到兩萬八,毛文龍不幹。這說明十萬是上限,兩萬八是底限,而袁崇煥殺掉毛文龍並哭拜「昨殺汝是朝廷法,今祭奠是本院情」之後,用十萬兩銀子就擺平了毛文龍的部下,這十萬兩銀子,每個人分到了三兩,也就是說,毛文龍的戰鬥部隊人數,應該是在三萬人以上。

這時候問題就出來了,即使僅按五年(實際是六七年)計算,朝廷給毛文龍總共劃撥了一百零五萬兩銀子,每年也就是二十一萬,即使不算戰勝的賞銀(一般來說一個後金人頭五十兩)、傷亡撫恤金,而毛文龍和普通士兵一個標準平分,每人每年頂多能拿到七兩銀子,在明朝末年七兩銀子能幹什麼呢?可能還不夠一個七品文官吃一頓飯,而因為出現了資本主義萌芽,就在毛文龍皮島附近的沿海地區,一個紡織工人一年的薪水是七十兩!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半壺老酒 的精彩文章:

魯迅說:人往往憎和尚不憎道士 懂此理者懂得中國大半 這話啥意思?
戴笠死前說的十個字把毛人鳳嚇出了一身冷汗:戴老闆這是鐵了心要走了?

TAG:半壺老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