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美文 > 家教和門風,決定子女的一生

家教和門風,決定子女的一生



作者:佚名


來源:網路




作家馬伯庸曾寫過這樣一段話: 




一個家族的傳承,就像是一件上好的古董。




它歷經許多人的呵護與打磨,在漫長時光中悄無聲息地積澱,慢慢的,這傳承也如同古玩一樣,會裹著一層幽邃圓熟的包漿,沉靜溫潤,散發著古老的氣息。



古董有形,傳承無質,它看不見,摸不到,卻滲到家族每一個後代的骨血中,成為家族成員之間的精神紐帶,甚至成為他們的性格乃至命運的一部分。




家教和門風,是中華文化的縮影,更是一個家庭最寶貴的財富。




縱觀古今中外,家教與門風,給予孩子的影響是不可估量的。







- 01 -


格局,是最好的風水




所謂格局,就是一個人的眼界、胸襟、膽識等心理要素的內在布局。




孟子有云:"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




最近聽到一個故事:   



一個家長帶著孩子去飯店吃飯,在門口遇到一個乞丐。




大多數的父母可能趁機教育對孩子說:「你要好好學習,不然以後只能和他們一樣,沒有工作以乞討為生了。」




但是這個家長卻語重心長地說:你一定要好好學習,以後讓這樣的人都有工作,不用落魄至此。」




卡耐基說:「零度格局的人從眾,一度格局的人看到自己,二度格局的人看到世界,三度格局的人改變世界。」




人生格局看不見摸不著,卻又能真正制約著一個人能走多長的路。人生所有的行為都會受到這格局的制約。






- 02 -


獨立,是最好的成長



近日看到一部正能量滿滿的公益短片,一位沒上過學的媽媽,卻教會了女兒受用一生的事情。




一對母女以販賣現切水果為生,媽媽沒上過學,所以也教育不了孩子什麼道理,唯一能教的,就是在生活里學習和實踐。一天放學,小女孩回到自家水果攤前時,羨慕地看著吃著冰激淋的同學。她媽媽看在眼裡,低頭看到碗里幾個硬幣後深感無奈。




等到晚上的時候,媽媽做了菠蘿冰激凌,女兒覺得好吃,就建議賣出去賺錢,而媽媽鼓勵女兒去街上賣菠蘿冰激淋,但是因為女兒沒有經驗,所以一個也沒有賣出去。    




媽媽跟女兒說:你去菜市場看看,看看別人是怎麼賣東西的,女兒看到商家小販賣力的吆喝,說出價格等等之後,就回家做了價格表,去街上賣力的吆喝,終於賣出去了,而且越來越好。  




讓孩子獨立自強,而非溺愛,這才是最好的家庭教育。





在家裡,要從小就把孩子當作獨立的社會人來養育。這樣培育出來的孩子,走上社會變能夠成為獨立的社會人,並具有「後生可畏」的勁頭。








- 03 -



寬容,是最好的修養




古人有云:「攻人之過勿太嚴,要思其堪受;教人以善勿過高,要令其可從。」




相傳古代有位老禪師,一日晚在禪院里散步,突見牆角邊有一張椅子,他一看便知有位出家人違犯寺規越牆出去溜達了。老禪師也不聲張,走到牆邊,移開椅子,就地而蹲。




少頃,果真有一小和尚翻牆,黑暗中踩著老禪師的背脊跳進了院子。




當他雙腳著地時,才發覺剛才踏的不是椅子,而是自己的師傅。小和尚頓時驚慌失措,張口結舌。




但出乎小和尚意料的是,師傅並沒有厲聲責備他,只是以平靜的語調說:」夜深天涼,快去多穿一件衣服。」




我們可以想像聽到老禪師此話後,他的徒弟的心情,在這種寬容的無聲的教育中,徒弟不是被他的錯誤懲罰了,而是被教育了。




寬容的力量是驚人的。寬容是一種大度,一種豁達,也是一種諒解,一種尊重,更是一種修養和激勵。







- 04 -


讀書,是最好的習慣




1937年日軍侵華,林徽因一家淪為戰爭難民,在炮火中倉皇離開北平,輾轉多地,開始了長達九年的流亡生活。




那時兒子五歲,女兒八歲。




在生活條件極為艱苦的逃亡生活中,林徽因仍然不忘給孩子們進行文學熏陶。




飯都吃不飽,林徽因還堅持每天教孩子們讀誦古文,沒有書讀的時候,就讀自己以前的舊詩文。後來她卧病在床的時候,還要讓孩子們去讀《米開朗琪羅傳》。




孩子們讀不懂,林徽因就忍著病痛,給孩子們朗誦,還詳細動情地給孩子們解釋。




久而久之,林徽因從小就培養了孩子們喜歡閱讀的好習慣,戰火也沒有耽誤太多孩子們的教育。




喜歡閱讀的人,可以從書中汲取無窮的知識,進行自我教育。每個閱讀的一天,都是進步的一天。




讀書,不僅僅是一個人進步的階梯,更是一個家族走向興盛的不竭動力。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南方每日文摘 的精彩文章:

高房價正在毀掉80後、90後,甚至00後……(深度好文)
好心情,才是一種高素養!

TAG:南方每日文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