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還沒有降噪耳機!看這裡
我選了哪一個?
文末揭曉
也設置有投票
請讓我看看你們是怎麼選擇的
偏執技術宅的朋友都知道
我選個燈泡都會在展架前站 30 分鐘左右
從介面到類別到流明到顏色到瓦數到品牌等
最終選出最適合我的
本文是選降噪耳機的心路歷程
如果你有買降噪耳機的計劃
歡迎收藏備用
首先幫你排除一些文字遊戲
「啊,你的是降噪耳機,我的是消噪!」
聽到或看到這樣的話
腦海里馬上浮現的 2-4 個不該出現在文章里的字
這就像櫻桃車厘子 奇異果獼猴桃的概念一樣
名字、翻譯的不同而已
知識點
目前的耳機只分「主動降噪」和「被動降噪」的說法
「被動降噪」很簡單,就是做好隔音,隔絕噪音。普通的全包耳機和入耳耳塞就屬於「被動降噪」的類型。
「主動降噪」是通過機體上的麥克風實時採樣環境噪音,耳機本體發出反向聲波達到抵消噪音的效果。
本文只講「主動降噪」耳機
早前一提起「降噪耳機」
考慮的品牌只有 BOSE
降噪的業界標杆無人能及
直到 2016 年 10 月
這個神話被 SONY 大法打破
推出 MDR-1000X(後出現斷軸 BUG 現已出新款)
形成了降噪產品兩大陣營
目前市面上可選的
「最熱門旗艦級」降噪耳機共有 4 個產品
錢都花了,降噪效果要買旗艦,算下來貴不了多少
BOSE
QuietComfort 35 II(本文簡稱 QC35)
官方售價 ¥2,888.00
BOSE
QuietControl 30(本文簡稱 QC30)
官方售價 ¥2,498.00
SONY
WH-1000XM2(本文簡稱 1000XM2)
官方售價 ¥2,899.00
SONY
WI-1000X(本文簡稱 1000X)
官方售價 ¥2,299.00
別看完官方售價就說「打擾了」
有萬能的某拉某寶某魚呢
這 4 個產品從佩戴方式到價格
形成了相互制衡的競品
到底該怎麼選呢?
1. 我需要降噪耳機嗎?
日常佩戴不推薦,特別是步行、騎行、夜跑。因為在路上的不安全因素很多,能聽到外界噪音很重要。這種情形下安全是第一位的,請遠離降噪耳機。
如果是上下班通勤,在公車、地鐵中需要一定時間,降噪耳機才有發揮餘地。目前的產品都有「降噪級別」或「環境聲」可選,不用太擔心錯過報站。這種情形下一般推薦。
飛機、火車是最需要降噪耳機的環境。如果你經常乘坐這樣的交通工具,我非常建議你擁有一個降噪耳機,請繼續閱讀挑選。
2. 降噪效果
【個人結論】
QC35 ≈ 1000XM2 > 1000X > QC30
我去試聽了以上全部 4 款耳機
首先需要明確的一點是,目前的降噪耳機只能抵消大部分的噪音,並不是全部。特別是安靜環境中的人聲難以消除。即使開到最大級別,也可能會聽到人聲中的高頻。如果你想更多地消除人聲,請選擇頭戴款(QC35 或 1000XM2),比耳塞款效果好。
頭戴的包裹性能被動隔絕一定量的噪音
SONY 和 BOSE 不分伯仲
這也是 BOSE 降噪耳機霸主被撼動的原因
耳塞類試戴過程中降噪級別開到最大
1000X 能聽到店員的講話內容
QC30 能聽清店員的語言
【個人聽覺,僅供參考】
3. 音質
【個人結論】
1000XM2 > 1000X > QC35 > QC30
音質二字本身就是個玄學,各花入各眼。
為什麼 SONY 在我耳朵里完勝?
我聽歐美流行歌居多,以下聽感是用 iPhone 前端,Spotify 高品質播放。
單獨聽 BOSE QC35 時,並不能感受到音質的差別,QC35 是個好耳機,有聲場,有低頻,彈性還不錯。
單獨聽 BOSE QC30 時……能清晰感受到比同門的 QC35 差一截,風格比較清湯寡水。
但聽了 SONY 的兩款之後,感覺比 QC35 低頻增加了一些密度和緊實感,高頻更清脆悅耳。
SONY 黑科技時間——
兩款都有 Hi-Res Audio 認證
知識點
Hi-Res 全稱為 High Resolution Audio,又稱為高解析音頻,Hi-Res Audio是由索尼提出並定義、由 JAS(日本音頻協會)和 CEA(消費電子協會)制定的高品質音頻產品設計標準。Hi-Res 音頻的目的是表現音樂品質極致和原音重現。獲得真實感受原唱者或演奏者在現場演出的臨場氛圍,高解析音樂是指聲音信息量超越CD音質的音樂格式。
如果沒有 Hi-Res Audio 前端播放器以及 Hi-Res Audio 音頻文件,個人認為此認證不會有太多聽感上的差別。
兩款都支持 LDAC 藍牙傳輸
知識點
LDAC 是索尼研發的一種無線音頻編碼技術,它最早在 2015 年的 CES 消費電子設備大展上亮相。在當時,索尼表示比起標準的藍牙編碼、壓縮系統,LDAC 技術要高效三倍之多。LDAC 在傳輸高解析音頻內容時,不會經過任何的劣化,而且讓設備能夠通過無線手段傳輸更多的數據,帶來更棒的音質表現。索尼表示,這主要是因為「更有效的編碼和經過優化的信息封裝」。
在傳輸 LPCM 高解析音頻時,LDAC 技術能夠保持它最大的位深和頻響範圍,即使是達到了 96 kHz/24 bit 的音頻都能夠完成高質量的傳輸。與之相比,傳統的藍牙音頻傳輸技術,在傳輸 LPCM 音頻前,首先需要做的是將該高解析視頻「劣化」到 44.1 kHz/16 bit 的 CD 品質,然後再經過 328 kbps 的傳輸,相當於兩次大幅度的信息量損失,最終的質量離 CD 品質還要相去甚遠。
如圖:
#But 沒有支持 LDAC 的前端,也無法使用此功能。如果你是安卓 8.0 可以查一查自己的手機支不支持 LDAC
兩款都支持 DSEE HX 數字聲音增強引擎
在電源開啟的藍牙模式下,數字聲音增強引擎 (DSEE HX )可表現出高頻信號和音頻壓縮處理中經常丟失的尾音,提供具有空間感的自然音效。
此功能可簡單解釋為補償有損壓縮而丟失的聲音細節。
兩款都具備降噪優化功能
根據海拔不同導致的氣壓不同來優化降噪效果
旗艦型號 1000XM2 的手勢操作
用手掌捂住右耳罩
就可以快速清楚地聽到周圍環境聲
同時音樂音量自動降低
4. 佩戴方式及舒適度
目前降噪耳機有三種佩戴方式:頭戴、頸掛和純無線降噪豆。
由於降噪豆的續航、連接、視頻同步等問題,並不推薦入手此類降噪產品。
頭戴和頸掛還是根據個人喜好來選擇
優缺點如下——
頭戴的優點:包裹性好、續航時間長、降噪效果、聲音比同品牌的耳塞式好。
頭戴的缺點:熱、影響髮型、不穩固、不易攜帶。
頸掛的優點:輕便、輕便、輕便。
頸掛的缺點:續航時間比頭戴式短、降噪效果不如頭戴式。
【舒適度結論】
按照佩戴方式相比,舒適度 BOSE 完爆 SONY
QC35 > 1000XM2
QC30 > 1000X
BOSE 的兩款都比 SONY 的更輕
QC35(240g)< 1000XM2(275g)
QC30(63.8g) < 1000X(71g)
QC30 使用 BOSE 的專利鯊魚鰭耳塞
好評無數,穩固又舒適,不會塞得耳朵疼。
是不是已經開始糾結於音質和舒適度了?
現在就給你下結論:沒有十全十美的產品
買的沒有賣的精
現在的廠商都是牙膏廠
即使已經開發出來新的替代技術
也會像擠牙膏一樣
一次只擠一點給你
以吸引因為某個原因而觀望的消費者
以及買了舊款的人
下次再擠一點
再次吸引
文末提供挑選方法
5. 使用場景及可用性
之前講到降噪耳機最適合使用在飛機、火車等交通工具上
鑒於有過
紐約-香港-北京-鄭州
這樣的 24 小時艱辛轉機經歷
便下了坐飛機必須要有降噪耳機的結論
在民航開放飛行模式之前
我曾經想過和降噪耳機相關的各種方案
首先就是必須具備有線功能
原因很簡單
你現在是可以一直藍牙聽歌沒錯
但,長途飛行中
如果你想用機上娛樂設備看電影呢?
怎麼辦?
所以,這一點到現在開放飛行模式之後
我也是比較堅持的
必須具備有線功能
好在這次盤點的 4 款降噪耳機
其中 3 款都具備有線功能
SONY 的兩款都支持有線且附帶了飛機專用插頭
BOSE QC35 支持有線
但第二代產品沒有附送飛機專用插頭
但我那幾次的長途飛行經驗是
飛機上的娛樂系統是 3.5mm 插孔不需要轉接
如果怕坐到了不同機型,請找萬能淘寶
BOSE QC30 不支持有線
所以在我的 List 中
首先劃掉的就是 BOSE QC30
Sorry 啦~
這只是我選擇降噪耳機的側重點
之後會講到 QC30 的可選之處
6. 價格及保修
請善用各大購物網站及優惠促銷
目前我看到比較靠譜的賣家
這 4 款耳機
QC35-18**
QC30-16**
1000XM2-17**
1000X-15**
【保修政策】
BOSE
國行(帶發票)保修一年
國行無發票視為水貨,不保修
也有人表示
國行可查序列號
從出廠日期開始算保修
但非常麻煩且不保證一定能保修
其他地區行貨(水貨)不要想這回事
SONY
國行保修一年,官網註冊延保一年
無發票以出廠日期開始計算保修
要出具保修卡(盒內以及外包裝都有)
需特別注意的是
SONY 國行的奇特在於
有些保修卡是貼在塑料包裝外面的一張小紙條
千萬不要丟
其他地區行貨(水貨)不要想這回事
7. 根據自己的側重點選擇降噪耳機
看完上述內容之後
很可能會出現不同的聲音
我是把音質那段寫的太長了
但我沒寫它們的 APP 啊
SONY 的 APP 比 BOSE 的
多了太多「索尼大法黑科技」了
但都不是特別主要的,就不贅述了
【接下來就各種側重點幫你選耳機】
再次重申:沒有十全十美的產品
如果你
【注重音質第一名】
首先排除 BOSE QC30
然後在剩下的 3 款中選擇佩戴方式再做權衡
【頭戴】音質1000XM2 > QC35
【頭戴】舒適 QC35 > 1000XM2
【頸掛】1000X
1000X採用圈鐵構造
動圈單元提供彈性低頻
動鐵單元使高頻更豐富清亮
如果你
【注重舒適度第一名】
先選擇佩戴方式
舒適度【頭戴】【頸掛】都首選 BOSE
如果你
【注重好看第一名】
這種玄學你自己決定就好
個人認為這 4 款中
1000X 有掉漆風險
外貌黨請閃避
也有個別案例說QC30 用久了有鼓包風險
但新機樣貌中個人最喜歡 QC30
如果你
【非常怕熱】
首先排除【頭戴】
然後在剩下的 2 款中做權衡
QC30 好看 舒適
1000X 音質好 帶有線功能
如果你
【注重適用多環境第一名】
因不能使用飛機上的娛樂設備
首先排除 BOSE QC30
【頭戴】音質 1000XM2 > QC35
【頭戴】舒適 QC35 > 1000XM2
【頸掛】1000X
如果你
【注重續航時間第一名】
首先排除【頸掛】
【頭戴】
1000XM2藍牙連接時
最多約 30 小時(降噪開)
最多約 38 小時(降噪關)
降噪開且通過連接線連接時最多約 40 小時
QC35藍牙連接時最多約 20 小時
通過耳機連接線連接時最多約 40 小時
【頸掛】
1000X藍牙連接時
最多約 10 小時(降噪開)
最多約 13 小時(降噪關)
降噪開且通過連接線連接時最多約 14 小時
QC30電池充電一次可使用 10 小時
8. 我的選擇
首先我【注重適用多環境第一名】
得出 QC35/1000XM2/1000X
其次我【注重音質第一名】
得出 1000XM2/1000X
然後我【非常怕熱】
得出QC30/1000X
完全符合以上條件的就是
按照我的方法
你也用任意幾個側重條件選一選吧
玩個投票
最後你選出的是……
【本文純屬個人觀點僅供參考】
【除技術性探討外不接受任何玄學挑戰】
【預告】下次大更內容為健身補劑或保健品相關紀錄片解讀
公眾號 聯絡號


TAG:DJ艾瑞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