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天下 > 2018年海歸報告:90後成主體,留學生大進大出!80%不滿意收入

2018年海歸報告:90後成主體,留學生大進大出!80%不滿意收入

前天(19日)召開的第13屆中國留學人員創新創業論壇發布了《2018中國海歸就業創業調查報告》:90後成為海歸主體,出國讀本科的人越來越多,國內就業前景吸引留學生回國等。

90後成為海歸主體 佔比高達55%

《2018中國海歸就業創業調查報告》通過2190份的有效問卷調查顯示,新生代的海歸群體出生年代集中在85-95年之間,其中,(90-95年)90後成為海歸主體,佔比高達55%,實際年齡在23-28歲之間。

歐美同學會副會長、全球化智庫主任王輝耀表示,每年有六十多萬留學生出去,有五十多萬留學生回來,現在回來的90後,甚至95後,呈增長的態勢。這既反映了留學潮,也反映了海歸潮。中國留學生的這種「大進大出」,形成中國獨特的人才環流現象。

出國讀本科的人越來越多

從海歸群體獲得的學位、學歷看,碩士學位最多,佔比達56%,其次是學士學位,佔比38%,博士學位、專科和其他佔比都在2%左右。

與去年相比,碩士學位佔比下降了6個百分點,學士學位佔比上升了7個百分點,出國讀取本科的留學生越來越多。

英美仍為主要留學目的國

從最近一次留學國家/地區分布佔比情況看,去英國和美國留學的人最多,佔比分別為19%和18%。其中,女性更青睞英國,佔比高達22%,其次是美國;而男性恰恰相反,21%的男性選擇美國。

中國男性、女性選擇不同的國家留學,這與國家的文化和所選擇的專業密不可分。開放的學術氛圍,多元化、先進的科學理念和敢於付諸實踐可能是留學生在美國接受教育最大的感受,這對於理工學科男生來說更具有吸引力。同樣,擁有濃郁的藝術氛圍和人文歷史的英國會更加受到女性的青睞,英國的藝術、文化院校在全球來說是首屈一指。

在最近一次留學中的主修科目中,經濟學與商學類佔比最高,達到43%。因此,金融業超過信息傳輸、軟體和信息技術服務業,再次成為海歸就業中最主要的行業領域。 其次,分別是藝術與人文科學、工程學、計算機科學、管理學、社會科學與公共衛生學、及語言學。在主修科目的數據中,除經濟學與商學類男女比例接近之外,其他主修科目因文理區分在男女比例的分布上差異明顯,文科類專業(如藝術與人文科學、語言學等)女性佔比高於男性,而在理工科類專業上則男性比例較高。

國內就業前景吸引留學生回國

曾經有些海歸因為在國內找不到工作,被稱為「海待」。今年的《中國海歸就業創業調查報告》顯示,95%的海歸都能在歸國後的半年內找到工作,而國內的就業前景也更加吸引留學生們回國工作。

在出國留學的主要原因中,76%的海歸是為了「體驗他國文化、生活,豐富個人閱歷」,而「計劃未來在國外發展」的比例相對較低。所以,回國後,61%的海歸選擇回到自己的家鄉發展,並未發生地理遷移。而遷移的人群中,有13%的海歸遷往北京,8%的海歸遷往上海,7%的海歸遷往廣東。

更多的海歸願意加入家鄉的建設大潮當中,這也可以從海歸為何回國發展的原因可以看出。「方便與家人、朋友團聚」繼續成為海歸群體選擇回國發展的首要原因,有67%的海歸選擇了這一選項;其次,「國內經濟發展形勢好」以40%的比例位居第二。

海歸就業地區主要集中在北京、上海、廣州、深圳等一線城市和省會。中部和西部城市,尤其是成都、西安、武漢等地對海歸的吸引有所增加。海歸群體流失方面,黑龍江、山西、河南、河北和湖南流失比例較大,東北地區和中西部地區在「人才大戰」中將面臨更加嚴峻的挑戰。

回國後的融入情況顯示,97%的受訪者能夠在回國發展中實現社會融入,其中能夠「順利實現融入」和「有困難,但能漸漸融入」的比例均佔48%。約3%的受訪者始終無法融入,與2017年的調查結果相比,始終無法融入的海歸比例降低了2個百分點。

《2018年中國海歸就業創業調查報告》顯示,從就業狀態看,72%的海歸已就業,16%的海歸正在找工作,5%的海歸正在創業。但是總的說來,95%的海歸都能在歸國以後的半年內找到工作。其中,1個月以內找到工作的佔比42%。而需要6個月及以上才能找到工作的佔比僅為5%,海歸找不到工作而待業的情況越來越少。

崗位與專業不對口超七成 80%海歸不滿意收入

海歸群體普遍認為當前工作崗位與所學專業匹配程度不高,認為非常匹配的僅佔5%,認為匹配程度較好的佔比23%,認為匹配程度一般、匹配程度較差和完全不匹配的比例分別為34%、18%、20%。海歸就業崗位與其所學專業的匹配程度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海歸群體對於個人發展的預期。

調查發現,半數被訪者認為自己「所學知識與實際應用脫節,缺乏實踐經驗」成為求職過程中最大的障礙。此外,「不了解國內的就業形勢和企業需求」也是海歸的一項主要劣勢。這說明被調查者在海外讀書的過程中與國內信息脫節依然是一個非常嚴峻的問題。

大部分同學回國並沒有想好自己到底做什麼工作,一時很難找到合適的。由於金融行業前景好、需要國際化視野,自然成了大家的首選。

在收入方面,認為收入高於甚至遠高於預期的海歸不足1%;僅有19%的海歸認為工作收入基本符合預期;認為收入水平低於預期和遠低於預期的海歸佔比分別為49%和31%。綜合來看,雖然海歸群體的整體收入水平較2017年有所提升,但80%的海歸認為收入水平低於預期。

在海歸的稅前月收入分布情況中,近七成海歸稅前月收入在6000元以上。但從單項對比來看,6000元及以下群體佔比最高,為33%。有教育專家認為,研究生回國時,往往僅有相對高的學歷,沒有相應的職場工作經驗。如果這些高學歷人才想要成功就業,大部分人就不得不先屈就於入門級崗位。很多留學生歸國後,不能平衡高學歷和低崗位的落差,終成為海待。

本文綜合整理自央視新聞、僑報、中國與全球化智庫等。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留學講堂 的精彩文章:

中國代購在國外互毆視頻瘋傳,代購圈竟也有「黨派」之爭
喬布斯私生女將出回憶錄,揭露父親不為人知的「惡魔」一面

TAG:留學講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