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歷史上壽命最長的20位皇帝

歷史上壽命最長的20位皇帝

原標題:歷史上壽命最長的20位皇帝


第1位:清高宗乾隆帝(89歲)


清高宗愛新覺羅·弘曆(1711年9月25日—1799年2月7日),清朝第六位皇帝,定都北京之後的第四位皇帝。祖父康熙帝,父親雍正帝,兒子嘉慶帝,年號「乾隆」,寓意「天道昌隆」。在位六十年,禪位於第十五子顒琰後又繼續訓政,實際行使最高權力長達六十三年零四個月,是中國歷史上實際執掌國家最高權力時間最長的皇帝,也是最長壽的皇帝。嘉慶四年(1799年)2月7日去世於紫禁城養心殿,葬於清東陵之裕陵,1928年陵墓被軍閥孫殿英盜取。生前風光一世死後屍骨無存。


第2位:梁武帝蕭衍(86歲)


梁武帝蕭衍(464年—549年),字叔達,小字練兒,南蘭陵郡武進縣東城裡(今江蘇省丹陽市訪仙鎮)人,南北朝時期梁朝的建立者(502年—549年在位)。出身蘭陵蕭氏,為西漢相國蕭何的二十五世孫。

第3位:唐朝女皇帝武則天(82歲)


武則天(624年-705年),并州文水(今山西文水縣東)人。中國歷史上唯一的正統的女皇帝(690年―705年在位),67歲即位,與高宗並稱二聖。在唐高宗在世時已經開始掌握唐帝國的政權(這一點和慈禧很像,慈禧在也是在丈夫咸豐在世時開始掌握政權),高宗駕崩後,作為唐中宗、唐睿宗的皇太后臨朝稱制,公元705年去世,以皇后身份葬於乾陵


第4位:宋高宗趙構(81歲)


宋高宗趙構(1107年6月12日-1187年11月9日),宋朝第十位皇帝,南宋首任皇帝,宋徽宗趙佶第九子,宋欽宗趙桓之弟。北宋滅亡的同年建立南宋,南宋剛建立時,為了抵抗金朝的侵擾,重用岳飛、韓世忠等抗金大將,後來兩國情況好轉南宋朝局也漸漸穩定,為了南宋帝國和百姓休養生息罷免李綱、張浚、韓世忠等主戰派大臣,同時迫於當時宋金兩國形式和朝廷狀況,殺害岳飛,後世對此事爭議很大,後來宋孝宗看時機成熟攻打金朝,為了朝野和民間的輿論為岳飛翻案。


第5位:元世祖忽必烈(80歲)


孛兒只斤·忽必烈(1215年—1294年),元世祖,蒙古族,政治家、軍事家。是成吉思汗鐵木真之孫,監國托雷第四子,元憲宗蒙哥弟。元朝的開國皇帝。建立了中國歷史上疆域最大的封建王朝元朝,消滅南宋和大理,統一中國,首創行省制度,進一步加強中央集權,忽必烈在潛邸時就已經逐漸漢化,學習漢族文化知識,重用漢族知識分子,這也為明朝統一中國奠定了基礎,1294年(至元三十一年)病逝


第6位:十國楚武穆王馬殷(79歲)


馬殷(852年-930年),字霸圖,許州鄢陵(今河南省鄢陵縣)人,五代十國時期南楚開國君主。不興兵戈,保境安民,很少主動對外交戰。對內發展農業生產,減輕百姓賦稅,使得湖南經濟得以繁榮。930年去世。


第7位:唐玄宗李隆基(78歲)


唐玄宗李隆基(685年9月8日—762年5月3日),唐高宗與武則天之孫,開創了開元盛世,在位前期,在政治上很有作為,鞏固和發展了唐朝政權,在位後期逐漸怠慢朝政,為後來長達八年的安史之亂埋下了極大的隱患,朝政上政策失誤,造成藩鎮做大不受中央政權控制,導致了藩鎮割據唐朝中衰。

第8位:十國前蜀高祖王建(72歲)


字光圖,許州舞陽(今河南舞陽)人,唐朝滅亡,王建因不服後梁而自立為帝,國號大蜀,史稱「前蜀」,在位時期,勵精圖治,注重農桑,興修水利,擴張疆土,讓百姓休養生息。918年去世,葬於永陵。


第9位:明太祖朱元璋(71歲)


明太祖朱元璋(1328年10月21日—1398年6月24日),(1368年—1398年在位),原名朱重八,當過乞丐,當過和尚,最後當了皇帝,人生大逆襲的典型人物。濠州鍾離人(今安徽鳳陽),政治家,戰略家,軍事統帥,明朝開國皇帝。後先平定西南、西北、東北等地,最終統一中國。在位期間對各個方面都進行了改革,廢除丞相加強了中央集權,嚴懲貪官和不法勛貴,社會生產逐漸恢復和發展。1398年(洪武三十一年),朱元璋病逝葬於南京的明孝陵(明惠宗朱允炆在位時,朱元璋的兒子朱棣造反,並且成功,為了加強對北方的控制和管理遷都北京,所以明朝只有朱元璋一個人的陵墓在南京,其他的13個明朝皇帝都在北京的明十三陵,明朝有16位皇帝,其他兩位,明代宗朱祁鈺被明英宗朱祁鎮奪權,按親王禮葬在北京西山,即景泰陵。明惠宗朱允炆離奇失蹤)。


第10位:三國吳國皇帝孫權(71歲)


孫權(182年-252年5月21日),字仲謀,吳郡富春(今浙江杭州富陽區)人,孫權的父親孫堅和兄長孫策,在東漢末年群雄割據中打下了江東基業。建安五年(200年),孫策遇刺身亡,孫權繼承權力,孫權稱帝後,設置農官,實行屯田,設置郡縣,並繼續剿撫山越,促進了江南經濟的發展。他多次派人出海。黃龍二年(230年),孫權派衛溫、諸葛直到達今天的台灣省。


第11位:五代南平高季興(71歲)


高季興(858年-929年),原名高季昌,字貽孫,陝州硤石(今河南三門峽東南)人,五代十國時期南平(又稱荊南)開國君主。


第12位:十六國後燕高祖慕容垂(71歲)


後燕成武帝慕容垂(326年11月4日—396年6月2日),字道明,原名霸,鮮卑名阿六敦。慕容儁在位時賜名「夬」,後改為垂。昌黎棘城(今遼寧義縣)鮮卑族人。十六國後燕開國君主。

第13位:漢武帝劉徹(70歲)


劉徹(公元前156年7月14日-公元前87年3月29日),漢武帝,西漢第七位皇帝,政治家、戰略家。開創察舉制選拔人才。採納主父偃的建議,頒行推恩令,解決諸侯勢力,並將鹽鐵和鑄幣權收歸中央。文化上採用了董仲舒的建議,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統一了思想,以儒家思想作為國家的統治思想始於此。漢武帝時期攘夷拓土,國威遠揚,奠定了中國的基本範圍,開創了漢武盛世的局面。公元前87年,漢武帝崩於五柞宮,葬於茂陵


第14位:唐高祖李淵(70歲)


唐高祖李淵(566年-635年),字叔德,生於長安。唐朝開國皇帝、軍事統帥。出身於北周的貴族家庭,七歲襲封唐國公。當隋朝政權出現危機之時,李淵與李世民等於五月殺副留守王威、高君雅,起兵晉陽,開始了造反生涯,後來稱帝建國,國號為唐,慢慢完成了統一全國的大業。武德九年(626年)六月,玄武門之變發生,李淵被逼無奈,立李世民為皇太子。八月,傳位於李世民,自稱太上皇。權力被李世民架空。貞觀九年(635年),李淵病逝,葬於獻陵。


第15位:遼道宗耶律洪基(70歲)


遼道宗耶律洪基(1032年9月14日-1101年2月12日),字涅鄰,小字查刺,遼興宗耶律宗真長子,母為仁懿皇后蕭撻里,遼朝第八位皇帝。重熙二十四年(1055年)繼帝位,改元清寧。在位四十六年,漢化明顯。


第16位:西夏仁宗李仁孝(70歲)


李仁孝(1124年—1193年),即西夏仁宗,西夏第五位皇帝。夏崇宗之子。在位期間結好金國,以穩定外部環境;重用文化程度較高的党項和漢族大臣主持國政;設立各級學校,以推廣教育;實行科舉,以選拔人才;尊崇儒學,大修孔廟及尊奉孔子為文宣帝;建立翰林學士院,編纂歷朝實錄。乾祐二十四年(1193年),李仁孝駕崩,葬於壽陵。


第17位:十六國南燕高祖慕容德(70歲)


慕容德(336年-405年),後改名慕容備德,字玄明,昌黎棘城(今遼寧義縣)人,鮮卑族,前燕文明帝慕容皝幼子,母公孫氏 ,前燕景昭帝慕容儁、後燕成武帝慕容垂皆為其兄,五胡十六國時期南燕開國皇帝。

第18位:新朝建興帝王莽(69歲)


王莽(公元前45年12月12日—公元23年10月6日),字巨君,政治家,改革家,魏郡元城人(今河北邯鄲大名縣),新顯王王曼長子、西漢孝元皇后王政君侄。新朝開國皇帝,公元8年至23年在位。西漢末年,在漢哀帝早亡、皇權旁落的情況下,王莽乘機竊取大權。公元8年12月,王莽代漢建新,宣布推行新政,史稱王莽改制。公元23年,更始軍攻入長安,王莽死於亂軍之中,新朝滅亡。小說西遊記中描述,孫悟空大鬧天宮之時正是王莽篡漢之時。在吳承恩眼中,孫悟空早期是一個造反人物。


第19位:清聖祖康熙(69歲)


清聖祖愛新覺羅·玄燁(1654年5月4日-1722年12月20日),清朝第四位皇帝(1661年-1722年在位)康熙帝8歲登基,14歲親政,在位62年,是中國歷史上在位時間最長的皇帝。在位期間剷除鰲拜加強皇權,平三藩統一中國加強中央集權,收復台灣,三征葛爾丹取勝鞏固國土,開創了康乾盛世,是中國歷史上的千古一帝


第20位:清宣宗道光(69歲)


清宣宗愛新覺羅·旻寧(1782年9月16日—1850年2月25日)旻寧在位期間清朝日益衰弱,也為挽救清朝衰落做了很多務實的事情,但社會弊端積重難返,他本身資質又不是太高,清朝以及整個國家依舊慢慢衰弱。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看點古今 的精彩文章:

唐太宗三次震怒緣何成就帝王佳話?
從水滸中這四個綽號可以得出, 越沒本事越愛裝X

TAG:看點古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