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科技 > 宇宙存在5億光年跨度的空虛結構,一片死寂,科學家:難以解釋!

宇宙存在5億光年跨度的空虛結構,一片死寂,科學家:難以解釋!

迄今為止,科學家的研究已經向我們揭示了宇宙的諸多奧秘,但遙遠的太空中仍然有許多不可思議的存在,使我們為廣袤宇宙的神奇和瑰麗而驚嘆不已。

哈勃太空望遠鏡能觀測到的最遙遠星系,是距離我們134億光年的GN-z11。它在大爆炸之後4.07億年就已經誕生,那時的宇宙猶如一個嬰兒,年齡只有現在的3%。

當時的宇宙正值「黑暗」時代:奇點大爆炸之後30萬年,宇宙陷入一片黑暗之中,大大小小的氣體團不斷積蓄能量,在引力的作用下慢慢塌縮,最早一批原恆星開始形成,大約10億年之後,群星的光芒驅散黑暗,宇宙迎來自己的黎明,無數的星系開始匯聚而成,其中就包括太陽所在的銀河系。

長久以來,科學家設法通過大型射電望遠鏡一窺宇宙黑暗時代的真相,但早期宇宙彌散的氣體團透明度極低,直接觀測的方法很難奏效。最近,美國加州大學的研究人員用計算機模擬遙遠宇宙的物質分布,發現其中竟然存在很多異常「空虛」的宇宙空洞!

在這些巨大的空洞周圍,分布著藍色的氣體團和暗物質組成的絲狀纖維結構,再往外是星系團散發的橙色光芒,但令人驚訝的是,宇宙空洞內恆星的數量卻極為稀少。

天體物理學教授喬治·貝克爾領導的研究團隊藉助夏威夷莫納克亞天文台的昴星望遠鏡,對距離地球120億光年之外一片寬度達5億光年的區域進行觀測,數據模型顯示,這片區域內星系的分布數量遠比科學家之前預計的要少。

通常來說,早期宇宙雖然充滿濃厚的氣體團,但在星系聚集的地方,恆星發出的紫外線可以輕易驅散氣體「迷霧」。哈勃極深場(Hubble eXtreme Deep Field)圖像就向我們展示了早期宇宙在僅僅2.5弧分跨度的極小區域內,分布著3000多個從未被觀測到的星系。

科學家對宇宙空洞這類的大尺度結構還缺乏更多的了解,據推測,極早期宇宙的隨機量子過程導致空間物質分布的不均衡,物質密度較高的區域引力更強,逐漸將密度較低區域的物質吸引過來,最終形成超星系團,而失去了幾乎所有物質的空間就演變為一片「空虛」的黑洞。

實際上,早在2015年,夏威夷大學的科學家就發現距離地球30億光年之外,有一個寬度達18億光年的巨型超空洞。這是人類目前在宇宙中發現的最大尺度結構,也是異常神秘而寒冷的宇宙「冷點」的起源。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氪眼看世界 的精彩文章:

千奇百怪的系外行星,哪個才是地球人的「菜」?
25公里長神秘結構現身,未來30年加州七級大地震幾率高達75%!

TAG:氪眼看世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