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你知道爸媽在用哪些互聯網產品嗎?

你知道爸媽在用哪些互聯網產品嗎?

今日話題

菜園子第330個話題

【關愛老年人】

昨天三園某位產品同學說正在創業做面向老年人的產品,著重解決老年人退休後的自我價值缺失問題。

隨著互聯網產品的不斷滲透,50/60後群體也加入了互聯網用戶大軍。但是另一方面,很少有產品關愛到這一用戶群體,他們的使用時長通常被各種謠言帖佔據,甚至經常會成為某些無良商家詐騙的重點對象。

你的父母在使用哪些互聯網產品?

他們用的習慣嗎?

如果你來做一款面向他們的產品,你會從哪個領域切入,滿足他們哪方面的訴求呢?

共 47 條討論

菜園子產品經理二園 的 沈華 提到:

今天的這個話題,我可以說是有一定的參與感,曾經參與過一個這樣的項目,該項目的用戶人群是40~75歲之間女性群體,主要解決的問題用戶社交,時間的消遣,自我成就以及自我滿足。其解決用戶最核心的痛點是:孤獨,陪伴。 這款產品的對標競品是糖豆(糖豆廣場舞),該產品是在線視頻+在線課程+線下活動+線下比賽的模式運行,同時穿插用戶風采秀(培養kol)。

該項目用戶的表現形式有:旗袍t台秀,廣場舞等大中型多人群體活動。項目的中反饋:用戶反饋幾位滿意,解決了用戶的社交需求和空餘時間的時間消遣,同時實現了個人成就(有些老人家在裡面成為平台的風采人物,通過平台上當地電視台(底層人名的訴求啊),比賽獲得名次,成為小隊的領導人物等)

我在這個項目中,對這個群體的認知:這群用戶在接近內推的邊緣和已經退休的時刻,內心是十分膠著和迷茫的(有和用戶溝通了解得到的信息),不知道要幹啥,也和現在的社會嚴重脫軌,而又將離開目前的工作群體,也就是將更加的脫節,所以急需一種社交方式和社交渠道(所以廣場舞。。。);

同時這群用戶是真的閑,有好幾個用戶給平台指出錯位,錯位的位置在用戶協議里(請自行腦部那個慘不忍睹的畫面);但是這個年齡區間的用戶的心裡不少狠一般(僅限該項目用戶中的女性用戶),她們有很強的嫉妒心理和領主和領土意識,但是又很矛盾(當沒有人和她玩的時候,也會將就和她認為不是同一個世界的人玩)

如果我繼續這個項目:繼續堅持這個項目的方向,把用戶社交作為一個核心,解決以上他們的社交需求,用時,線下為主,線上為輔,社群協助。 著重培養用戶的的團體參與意識和用戶的成就意識。讓給一個用戶都能找到自己的興趣,成就和快樂

菜園子產品經理一園 的 lemontree 提到:

這是一個很有社會意義的話題,隨著年齡的增長,主要對生活的情感其實應該複雜化,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1年齡,年齡意味著老去,身體機能各方面的衰退,對老年的恐懼,因此可以考慮健康方面,醫療方面的需求,例如廣場舞,各種保健品就是很好的例子。

2後代,現在這一代年輕人,生活壓力較大,房價不斷增高與工資不成比例後,情感問題讓年長一代操心,有代兒女相親等事情的發生,即使結婚了離婚率的增長也讓無數家庭煩惱,也可以從這些方面思考情感精準需求。

3朋友,每個年齡段都有自己的朋友圈,隨著年齡的增長,曾經的朋友能經常聊天的逐漸變少,因為同齡人能聊得來的可能很忙也可能見不到了,況且子女不在身邊的情況下感到孤獨,所以可以建立老年人社群養老院等

菜園子產品經理七園 的 鉛筆小新? 提到:

老年人對於互聯網最大的問題就是因為年齡原因喪失了學習能力,不會用各種新APP,無法辨別傳言的真偽,某種程度上講是大腦已經開始拒絕新能力進入的體現。

按照題目劃分,當代的老年人可以分為4類:

第一類:不知道自我價值缺失

第二類:知道但是不知道怎麼解決自我價值缺失

第三類:知道並開始解決自我價值缺失

第四類:自我價值不缺失

App能解決的就是中間的2類老年人群,第一類老年人app應該是解決不了的。第二類和第三類是完全不同的解決方式,這得看具體的發力點在哪裡,第四類不需要解決···所以,APP應該力求無學習成本,以老年人的直觀視角呈現所有的功能使用及內容展示;避免錯誤信息的介入,有能力排除謠言等信息干擾;專註於某一垂直領域並做深;同時可以圍繞老年人常見的生活愛好進行擴展。

菜園子PM西南分舵 的 Ranispy(景薇) 提到:

個人情況:我的父母用的最多的是微信,QQ,今日頭條,淘寶,優酷。他們用的挺習慣。

個人觀點:如果我要做一款面向老年人的產品,我會從資訊切入。一方面,老年人不像年輕人,他們到了看山還是山的年齡,沒有那麼強的目的性去通過這個獲取什麼,他們更多的有一種打發時間的想法。如果在打發時間的同時,還能有所得,那就是驚喜了,看資訊,每個人都要看,看世界發生了什麼,看周圍有什麼新鮮事,看健康方面養生方面的,看同同齡人在做什麼。

另一方面,老年人多半自律,有固定的作息,可以用帶很強的時間提示的模塊標題去做引導,比如8點新聞,如果很多老人准八點打開了,那這個數據就是很贊的,還有就是社區的建立,老人需要朋友,特別是子女不在身邊的,自己興趣又少的,孤獨感更強,所以建立一個社區,發起本地小組,進行線下的活動。最後一點,考慮到老年人的安全問題,可以把老人的關鍵性信息,比如出去參加了什麼活動,推送給子女,一方面可以讓子女看到父母的現狀,另一方面也是為安全著想。

菜園子產品經理一園 的 Winston_蚊子疼 提到:

中老年以後是個非常龐大的市場,並且這個市場比很多年輕人想像的更加複雜和細分化。在討論年輕人市場時,人們自覺地將其僅從年齡上就劃分為00後,90後,80後,甚至進一步細化到90後、95後等等,但對於中老年,往往就以中老年概之。

事實上,所謂互聯網的中老年使用者,是一個橫跨40後至70後的巨大人群,同時存在巨大的地區和階層差異。從我自己一點簡單的觀察來看,以發達地區有一定消費能力的中老年人為例:

40-早期50後的需求主要集中在生活服務,包括旅遊、外賣、網上購物等領域,但在情感社交領域的需求相對沒有那麼旺盛,工具使用方面往往需要引導;

到55-65這段人群,其實已經能比較熟練的使用主流互聯網工具,除了日常生活,對於視頻工具和社交工具的使用率很高,理財類和拼多多一類產品也會觸及這一領域;

至於65後,因為很多還在工作崗位上,對互聯網的使用與年輕人在能力上差異並不大。在行為模式上,中老年人相對不會像年輕人那樣主動發現新應用,付費衝動也較低,但口碑傳播和分享帶來的引流對他們影響巨大。

菜園子產品經理七園 的 * 洛兒。 提到:

做過的老年產品都是小程序,粘性和傳播力那是相當的可怕。

【產品列舉】

1.廣場舞類:用於廣場舞音樂和教學視頻查看。

2.祝福類:用於日常祝福(早晚安)、節日祝福(新年、中秋等)、生日祝福。基本上模版庫豐富就可以,配音樂,就像我們小時候qq郵箱發的賀卡一樣,這些又可以翻出來改改適用老年人。

3.許願點燈類:用於信佛的老年人為家人、子女事業、兒孫等祈福用,在頁面上留下祝福語,點擊【許願】就可以上傳到平台。重要的一點是:老人們之間可以互相點贊,大家都樂於讓自己的燈被更多人讚許。

【設計要點】

1.視覺:字要大!36號字加粗是常態;Button要亮,讓人下意識就觸發點擊;盡量不用定製的icon,除了幾個通用icon(轉發、朋友圈、??等)能用文字描述功能就儘可能的用文字,便於老年人理解。

2.社交傳播:老年人對轉發給好友並不會抵觸,他們之間的聯繫很頻繁,當產品傳播出去,會覆蓋很多新用戶,所以體驗門檻一定要低

3.功能簡約:在設計祝福賀卡的時候,我出了「編輯文字」和「添加語音」兩個功能。老闆跑下來站在我旁邊用了多次,決定把「編輯文字」功能去掉,只保留「添加錄音」,讓用戶直接發送語音祝福。當時我很不理解,喜歡用文字的就用文字唄,想要語音的就用語音唄,直接讓用戶說祝福語會不會很難。不過,上線後發現數據確實變好看了,用戶的停留時長變長、新增也變多。原來,用戶錄入語音後更渴望分享,讓更多人聽見;新用戶收到「一份語音祝福」時,也更願意打開。

(參考下圖)

菜園子產品經理八園 的 6世平 提到:

老年產品個人會比較關注兩個方向,一個是老年人身體健康,另一個老年人的生活娛樂。在當今社會,年輕人很少有時間會陪在老人身邊,更別說還有很多就是留守老人。

考慮到老人對產品的使用熟練度,全家人的參與度,產品既要方便操作又要關愛到實處。身體健康需要藉助於相關智能硬體產品進行數據獲取智能分析,在操作上需要全家人共同參與。生活娛樂,保持心情愉悅方面則是考慮到年輕人很少有時間來陪老人,能夠為老人圈子自己娛樂提供內容,以及子女參與提供連接,讓老人不會感到孤獨。

菜園子產品經理杭州分舵 的 被吹上岸的小動物 提到:

作為一名關注老年人話題的年輕人,我個人表示很喜歡老年人階層,市場很龐大也更有價值,從婚戀、社交、工具、甚至廣場舞,誰說老年人就不能夕陽紅呢?不過此處定義的老年人範圍有點廣,應該是中老年人

若是以工具屬性的教育思維來看,普及小白的使命永遠存在,我可能會做一款工具集合的APP(比如計算機、收音機),專門給老年人使用,方便老年人的起居生活。如果是父輩他們的中年人,他們大多都是有錢或者有閑,而且喜歡教育孩子,分享自己的經驗。我會做一款講故事的平台,憶往昔崢嶸歲月

菜園子產品經理七園 的 雲端^_^Evian 提到:

【關愛老年人】

1.首先劃分老年人的用戶類型:

(1)心態年輕學習型父母

(2)年紀較大對手機只會操作簡單型,如只會微信類

2.對不同類型老年人提供的不同服務:

(1)心態年輕學習型老年人 興趣愛好社交平台類(老年人版微博): 根據興趣愛好分板塊:新聞熱點、養生、育兒、運動、旅遊、懷舊、電視劇、攝影、棋牌,提供諮詢、新聞、社交發帖/回帖/點贊/關注

(2)年紀較大對手機只會操作簡單型老年人 利用微信平台,提供購物嚴選版微服務:推送優選購物清單,老人通過微信鏈接將心愿單發子女,子女買單後老人微信曬單,可滿足老年人購物需求,順便在朋友圈曬了子女孝順,引發朋友圈熱度。

菜園子產品經理四園 的 老梨 提到:

爸媽在老家,他們總是以我不在身邊為由,不好好學習互聯網產品的使用我發現他們總是很害怕,不敢點,害怕一點就出問題回不去了,恐懼心理非常嚴重。。

(這個切入點需要用戶教育)

菜園子產品經理六園 的 張雯 提到:

面向老人,也要分群體把,我覺得短視頻和圖片類的還行,涉及文字肯定不行,老人大部分眼睛都不好,我父母目前經常使用火山等短視頻app,或者一般的新聞app,上面也有很多短視頻,因為有的內容很搞笑,而且也不需要思考,不需要去消化,一笑了之

菜園子產品經理三園 的 閻桂生 提到:

看了小夥伴們的發言受益匪淺,我想談一下這個產品的價值導向和定位的問題。

第一點:價值感缺失,其實是很多老年問題的根本所在,工作的時候每天至少有八個小時,這裡面給你帶來了快樂,責任 榮譽 金錢當然還有壓力,挫折,等等一系列的生活情感內容,但是當你退休後,發現每天24個小時全部需要你來自己安排,你並不是完全喪失了能力,你只是跑的沒那麼快而已,但是社會已經沒有這樣的環境給你機會。老年其實是一個新的人生階段,需要我們重新尋找到自己的價值和定位。孤獨和陪伴只是問題的表象,內在是因為對生活失去了有效的管理,造成了與社會的脫節和空虛,才會讓欺騙行為和那些保健品有機可乘。

第二點:定位。我們以什麼樣的角色去解決這個問題,我們現在社會的認知,一提到老年人,想到的都是照顧,陪伴,關懷,但是很少有人提到尊重,我們忽略了一個客觀事實,老年人是一個成熟獨立的個體,他們有自己決策和選擇的能力,用固有的觀念和站在第三者的角度去觀察是很難發覺用戶真實的需求的,而且決定用戶對產品內容需求和場景等要素每一天都在變化,只有真的站在用戶的角度,客觀的判斷分析,才更有機會得到準確的答案。

最後舉一個例子: 正如市場上的兒童用品,真的是從孩子內心需求的角度出發的嗎?不一定,孩子沒有購買的決策權,但是老年人有。

菜園子產品經理二園 的 Huan楊歡 提到:

父母用優酷看視頻,用百度搜索看視頻,他們的很多操作並不高效,但他們回應說太複雜的記不住,學會一種,找到屬於他們的方式就好了。基於此,簡單易操作,我覺得可以作為首要的切入點。

菜園子產品經理七園 的 Jerry 提到:

【關愛老年人】老年人忙著帶娃,真關愛就自己帶娃

(確實)

菜園子產品經理七園 的 young 提到:

父母輩的需求就是催你結婚和帶娃,他們幾乎就是用微信。如果有一款能夠讓父母幫子女相親的產品,說不定會有市場。

菜園子產品經理七園 的 C 提到:

我倒覺得切入點應該是謠言識別、自我社會價值再實現和自己的興趣培養,不要把兒孫輩當做自己生活所有的重點。因為一旦如此,家和萬事興就難保障了。教育應該是服務的事,而不是四老的事。大家觀念有出入,假如強行插手,只會弄巧成拙。

菜園子產品經理七園 的 飛(即將修改昵稱為白五) 提到:

問過一個朋友的媽媽,用的比較多的是一個叫配音秀的app,有個小圈子,不過她費勁做的一段內容,他兒子沒有聽

(我也調研過配音秀,英語配音。蠻費心的)

菜園子產品經理四園 的 陳清波 提到:

爸爸喜歡看今日頭條,總是喜歡發一些這裡起火了,那裡誰觸電了等等,最近在發心靈雞湯,人生感慨的文章。看了這些我覺得我應該回家陪陪爸爸了,好在都在廣東,離得近。

(從父母發的內容看出其狀態)

菜園子產品經理一園 的 被吹上岸的小動物 提到:

以後我們也會成為中老年人,到那時陪伴我們生活的或許還會是手機諸如此類的設備,而到了那時候,由於年齡的增長,生活不再敏感,鈍感越來越遲鈍,社交的元素會在生命里減弱,但是好為人師的建設性經驗,則會滋長到最為旺盛。。。

(誒,這是個有趣的觀點)

菜園子產品經理七園 的 榮研 提到:

如果適合老年人的使用喜歡和需求痛點,應該還是可以接受的

菜園子產品經理一園 的 ??????劉瑩?????? 提到:

因為從小在姥姥家長大,知道陪伴是最重要的,姥爺喜歡聽戲,所以很喜歡便攜音箱,一直想教會他們上網,但是又害怕他們一時半會學不會,會產生老了不中用的想法。所以就買了小度陪著他們,就算不會,也很智能。

(智能硬體結合的很棒,不知道他們用的怎麼樣)

菜園子產品經理五園 的 Garrrrr 提到:

微信,抖音,拼多多,用到飛起…甚至是我78歲高齡的外婆都刷得不亦樂乎,以前多看會電視都會被說,現在外婆只要手上沒活就刷視頻,睡前必刷。與其開發產品,不如多跟他們嘮嘮嗑吧

菜園子產品經理四園 的 步凡 提到:

父母在,不遠遊

菜園子PM西南分舵 的 李里里。 提到:

我父母使用最多的是微信,用得非常的習慣,特別是用來喊牌友那是一個積極。如果做一款面向父母群體的產品,希望是一款可以檢測到他們身體狀況的產品並能夠及時發送給我。產品彌補不了我不在他們身邊,只有從某些方面出發讓父母感覺到孩子永遠在他們身邊。

(莫名淚目……)

菜園子產品經理四園 的 寒東 提到:

爸媽在家用的最多的還是今日頭條與其旗下的火山小視頻,爸媽必備兩款產品。從此走上了刷火山小視頻的道路,倒不是說有什麼太大的影響,人越老,越不會去鍛煉,譬如廣場舞。我覺得應該全面一點的指導老人,或者爸媽這一類人正確的使用各種軟體應用,讓其有一些了解。應該讓他們正確的去了解互聯網的時代。

菜園子產品經理四園 的 Adam旺仔 提到:

互聯網產品,其實我們能用的,他們也能用。一般消耗時間就刷刷抖音、玩鬥地主、學學烘焙、跳廣場舞,國內新聞APP、各大小說APP,微信拍照美顏一個也沒拉下。不同年齡段、地區的老年人使用場景也不想相同,只需要我們陪父母聊聊就能知道他們想要什麼,並把已有的APP介紹給他們使用就可以了。

在這些領域已經能滿足老年人對餘熱發揮,時間消耗的情況下,對我而言最關注的還是父母養老的問題,一年前有個朋友說開養老院,國家自有設施完全不夠,是鼓勵的態度,還有補貼,其實到一年後的現在也通用,從大環境來看養老一直是缺口。B端切入的SAAS平台結合醫院、養老院、用戶,或者針對上門陪護問診的APP,還有各種癥狀的垂直類病友APP,都是可以嘗試的地方。

最後不論什麼產品,都抵不過子女在身邊的陪伴。

菜園子產品經理三園 的 ST.LI 提到:

今天剛看到一篇介紹日本的租賃親友的服務,再結合最近《小偷家族》的上映,老年人,特別是大都市裡的獨身老人問題會越來越嚴重。在這個問題上面,日本可以說走在中國的前面,有很多東西都可以參考借鑒。

菜園子產品經理三園 的 L 提到:

父母不用引導,在玩抖音啊。快手啊、今日頭條啊、什麼值得買·······反正是比我玩的還6。 如果是我去做產品的話,會做一個中年群體社交的,以每個家庭為一個單位,做成社群模式。每個社區內分不同家庭組,通過首次登錄對興趣、閱歷、工作、學歷、消費等信息組成不同的群體進行分群,在分群後結合線下活動,定時組織旅遊、跳舞、喝茶等線下活動,進行線上+線下的結合。

菜園子產品經理四園 的 x愷 提到:

以前我父親說我,一天到晚看什麼手機,可是這幾天發現我父親每天看看火山小視頻,看看新聞 還有就是看看養生還有書法的相關視頻。之前一個平台做了一個人廣場舞的視頻APP,做的很好,線上線下結合。

菜園子產品經理三園 的 我想靜靜小胖妞? 提到:

父母大了,孩子工作沒時間陪伴就會想讓父母出去旅遊,父母其實更多的是需要關愛,孩子不在身邊就會寂寞挂念,像這種時候可以有娛樂或是老年人自己的圈子去填充他們的生活,比如廣場舞,太極(已有這方面的APP)還可以賣自己的時間那樣用自己的時間干自己喜歡的事,既培養興趣又能有自己的圈子

(總覺得能跟上面那個「好為人師」結合搞一個諮詢服務)

菜園子產品經理三園 的 路見大白貓 提到:

話題依然很寬泛,先說幾個現象:

1.國家對退休後人員提供了更多的福利,包括:醫療、出行、生活補貼等;

2.父母一代對互聯網有一定的理解,對使用互聯網產品有一定的基礎操作能力;

3.一、二、三線城市父母群體文化存在較大差異;

4.年輕人消費能力升級會影響父母消費能力的變化;

在13年前左右,中國老齡化現象出現,互聯網市場持續爆發增長,當時出現了一些針對老年人市場的產品和服務(如:保健品類、全民健身、外資入駐中國針對醫療市場進行服務、國家體育總局出台的面向中老年人市場的健康文娛活動等)而當下隨著各方面條件日益成熟,面向中老年人有更強的市場機會。

分享一個想法:「反哺精神」是中國人民一直傳承下來的文化,在互聯網時代為年輕人提供面向老年人的「反哺」服務是很有效的切入點。

1.年輕人對互聯網產品得心應手,用戶消費機會大於老年人直接消費;

2.老年人依託於互聯網產品應採用「輕」服務策略,重在線下體驗;

所以提供一個互聯網產品應用,更容易產生商業價值的策略是:讓年輕人買單,老年人享受更為可行,機會更大;

產品思路:

商品類:過節、回家給年輕人提供的老年人專享禮包;(不一樣的回家,不一樣的關心)

出行類:旅遊市場資源整合,為老年人提供專享出行產品;(國內、國際短游、長游,「防忽悠」出行)

文娛類:表演、活動類線上內容分享,線下文娛活動賽事;(鬥地主、廣場舞、太極拳、唱歌)

菜園子產品經理五園 的 蘇小笍 提到:

我媽手機上視頻類(西瓜視頻、抖音、快手等)、K歌類(全民K歌等)每天只要有時間就在刷刷、都不知道怎麼多視頻軟體看得過來嘛,說要給她刪掉堅決不幹的。我老爸主要刷頭條,兩個人帶著老化眼睛在沙發上自己刷自己的手機,自己笑自己的,自從有了智能手機都放棄使用電腦了

(年輕人則是一人一台電腦,自己做自己的工作……)

菜園子產品經理五園 的 馮義運 提到:

微信吧。用得還行 從陪伴和打發時間領域切入吧!隨著人口老齡化和出生率下降,未來的老年人會越來越缺少年輕人的陪伴,而老年輕又是空閑時間最多的的一個群體。

菜園子產品經理一園 的 阿卡 提到:

從身邊的經驗來說,我覺得老年人對互聯網產品的主要需求有:

資訊(各種亂七八糟的轉發)、娛樂(在線看電視劇)、出行(買火車票,打車,共享單車)、購物(日用品,生鮮速遞);

出行、娛樂、購物領域都已經有成熟產品,使用上引導一下問題也不大;

但是資訊類現在來源實在太多了,內容質量良莠不齊,希望能夠打造一款面向中老年人群的「什麼值得看」,為其過濾有價值的科學的靠譜的訊息,聚焦在他們較關注的領域,例如健康科普,科學養生知識,時政要聞,財經投資,熱門影視討論,謠言粉碎機等等,另外還有,黃曆。。風水。。

菜園子產品經理四園 的 Ribor 提到:

從使用微信 到今日頭條,都是一點一點教一點一點學,昨天竟然學會分享給我一篇文章,感覺到了從零開始的成長,感覺他在接觸互聯網這個更廣闊的世界。時代在變,很多事情他們那一輩人想不到。我們就是在這樣一個複雜多變的環境中成長。

未來,你好!

(過年只教會我爸給我發紅包,現在他會發文章看我朋友圈了……)

菜園子產品經理一園 的 Nireus 提到:

很多人討論的都是現在已經有的app如何兼顧老年群體,其實老年人有很多獨有的需求,比如老年人互助收屍

(不得不承認這真的是一個很現實的問題)

菜園子產品經理一園 的 元気滿滿 提到:

很多時候我都在想是否需要布局平價養老院的方案,從東三省開始布局,老齡化趨勢越來越明顯

菜園子產品經理五園 的 舞漠妖妖 提到:

老爸老媽公公婆婆從之前的買手機不要買智能的,到現在手機不離身,無限流量用得開心,也不過一年時間左右,微信用的最多,家人群好幾個,有親戚朋友在裡面分享生活,現在親戚離得遠,微信也算是一個溝通感情的橋樑了,女士一般都是用微信,看電視劇,追起劇來一套一套的,男士的話就看看軍事新聞啊,時事新聞什麼的,現在好多政策啊變動啊都是從他們口中聽到的,跟我們比較有話說了,我媽媽在給我們帶小孩,沒有上班,小孩上學的時候,她就玩手機打發時間了

菜園子產品經理七園 的 Zero.II 提到:

老年人友好型的互聯網生態 需要環境包含以下:

1、互聯網基礎設施和終端等硬體,提供更多適合老年人喜好和習慣的軟體和硬體。 考慮老年人喜歡的信息範圍,考慮老年人的生理因素: 比如,提供手寫能力支持(很多老年人不會拼音)、提供可放大的閱讀支持(很多老年人視力不好)等。

2、軟體產品設計與功能以及網路安全環境 給予老年人更多的安全使用考慮,比如子女親情賬戶等,老年人可以自己購物,由子女進行二次甄別,然後進行付款下單

需要的支持包含以下:

1、互聯網企業的支持與努力,在做產品設計的時候考慮到老年人的差異化需求。

2、家庭的理解、激勵,多數老年人開始接觸互聯網產品,都是來自於家庭內部的引導。老年人由於生理因素,需要家庭成員像教導小孩那樣耐心引導。 在風險層面,需要子女幫助老年人普及識別騙局的知識和方法,提高風險意識,以降低受騙概率。

3、社會的保護和法律支持,由於老年人甄別信息真假能力較弱,更加要嚴懲那些利用這一弱點進行虛假欺騙的違法犯罪行為。 在產品設計層面,也需要考慮到這一風險,盡量通過一些功能設限去降低風險。

菜園子產品經理四園 的 喵了個咪 提到:

父母在使用的產品:

1,聊天社交類,微信;

2,視頻類,愛奇藝/有酷.我媽還讓我給他開愛奇藝會員看電視....

3,小遊戲類,主要是 消消樂和鬥地主....

4,新聞資訊類,頭條.經常轉發雞湯文..和各種震驚體/各種**不能吃了/媽媽,最辛苦的女人....之類的文章....[捂臉]

菜園子產品經理四園 的 錦華 提到:

父母在使用的產品

1.社交類 微信 主要用來打電話和視頻聊天

2.新聞類 今天頭條,有時候被各種標題驚悚黨看的以為很有道理,還有雞湯文。有時候真的挺煩他們這樣的。當初他們視網路為鴻荒野獸,讓我們少上網,提高辨別力,但現在連一些優秀的新聞app也比較多無良小編,他們反而無法很好辨別

菜園子產品經理一園 的 Amour beignet 提到:

說起今日話題感覺挺不孝的,我竟然不知道爸媽每天在玩什麼樣的產品,雖然前兩年給他們換了智能手機,微信也一直在用,但是除了微信還是不知道他們最喜歡玩的是什麼,今日話題引發了我另一種思考

菜園子產品經理一園 的 伊人現 提到:

我也是差不多,不太清楚他們的訴求,看到他們就是聊聊微信,然後看一些驚悚的造謠消息、我心裡還有點鄙視 然後老爸會喜歡玩象棋,老媽喜歡玩鬥地主,似乎在互聯網上他們也會更傾向於找到他們生活中接觸過的東西玩

菜園子產品經理二園 的 嘿哈! 提到:

爸媽用手機主要是用微信,除了聯繫以外,老媽用微信看一些朋友圈的養生文震驚文;老爸會用手機自帶的瀏覽器看看新聞。但總的來說他倆都很少用手機,主要還是出門打麻將打牌消磨時間。在趣頭條拼多多這些火起來的時候思考過這個問題。對老年人來說,怎麼去消磨時間是最大的問題。如果不帶孩子不打麻將沒有一個興趣愛好,就耍手機消磨時間。玩趣頭條拼多多一個是能多了解年輕人,能消磨時間,也能省點錢賺點錢帶來成就感。

菜園子產品經理一園 的 yolanda 提到:

看到這個話題,不由地想起今天看到網易雲音樂上的歌單90後懷舊經典,伴隨成長的一首首金曲,就是在關愛老年人。產品方面影音視頻類會佔很大優勢,說書、書評、視頻等等彌補老年人視力退化的不足,加上ai互動陪聊會更受歡迎。

(一首歌送你:當你老了~)

菜園子PM西南分舵 的 nicole 提到:

主要是微信,然後就是看小說的和全名K歌之類的,淘寶、視頻類也會用到,同事的媽媽前段時間再用拼多多。從父母使用應用可以看出,工具和娛樂類居多。在使用過程中,能使用一些主要功能,使用中會遇到一些困惑,需要協助。 老年群體的一些特點:

1、購買力有限,線上付費意識不及年輕人

2、因為不熟悉,涉及到交易會缺少安全感,較謹慎

3、相對年輕人來說,對世界有比較固定的認知

4、時間多,三餐準時,早睡早起

5、比較節約,對價格敏感

6、會有一些自己的興趣愛好,比如下棋,釣魚,這種男性偏多;再比如廣場舞、八卦家常,這種女性偏多,還有就是旅遊

7、害怕孤獨,情感需求更加強烈。

設計老年產品的時候,會更多注意易用性和可操作性,比如字和按鈕要放大一些,內容盡量少一些,入口盡量淺一些等,有些地方可考慮文字轉語音。

菜園子產品經理五園 的 我就是我 提到:

我媽用微信、快手,用得很還蠻習慣的吧,幾年前就開始用了,而且經常自己睡覺前還拿著手機在那裡刷,還會不經意的喊出來:雙擊666!我覺得老年人的產品主要還是在字體,聲音等要求,比如字體聲音要大,而且操作不能太複雜。我覺得可以滿足他們陪伴這一心理需求的,比如有些人眼睛不太靈活了,我們開發一款專門用聽的產品,比如聽新聞等等~

菜園子產品經理五園 的 蘇小笍 提到:

爸媽或老年人退休後為什麼會依賴智能手機或這類APP,主要是退休後個人價值沒辦法滿足而且子女比較少陪在身邊或者子女陪在身邊但很少溝通交流,因為兩代人的話題重疊度比較低,他們為了了解並融入子女的生活圈子、為什麼子女這麼喜歡上網(我媽說我的,說我工作也是上網)所以他們有時候是被迫接入了互聯網,但打開互聯網大門後他們發現一個新世界

一開始我爸媽不知道哦啊玩什麼,看別人玩什麼就跟著玩了(而且是跟著比他們年輕一點玩的內容來玩),看別人關注什麼就玩什麼。我媽經常把別人發給她的搞笑的表情、可以自動換頭像拜年這種轉發到自己廣場舞群中,以表示自己很厲害獲得成就感,而且怕丟掉都不捨得刪掉的。

如果我來做一款面向50/60後的產品,我會從闢謠、破除詐騙信息這類內容做起,這類信息他們接受的渠道太少,而且比較容易上當受騙,在這類內容闢謠方面會告知應該告訴自己的子女以減少子女上當受騙,而不是說他們會上當受騙(說他們會上當受騙他們直接說不可能的,說別人都是好人的)。通過這樣可以滿足他們對自己的關心,並減少他們被無良商家所利用的情況。

產品滿足老年人對物質生活的需求和對精神滿足的需要,是我們最好的關懷。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生菜閱讀 的精彩文章:

TAG:生菜閱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