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劉永康 《饑饉的學生時代》

劉永康 《饑饉的學生時代》

因為家離學校遠,又要上晚自習,我高中兩年,幾乎是天天中午跑回家吃飯,早、晚兩餐靠背饃充饑填肚子。

每到中午,我的影子總是跳躍在往返學校的路上。跑一陣子,急步走一陣子,跑走結合,交替而行,背一趟饃至少要走十里地。到家先吃一碗母親準備的午飯一一攪團,母親將它放在黑大鍋里澆上汁子溫著,再把我要背的饃(即發糕,也叫粑粑饃)準備停當,她就扛著農具,鎖上街門,下地幹活去了。

上了一上午課又跑了5里多路,一回到家裡,我就從鍋里取出還熱乎乎的一大老碗攪團,蹲在地上,一口氣吃個凈光。然後把母親放在五升籠里的發糕、熟紅芋裝進布兜里(這是當日的晚飯、次日的早飯)又快速向學校走去。出門前,還要在雞窩上向陽處的籠里捎上兩個窩蠻(菜頭)走在路上吃,以補那碗攪團充饑的不足。

兩年高中,我只上灶兩個月,其餘都是在過背饃的日子。春、夏、秋三季還好辦點,冬季就特難熬。晚飯和次日早飯就是發糕和紅芋了,偶爾能接點開水,有時連開水也接不上。三九天,冰天雪地,就只能吃凍的冰硬的所謂的飯了。有幾次因這肚子痛住院,好在醫院就在學校隔壁,還能得到及時的醫治。多少年後,我才知道那病是胃潰瘍,有時是胃穿孔。

就因為這段經歷,我後來胃一直不太好,動不動就犯病,一直到90年代,糧食過關了,食物豐富了,卻吃啥都不發福,皮包骨頭,面黃肌瘦。如今看那時的照片,我及我的家人都有點認不出來是我。

也有不背饃的日子。一是東湊西借上了兩個月的灶。還有就是秋季的連陰雨季父親怕道路泥濘耽誤上課點,他就提著五升籠,蓋著毛巾往學校送饃。我接到饃後父親還不走,他要親眼看我吃饃,邊看邊抽煙。看著父親滿腳和褲腿上的泥水及不能讓我上灶吃飯自責的表情,還有叮嚀完遠去的背影,唉,心裡不是滋味兒……

現在還愛吃攪團,還想吃母親蒸的粑粑饃,那是母親的味道,卻再也不能實現了。與昔日不同的是今天開著車,哪家館子做的地道就往哪家跑,吃饃都是純麥面饃,還要配上幾個小菜、香辣醬,再夾幾片臘牛肉什麼的。端起攪團碗,吃起白蒸饃,不由得又想起了過去,想起了父母,想起了那艱辛的歲月……還想起了一句話:世事捉弄人,命運真奇妙。

為了繁榮文化市場,我平台長期向廣大文學愛好者徵集各類原創文學作品,內容要求健康向上,有情懷的原創文稿,望文學愛好者能夠踴躍投稿。特別優秀的推薦報刊雜誌發表。

關於稿件:

1.在報紙雜誌發表過或未發表過的小說、散文、雜文、詩歌、故事等原創作品,兩千字以下。原創首發,歡迎自帶插圖和配樂,我處刊後,一周後方可轉投其它自媒體。

3.一經來稿都視為同意自行留底,兩周之內沒有刊發就可自投它處。來稿不得抄襲,一經發現,立即撤換,並因此引起的文字糾紛,本人負責,與平台無關。

關於稿酬:

1.稿費支付方式為:普通作者的稿費是讚賞總金額的80%,在校學生的稿費是讚賞全額,讚賞費低於10元,不予發放。

2.稿酬支付日為文章登出一星期後,請及時與主編聯繫,超過稿酬支付日,視為主動放棄。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曲江流飲 的精彩文章:

TAG:曲江流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