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故宮博物院一半藏品皆系他捐 僅1字帖就值20億 他卻只收1張獎狀

故宮博物院一半藏品皆系他捐 僅1字帖就值20億 他卻只收1張獎狀

(說歷史的女人——第332期:文/冰島啖冰)中國作為文明古國,5000年來,我們的祖先留下了大量的國寶文物,但由於戰亂等原因,許多價值連城的文物都流失到國外,令人惋惜。但有一位奇人,用自己畢生心力,散盡萬貫家財,挽救、收藏了許多珍貴文物,最後全部捐獻給了國家,且分文不取!中國最大的博物館,故宮博物院收藏的頂級書畫藏品中,一半藏品皆系他無償捐獻,其中僅1字帖就值20億,即被譽為中華第一帖的《平復帖》,他是何人?不是旁人,他便是被譽為中國民間第一收藏家的張伯駒先生。

張伯駒先生有著顯赫的家世,他是曾任過中華民國大總統的袁世凱的表侄,而且曾位列民國四大公子之一,卻為了中華民族的國寶文物不流失海外,散盡家產購買收藏,還曾遭到日本人的綁架,險些喪命,但仍不懈怠,為中國文化的流傳奮鬥一生,而且清貧一生,被譽為是窮光蛋式的貴族。今年是張伯駒先生誕辰120周年,今天小編就給大家分享一下他究竟是怎樣的貴氣、清貧而快意的人生。

張伯駒(1898年3月14日—1982年2月26日),原名張家騏,字家騏,號叢碧,別號游春主人、好好先生,河南項城人。系民國署理直隸總督張鎮芳之子,袁世凱的表侄。自小讀書聰慧異常,9歲能寫詩,享有「神童」之譽,深受袁世凱賞識。

13歲時,張伯駒與袁世凱的幾個兒子一起入天津新學書院讀書,這是英國基督教會創辦的學校,所以他接受西方教育較早。18歲時入袁世凱建立的陸軍混成模範團騎兵科學習,並在畢業後進入軍界,歷任安武軍全軍營務處提調、陝西督軍公署參議。後曾在曹錕、吳佩孚、張作霖部任提調參議等職。本來就有顯赫家世的張伯駒年紀輕輕就擔任軍中要職,這不能不使他春風得意。張伯駒少時身材頎長,儀錶非凡,風流倜儻,加上他少年得志,一時跟張學良、袁寒雲(袁世凱次子)、盧小嘉(浙江督軍盧永祥之子)並稱民國四大公子。

張伯駒29歲起離開軍界,投身金融界。歷任鹽業銀行總管理處稽核,南京鹽業銀行經理、常務董事等職,但他對商業不太感冒,卻對古典文化藝術、鑒賞名畫墨寶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從而也開始關注古玩字畫的收藏。張伯駒在30歲時,在一個偶然的機會在一個琉璃廠的古玩字畫店,相中了一件康熙御筆的書法作品「叢碧山房」,沒有絲毫猶豫,也沒有討價還價,乾脆利索地用1000塊大洋購入囊中,從此踏入收藏界,並一去不回,開始了他「國寶」級的輝煌人生。

張伯駒雖然家財萬貫,但他可不是普通的浪蕩公子,自小就生活簡樸,是那種吃飯吃飽就行,穿衣不求名牌,不冷就中,車當然要買,也不追求豪華,有四個軲轆會跑就行,但在購買古玩字畫方面卻十分大方,一擲千金。大家都願意跟這樣的主打交道,所以他在收藏界便一舉成名,風生水起。

一如亘古所有的風流公子,張伯駒在他37歲時有了艷遇。1935年張伯駒去上海的天香閣吃飯,遇見了一位絕世美女,後來成為他一生摯愛的潘素。潘素本是清朝名臣「蘇州三傑」之一潘世恩的後代,但到父輩時家族已經沒落,她13歲時,母親去世,從此淪為青樓歌女。潘素擁有絕代容顏,有人形容她長得「清簡明潤、如玉如天」,當時人稱江南第一美女。

她還多才多藝,美術、音樂無所不通。張伯駒對之一見鍾情,潘素旋即成為她的夫人,自此二人伉儷恩愛,風雨同舟,白頭偕老。潘素在他一生的收藏中給予了莫大的支持。因為換成普通的家庭婦女,面對張伯駒對收藏的揮金如土,散盡家財,肯定承受不了,早離婚八回了。可潘素對他始終不離不棄,甚至幾乎付出生命的代價!

當時中國收藏界有一位叫溥儒的,手裡有不少好貨,但此君唯利是圖,只要價錢合適,什麼都能賣,而且什麼人都敢賣。他曾在1936年,搞到了一幅國寶級名畫《照夜白圖》,照夜白是唐玄宗的御馬,這幅圖是唐代名家韓乾的代表作,畫面上還有南唐後主婉約詞宗李煜和宋朝四大書法家之一米芾的題字,具有極高的歷史價值,唯利是圖的溥儒卻以一萬大洋賣到了日本人手裡。

張伯駒聽說後十分痛惜,想竭力討回,可是此畫已經出境,無力回天。自此張伯駒開始注意這位溥儒了。之後他又得知溥儒手裡還有一件更有價值的好貨,就是被稱為中華第一帖的《平復帖》,此貼原是陸機寫給朋友的信件,只有9行84個字,卻是傳世年代最早的名家法帖,距今1700多年,比王羲之的手跡還要早七八十年,被收藏界尊為「中華第一帖」。於是要想盡一切辦法把它搞到手,因為你若不早下手,溥儒不定啥時候腦子一壞就又給小日本了。

因為日本收藏界對中國文物向來虎視眈眈,已經搞走了我們許多價值連城的國寶,比如被稱為宋朝花鳥畫第一名作的《紅白芙蓉圖》(李迪作品);唐模本王羲之的《喪亂帖》,雖是模本,但被認為是最接近王羲之真品的,由於原作已經失傳,故此作無價;還有南宋山水畫第一神作《瀟湘臥遊圖》等。所以張伯駒深恐《平復帖》再落虎口,於是決定無論如何也要買回來。

可是當張伯駒要買時,這次溥儒學精了,居然開出20萬天價。因為當時的20萬大洋可是個天文數字,據有人推算,相當於現在一個高級公務員300年的收入。張伯駒實在無力購買,於是暫時擱置。第二年,著名國畫大師張大千聽說此事後也向溥儒求購,同樣在20萬元的要價前止步。

而日本收藏界也已經盯著了這見稀釋真品,也在為20萬天價猶豫著。此時傳出一位姓白的收藏家願出高價購買,並且已經開始籌錢,關鍵是這位老白也向來喜歡同小日本做生意,眼看這件國寶不保,張伯駒萬分火急。這是張伯駒的機會來了。

原來溥儒突然喪母,急於籌錢給母親發喪(這位估計是個浪蕩子,揮金如土的傢伙,居然連喪事都辦不起了),張伯駒乘機發難,經過一番討價還價,以4萬元購入懷中,欣喜如狂。不過4萬元也基本把張伯駒搞成貧困戶了。可他毫不在意,終於保住了一件國寶。可這件寶貝也幾乎給他帶來滅頂之災。日本人知道後惱羞成怒,向張伯駒索要,也出價20萬,但老張死活不給,多少錢都不賣,他的回復是:「黃金易得,絕品難求」,國寶無價!

於是他們就指派汪偽特工總部的「76號」特務組織,綁架了張伯駒,並向張伯駒夫人潘素索要300萬(偽幣),否則撕票。這就是1941年的上海驚天綁架案。可是張伯駒哪裡還有錢,他為了購買藏品已經散盡家財。這時如果張伯駒的妻子變賣藏品,當然可以贖回丈夫,可是潘素並非常人。他去見了綁匪和丈夫,張伯駒說,哪怕搭上一條命也不能用國寶換錢。潘素表示堅決支持丈夫。她通過各種方式跟綁匪周旋,時間拖延了8個月之久。

後來由於張伯駒的特殊身份,好賴跟國民政府有不尋常的關係,經政府出面調停,才擺平這件事,但潘素,這位女中丈夫也付出了很大代價,她四處借錢,變賣了自己所有的首飾,換來20根金條,才把丈夫贖出。張伯駒出來後,心有餘悸,恐怕再生事端,便攜家遠走西安,當時他恐怕別人打劫《平復帖》,就把它縫到被子里,才安全帶走。

後來於1956年他把這件國寶無償捐給故宮博物院,現價值20億人民幣。張伯駒後來又以110兩黃金買進范仲淹的《道服贊》,以220兩黃金買進隋朝展子虔的《游春圖》,以至於傾家蕩產不得不賣掉了自己在北京一處15畝的老宅,這個老宅曾是清朝太監李蓮英的,按現在的價錢至少價值三四個億!

總之,張伯駒為了國寶不流失海外,把個萬貫家財搞的精打光。成了個窮光蛋。1956年,張伯駒將自己珍藏了30年之久的一批國寶書畫捐給了國家。由於他的捐贈,故宮博物院的頂尖藏品幾乎多出一倍!消息一經傳出,立即在國內外收藏界掀起了軒然大波,文化部還專程為這事舉行了捐贈儀式,國家拿出20萬元獎勵張伯駒,他卻婉言謝絕,最後只收下了一張獎狀。

可就是這樣一位高風亮節的愛國者,晚年卻很凄涼。在80多歲,1982年正月,張伯駒患了感冒,被送進北大醫院,卻因級別不夠不能住單人病房。張伯駒和七位病人擠在一個病房,房間十分混亂嘈雜,病中的老人心情難受,要鬧著回家。家人顧慮張伯駒年紀太大,擔心交叉感染,只能想辦法將老人轉院。2月26日,等到家人終於拿到同意轉院的批令時,張伯駒突然離開了人世。那一年,他84歲。一代收藏大師就這樣離去了,十年之後,他的愛妻潘素也告別了人世。

張伯駒被稱為中國民間第一收藏家,他一生捐出的國寶多達118件,本來他富可敵國的,卻選擇了清貧的一生,可以說是一位精神貴族!為萬世師表者也!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戲說歷史的女人 的精彩文章:

中國古代十大力王,項羽上榜,元霸第2,第1頂天立地無人能及
秦漢十大名將排行榜,名將太多,史上第一次出現排名困難,求指點

TAG:戲說歷史的女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