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軍未來情報工作的關鍵
原標題:美軍未來情報工作的關鍵
8月13日, 美國國防部情報信息系統(DoDIIS)會議在內布拉斯加州奧馬哈召開。今年會議的主題為「數據即武器系統」。會上美國戰略司令部司令約翰·海頓、特種作戰司令部司令雷蒙德·托馬斯、國防情報局局長羅伯特·阿什利以及國防情報局首席信息官傑克·古姆托分別進行了發言。
情報的重要性
戰略司令部司令約翰·海頓就綜合指揮關係、信息與情報對作戰指揮部的作用發表了意見。他認為,戰略司令部與作戰指揮部都嚴重依賴信息和情報,必須在正確時間獲得正確的信息。如果沒有情報信息,這兩個機構所具備的所有的能力幾乎毫無意義。
▲國防情報局局長羅伯特·阿什利(左)
國防情報局局長羅伯特·阿什利發表演講時表示,情報工作的最終目標不僅僅是贏得戰爭。他指出,當前情報工作所面臨的主要挑戰是確定可能發生事件的跡象以及遺漏的信息。情報機構必須從一個分析人員提供事件細節的描述性組織,轉變為分析人員描述可能發生的事件的預測性組織。利用現有的大數據技術可以實現這一轉變,技術和數據對未來國家安全和軍事優勢具有重要意義。
阿什利還表示,開源和機密情報收集領域中的數據是防止某些事件發生的關鍵。作為該地區軍事指揮部的情報主任,阿什利援引「阿拉伯之春」為例,雖然當時分析人士察覺到中東地區的不平等、腐敗和公眾不滿現象的加劇,出現了很多警告信號,但仍無法確定導致「阿拉伯之春」的時間或導火索。如果現代技術存在於1914年,那麼是否也可以阻止第一次世界大戰的發生。
數據輔助決策
當今世界,人們在日常生活中無論是打電話發簡訊還是消費刷卡,每一項活動都會產生數據。
▲國防情報局的首席信息官傑克·古姆托
國防情報局的首席信息官傑克·古姆托在這次會議上表示,這些數據本身以及利用這些數據識別信息的能力,將決定最終成敗。大數據與網路安全一樣,在不斷帶來信息的同時,也帶來了無數挑戰和獨特的機會。大數據能夠更準確、更及時地了解對手,輔助決策者更快地進行預測分析並做出決策。
▲特種作戰司令部司令雷蒙德·托馬斯
特種作戰司令部司令雷蒙德·托馬斯也認為,全面的態勢感知是一種可以防止危機發生的預測分析。有效、快速地理解、分析並傳播準確信息的能力,決定了當前及未來任務的成敗。新興信息技術帶來兩方面的影響。從積極的方面看,新興信息技術可幫助應對更大且更有活力的數據領域。在消極方面,因潛在對手不受官僚和政治挑戰的限制,可更快速地受益於這些先進技術,但美國卻因此而受到阻礙。托馬斯還表示,非機密信息通過先進的工具和方法也可以成為及時、準確和可操作的情報。機器學習和人工智慧也將改變未來情報工作的工作方式,讓情報分析人員集中更多的經歷在理解信息上,而不是機械化地收集信息。
來源:美國《C4ISR與網路》等/圖片來自互聯網
軍事科學院軍事科學信息研究中心 陳軍
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處:「國防科技要聞」(ID:CDSTIC)
人工智慧
陸軍
海軍
空軍
航天
網路空間
電子信息
核武器
精確打擊
新概念武器
基礎科學
技術
與能源
與製造


※美海軍陸戰隊接收首部採用氮化鎵技術的G/ATOR雷達
※B-2轟炸機完成新型核武器測試
TAG:國防科技要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