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軍情 > 《孫子兵法》第六篇《虛實》的主要原則

《孫子兵法》第六篇《虛實》的主要原則

原標題:《孫子兵法》第六篇《虛實》的主要原則


《孫子兵法》第六篇《虛實》的主要原則


《虛實》篇是《孫子兵法》的第六篇,主要論述的是集中兵力,打擊敵人弱點,虛實的本質是聚焦原理。全篇分為四章,第一章講以利和害來調動敵人,致人而不致於人。第二章講集中兵力,以實擊虛,進而不可御者,沖其虛也。第三章講主動試探敵人以知虛實。第四章講兵無常勢,因敵制勝(如圖1所示)。



1 《虛實》篇的主要原則

《虛實》論述的是力的作用點,本質是聚焦原理。在凸透鏡引燃火柴的例子中,只有陽光,也就是只有力量,火柴不會被點燃。有了陽光,通過凸透鏡將陽光聚焦來增加能量,也就是陽光方向集中,也不能把火柴點燃。有了陽光,通過凸透鏡將陽光的方向集中,並且將作用點作用於火柴頭,才能將火柴點燃。而將陽光通過凸透鏡作用於作火柴頭就是聚焦原理,虛實篇論述的就是聚焦原理(如圖2所示)。



2 虛實的本質是聚焦原理


從物理學的角度來說,力有三要素,分別為大小F,方向α和作用點,三者都能改變力的作用效果。不斷的增加陽光的強度,即相當於增加力的大小F,可以將火柴點燃;不增加陽光強度,通過巨型凸透鏡來集中陽光,也可以將火柴點燃;不增加陽光,也不用巨型凸透鏡,將陽光的作用點聚焦於火柴頭,也可以將火柴點燃,所以力的三要素都能改變力的作用效果。


《孫子兵法》的《軍形》篇對應的是力F的大小,通過改變力的大小來改變成果,其原則為以多勝少,即以鎰稱銖。《兵勢》篇論述的是力在不同方向上產生的成果不同,奇襲方向產生的成果最大,原則為出奇制勝,即以正合,以奇勝。《虛實篇》論述的是力的作用點不同產生的成果不同,將力聚焦於敵人的虛,即打擊敵人的弱點,產生的成果最大,即沖其虛也(如圖3所示)。



3 力的三要素與《孫子兵法》


《戰爭論》戰略四原則的第二條原則是:儘可能集中兵力在準備作決定性打擊的點上。這條原則就是論述力的作用點的,本質也是聚焦原理。管理學家傑克?特勞特熟讀《戰爭論》,將這條原則引入營銷學,創立了定位理論。


第一章講以利和害來調動敵人,致人而不致於人。


【原文】孫子曰:凡先處戰地而待敵者佚,後處戰地而趨戰者勞,故善戰者,致人而不致於人。能使敵人自至者,利之也;能使敵人不得至者,害之也,故敵佚能勞之,飽能飢之,安能動之。出其所不趨,趨其所不意。

【譯文】孫子說:先到戰場等待敵人的就安逸,後到戰場奔走應戰的就疲勞。所以善於指揮作戰的人,能調動敵人而不被敵人調動。能使敵自動進到我預定地域的,是用小利引誘它,使敵不能到達其預定地域的,是製造困難阻止它。所以敵軍休息得好,能夠設法使它疲勞;敵軍糧食充足,能夠設法使它飢餓;敵軍駐紮安穩,能夠設法使它移動。進軍要指向敵人無法救援的地方,行動要在敵人意料不到的方向。


【詳解】凡先處戰地而待敵者佚,後處戰地而趨戰者勞,故善戰者,致人而不致於人。這句話的意思是先到戰場安逸,後到戰場疲勞,先到者可以以逸待勞,打擊敵人,為了可以使自己先到,那麼就要能調動敵人,即致人而不致於人(如圖4所示)。



4 致人而不致於人


我能調動敵人,就能使得我方先到,以逸待勞。使用什麼來調動敵人呢?使用利和害來調動敵人,利益是敵人行動的動力,害處是敵人行動的阻力,二者的合外力決定了行動這個成果,所以通過調整給予敵人的利益和害處,就能達到調動敵人行動這個目的。出其所不趨,趨其所不意。這句話的意思是進軍要指向敵人無法救援的地方,行動要在敵人意料不到的方向。這句話也可以使用物理學的「合外力決定成果」來解釋,我方力量是我方獲得成果的動力,敵人力量是我方阻力,二者合外力決定我方成果大小,敵人無法救援和意料不到的地方,敵人的力量最小,這樣合外力最大,我方可以獲得的成果最大(如圖5所示)。



5 致人而不致於人


第二章講集中兵力,以實擊虛,進而不可御者,沖其虛也。


【原文】行千里而不勞者,行於無人之地也。攻而必取者,攻其所不守也;守而必固者,守其所不攻也。故善攻者,敵不知其所守;善守者,敵不知其所攻。微乎微乎,至於無形。神乎神乎,至於無聲,故能為敵之司命。進而不可御者,沖其虛也;退而不可追者。速而不可及也。故我欲戰,敵雖高壘深溝,不得不與我戰者,攻其所必救也;我不欲戰,畫地而守之,敵不得與我戰者,乖其所之也。故形人而我無形,則我專而敵分。我專為一,敵分為十,是以十攻其一也,則我眾而敵寡;能以眾擊寡者,則吾之所與戰者,約矣。吾所與戰之地不可知,不可知,則敵所備者多;敵所備者多,則吾所與戰者,寡矣。故備前則後寡,備後則前寡,備左則右寡,備右則左寡,無所不備,則無所不寡。寡者,備人者也;眾者,使人備己者也。故知戰之地,知戰之日,則可千里而會戰。不知戰地,不知戰日,則左不能救右,右不能救左,前不能救後,後不能救前,而況遠者數十里,近者數里乎?


【譯文】行軍千里而不疲睏的,是因為行進在沒有敵人設防的地區。進攻必然得手的,是因為攻擊敵人沒有防守的地方;防守必然穩固的,是因為扼守敵人所不進攻的地方。所以,善於進攻的,能使敵人不知怎樣防守;善於防禦的,敵人不知道怎樣進攻。微妙呀!微妙到看不出一點形跡;神奇呀!神奇到聽不出一點聲息。所以能成為敵人命運的主宰。前進而使敵人無法抵禦的,是因為衝擊敵人空虛的地方;退卻而使敵人無法追及的,是因為退得迅速使敵人追趕不上。所以,我若求戰,敵人即使堅守高壘深溝,也不得不出來與我交戰,是由於進攻敵人所必救的地方;我若不想交戰,即使畫地而守,敵人也無法和我交戰,是因為我誘使敵人背離了的它要進攻的方向。能察明敵人情況而不讓敵人察明我軍情況,這樣我軍的兵力就可以集中而敵人兵力就不得不分散了。我軍兵力集中於一處,敵人兵力分散於十處,我就能以十倍於敵的兵力打擊敵人,造成我眾而敵寡的有利態勢;能做到以眾擊寡,那與我軍直接交戰的敵人就少了。我們所要進攻的地方使敵人不知道:不知道,它就要處處防備;敵人防備的地方越多,兵力越分散,我軍所要進攻的敵人就少了。所以,防備了前面,後面的兵力就薄弱;防備了後面,前面的兵力就薄弱;防備了左邊,右邊的兵力就薄弱;防備了右邊,左邊的兵力就薄弱;到處都防備,就到處兵力部弱。兵力劣勢是因為去防備敵人;兵力優勢是因為使敵人防備我軍。能預料同敵交戰的地點,能預料同敵人交戰的時間,就是跋涉千里也可同敵人交戰,如果既不能預料交戰的地點,又下能預料交戰的日期,就會左不能救右,右不能救左,前不能救後,後不能救前,何況遠到幾十里,近的也有好幾里呢!

【詳解】本章是《虛實》篇的核心,主要講集中兵力,以實擊虛,進而不可御者,沖其虛也。其中以實擊虛就是以優勢兵力打擊敵人的弱點,從廣義動量定理Fαt=MV的角度來說,決定成果MV大小的有力量F、方向α、作用點和時間t這四個要素,而「進而不可御者,沖其虛也」這句話主要論述的就是作用點這個要素,打擊敵人的弱點越關鍵,我方取得的成果越大(如圖6所示)。



6 進而不可御者,沖其虛也


我方會有強點和弱點,敵方也會有強點和弱點,按照波士頓矩陣分析,就會得到四種情況,分別為我實敵實,以實擊實;我虛敵實,以虛擊實;我實敵虛,以實擊虛;我虛敵虛,以虛擊虛。以實擊實和以虛擊虛這兩種情況,敵我勝負可能差不多;以虛擊實,則我方必敗;以實擊虛,則我方勝利,所以以實擊虛是我方所要追求的情況,而以虛擊實是我方必須避免的情況(如圖7所示)。



7 波士頓矩陣與虛實


行千里而不勞者,行於無人之地也;攻而必取者,攻其所不守也。守而必固者,守其所必攻也。這幾句話都可以使用「合外力決定成果」來解釋,我方的力量是我方獲得成果的動力,敵人的力量是我方獲得成果的阻力,二者的合外力決定我方獲得的成果。行千里不勞,攻而必取和守而必固都是因為敵人的在這個方向上的力量小,從而合外力大,成果就大。


進而不可御者,沖其虛也。這句話的意思是前進而使政人不能抵禦的,是因為衝擊敵人空虛的地方。這句話是本篇的核心內容,打擊敵人的虛,也就是打擊敵人的弱點。下一章的試探敵虛實四法就是為了找到敵人的實和虛,然後避實擊虛。


退而不可追者,速而不可及也。這句話的意思是退卻時敵人無法追及的,是因為退得迅速使敵人追趕不上。退卻時要快速,否則很容易被打敗,因為退卻時的目標是退卻而不是戰鬥,士兵和將領都處於退卻狀態,而不是戰鬥狀態,這時的軍隊戰鬥力不強。


故我欲戰,敵雖高壘深溝,不得不與我戰者,攻其所必救也。攻其必救,使得敵人不得不與我戰鬥。圍魏救趙就是攻敵必救。戰國時(公元前353年),魏國圍攻趙國都城邯鄲。趙國求救於齊國。齊將田忌、孫臏率軍救趙,趁魏國都城兵力空虛,引兵直攻魏國。魏軍回救,齊軍乘其疲憊,於中途大敗魏軍,遂解趙圍。

我不欲戰,畫地而守之,敵不得與我戰者,乖其所之也。乖指背離,改變敵人的方向。通過利益和害處來驅使敵人改變方向。


故形人而我無形,則我專而敵分。能察明敵人情況而不讓敵人察明我軍情況,這樣我軍的兵力就可以集中而敵人兵力就不得不分散了。察明敵情有很多方法,比如本篇的試探虛實四法,《行軍》篇中的相敵32法和《用間》篇的五種間諜法等。


我專為一,敵分為十,是以十攻其一也,則我眾而敵寡。這句話的意思是我方集中兵力,敵人分散兵力,然後我方以集中的兵力打擊敵人分散的兵力,就是以實擊虛。如果我方集中兵力打擊敵方的集中兵力,那麼就是以實擊實,勝負可能性各半。英國戰略大師李德·哈特在《戰略論:間接路線》中論述了軍事學的主要原則是「集中自己的力量對付敵人的弱點」,自己集中兵力是容易做到的,問題是如何打擊到敵人的弱點。李德?哈特給出的方法是首先分散自己的兵力來吸引敵人分散他的兵力,然後集中自己的兵力打擊敵人分散的兵力,也就是打擊敵人的弱點。他在書中寫道:「所有的戰爭原則,都可以用一個名詞來表達,這就是『集中』。但是,說得更準確些,還是要把它的範圍稍微擴大一點,就叫做『集中自己的力量對付敵人的弱點』。為了真正使用這條原則,還須進一步作些解釋:要想達到『集中自己的力量對付敵人的弱點』這個目的,就要使敵人分散他們的兵力,這樣才能造成一種形勢,通過分散用兵而取得局部性的效果。於是便形成兩個相繼行動的程序:首先自己分散,引起敵人方面分散,然後才是自己集中。所以,下一步的任何行動都是上一步行動的結果,而真正的集中即為有計劃分散的後果。這樣,我們就有了一條基本原則。只要對它有比較深刻的認識,就能防止冒犯一個主要的,而且是最普遍的錯誤。這個錯誤指的是給敵人提供行動自由的機會,使他們有時間集中兵力來對抗你的集中。」


吾所與戰之地不可知,不可知,則敵所備者多;敵所備者多,則吾所與戰者,寡矣。敵人防備的地方越多,敵人的兵力就越分散,我方就可以集中兵力,進行各個擊破。在軍事上,單線式的防禦是防禦效果很差的防禦方式,主要就是因為分散了自己的兵力。


故知戰之地,知戰之日,則可千里而會戰。不知戰地,不知戰日,則左不能救右,右不能救左,前不能救後,後不能救前,而況遠者數十里,近者數里乎?這段話的意思是如果不知道敵人從哪進行進攻,那麼自己就會分散兵力進行防禦,而分散兵力之後,敵人就可以使用它的集中兵力攻擊你的分散,從而導致你來不及集中自己的兵力來對抗它的集中。


第三章講主動試探敵人以知虛實。


【原文】以吾度之,越人之兵雖多,亦奚益於勝敗哉?故曰:勝可為也。敵雖眾,可使無斗。故策之而知得失之計,作之而知動靜之理,形之而知死生之地,角之而知有餘不足之處。故形兵之極,至於無形。無形,則深間不能窺,智者不能謀。因形而錯勝於眾,眾不能知;人皆知我所以勝之形,而莫知吾所以制勝之形。故其戰勝不復,而應形於無窮。


【譯文】依我分析,越國的兵雖多,對於決定戰爭的勝敗又有什麼補益呢?所以說,勝利是可以爭取到的。敵軍雖多,也可以使其無法用全部力量與我交戰。所以要籌算一下計謀,來分析得失利害;激動一下敵軍,來了解敵人的動靜規律;偵察一下情況,來了解哪裡有利哪裡不利;進行一下小戰,來了解敵人哪方面優勢哪方面劣勢。所以偽裝佯動做到最好的地步,就看不出形跡。看不出形跡,即便有深藏的間諜也窺察不到我方的虛實,聰明的敵人也想不出對付我的辦法來。適應敵情而取勝,把勝利擺在眾人面前,眾人還是看不出來。人們只知道我是根據敵情變化取勝的,但是不知道我是怎樣根據敵情變化取勝的。所以每次戰勝,都不是重複老一套的方法,而是適應不同的情況,變化無窮。


【詳解】本章講通過試探四方法來以知敵人虛實,並且通過偽裝佯動防止敵人知道我的虛實(如圖8所示)。


8 試探敵人以知虛實


以吾度之,越人之兵雖多,亦奚益於勝敗哉?故曰:勝可為也。敵雖眾,可使無斗。這句話的意思是使得敵人無法有效參加戰鬥,那麼即使敵人兵力多,敵人也會失敗。這是一個絕對兵力和相對兵力的問題,也是全局戰場和局部戰場的問題,或者說戰略和戰術問題。敵人絕對兵力多,在全局戰場上,我方就不和敵人產生主力決戰,這樣我方就不會失敗。在局部戰場上,我方可以通過集中兵力,在局部戰場上獲得兵力對比優勢,進而獲得局部戰場的勝利。


故策之而知得失之計,作之而知動靜之理,形之而知死生之地,角之而知有餘不足之處。這是試探敵人虛實的四種方法,還有相敵32法和間諜等方式,也可以探知敵人虛實。探知敵人虛實是為了集中兵力進行打擊。


故形兵之極,至於無形。無形,則深間不能窺,智者不能謀。因形而錯勝於眾,眾不能知;人皆知我所以勝之形,而莫知吾所以制勝之形。故其戰勝不復,而應形於無窮。這幾句話是通過偽裝佯動的方法來防止敵人探知我方虛實。敵人不能探知我方虛實,就不能打擊到我方的弱點。通過詭詐和間諜的方法,也可以使得敵人不能探知我方虛實。


第四章講兵無常勢,因敵制勝。


【原文】夫兵形象水,水之形,避高而趨下,兵之形,避實而擊虛。水因地而制流,兵因敵而制勝。故兵無常勢,水無常形,能因敵變化而取勝者,謂之神。


故五行無常勝,四時無常位,日有短長,月有死生。


【譯文】用兵的規律像水,水流動的規律是避開高處而向低處奔流,用兵的規律是避開敵人堅實之處而攻擊其虛弱的地方。水因地勢的高下而制約其流向,作戰則根據敵情而決定取勝的方針。所以,作戰沒有固定不變的方式方法,就像水流沒有固定的形態一樣;能依據敵情變化而取勝的,就稱得上用兵如神了。


用兵的規律就像自然現象一樣,「五行」相生相剋,四季依次交替,白天有短有長,月亮有缺有圓,永遠處於變化之中。


【詳解】本章講並無常勢,所以要因敵不同的勢採用不同的方法,達到因敵制勝的目的。比如士兵在一天之中的氣勢也會不同,要根據敵人的勢採取合適的方法。《軍爭》篇寫道:「是故朝氣銳,晝氣惰,暮氣歸。善用兵者,避其銳氣,擊其惰歸,此治氣者也。」兵無常勢,從一天的情況來看,就可以分為銳、惰和歸三種勢態,這也就是兵無常勢,我方以避其銳氣,擊其惰歸,也就是兵因敵而制勝,按照敵人的態勢,選擇合適的方式,然後獲得勝利(如圖9所示)。


9 兵因敵而制勝


《虛實》篇的虛實論述的是力的作用點,作用點不同產生的成果不同,所以要集中力量作用於關鍵的作用點,這樣才能產生最大的成果,其本質是聚焦原理。


摘自《可以量化的軍事學》



10 《可以量化的軍事學》全書結構

使用物理學分析經濟學、管理學和軍事學,讓它們從藝術變為科學!可量化研究網站:www.kelianghua.com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可以量化的經濟學 的精彩文章:

TAG:可以量化的經濟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