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邏輯思維從哪裡來?

邏輯思維從哪裡來?

上次我們討論了「學習的奧秘」,分享了3種學習類型:視覺學習型、聽覺學習型、視聽動學習型。其中,形象的展現了「彩虹記憶」的例子,那麼,如何辨別孩子傾向於那種學習類型呢?

下面就來介紹一個與視聽學習有關的現象:Stroop Effect,揭示了視聽干擾過程。如下圖,指認出圖中文字,如果不認知這些漢字的意思,讀出左右兩邊的時間應該差不多,所以,一般情況下,小孩可以比大人更快的識別右欄的圖片(這個曾在「快樂大本營」的節目中證實過)。

但是如果認知這些漢字,上面圖中字與顏色對應與否,字音、字意、字顯示的顏色會互相干擾,會經過大腦意識(不同路徑)思考,所以大多數成人讀者指出右邊文字的顏色,比左邊的時間長,而且會出錯。相傳美國情報局在冷戰時期,用此方法確定了一個蘇聯間諜。

孩子的注意力不集中,首先要找出干擾孩子注意力的根源(視覺的還是聽覺的),給予相應的系統化訓練。將會系列講述提高注意力的方法與學習資料,敬請關注。

注意是我們心靈的惟一門戶,意識中的一切必然都要經過它才能進來。

——俄羅斯教育家烏申斯基

當學生通過機械記憶(學習)、形象記憶認知了事物/知識後,逐步形成邏輯思維,邏輯思維能力是和人的智力(IQ)水平息息相關,一個人的「數學」成績通常反映出邏輯思維水平。那麼這些邏輯思維最初是如何形成的呢?

人的邏輯思維是伴隨著認知過程,逐步形成的。起初的基本的(邏輯)概念也是通過認知事物【如大小(數字)、前後(空間)、早晚(時間)】,數學是將這些認知從算術開始逐漸量化發展,難度加強,形成數學的邏輯思維。同時影響哲學與宗教的進步和發展。如下圖所示:

總之,邏輯思維也是始於認知,正驗證了「文以載道,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的中國哲理。

IQ,學習能力可以通過考試/高考來說明,通過學歷、數學(物理、化學)奧賽、奧運會等對學習能力進行評估和認可。

人,「身心合一、知行合一」的綜合體。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根據物理學的理解,每個人都有相同的能量和潛力,每個人都可以成為愛因斯坦和畢加索,只要能發掘孩子的潛力,科學引導,都會成為有用之才。關鍵是如何根據孩子特點,挖掘孩子的潛力,培養孩子?

下一篇:學習的意義,學習那麼累,為什麼要學習?深度揭示王思聰等為什麼不學數理化,美國總統大多是文科出身的深層原因?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昭仕講堂 的精彩文章:

TAG:昭仕講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