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家家有本難念的經,你真的了解「家族事務」嗎?

家家有本難念的經,你真的了解「家族事務」嗎?

原標題:家家有本難念的經,你真的了解「家族事務」嗎?


「」


ID:zhaoshizongqin


常回家看看


投稿

編輯 | 趙英雄


「家族事務」,簡而言之,就是一個家族在某一歷史階段需要做的事情和應完成的任務。



「做好家族事務」,這個話題,不難理解。但是,真要做好,實際很難!因為「做」是一種源於內心的、對家族文化充滿敬畏的、以奉獻為特徵的、以追求內心善良為目的的、以實際活動為展示的、無私利訴求的「行動」。簡言之,可以說是一種「雷鋒精神」的再現。



所以很多老一輩族人不主張年輕人「做」家族事務,主張「善待」。畢竟家族事務,不是賺錢的途徑。家族事兒,又是圍繞「譜祠墓」所進行的宗親交流活動,而且要以文化傳承為主線。許多人都覺得這些活動都是燒錢的事兒。況且以文化傳承為主線的家族事務,最關鍵的是「文化承載量」,這需要歲月積累和時間歷練。而不是光靠喝點墨水就能學到的。當然,自持一本老譜,就認為自己掌握了家族文化,也是很無知的。年輕人的優勢在於有一顆「拼搏進取」之心。這是社會進步的依靠。而家族事務在很多方面需要「超俗」之心。不求名利之事,有悖於年輕人的「進取」。在俗世中超俗,你說這容易嗎?



既然不主張年輕人「做」,那年輕人該如何「善待」呢?


要想「善待」家族事務,最簡單的方法就是「跟隨」,但一定是發自內心,心甘情願的。比如參加個清明會之類的。


進一步的方法就是「主動參與」,但一定要擺正自己的位置。最重要的是,給足老年人、長輩應有的尊重。有人總是愛管閑事,要麼說偽譜、要麼說攀附,整天不是給這個挑錯,就是與那個找茬,名曰認真,實為不懂。那麼多老人都是吃白飯的?為什麼老人不說?真以為老人沒文化啊!年輕人在老人面前,最好多聽少說,即使有新發現,表達時也要講究方法。懂事的,會把尊嚴留給老人。時下,有些姓氏文化出現了對罵,都是喝過一點墨水的文化人瞎咋呼的結果。實質是對家族文化缺乏敬畏之心。


還有一項極為重要的事情,那就是勸說自家老人,主動「參與」家族事務。天下父母都愛子,兒子說話最管用。什麼是「參與」?說小了叫「捧場」,說大了叫「奉獻」。小編認為,這才算年輕人最大的「做」。



那麼家族事務到底應該「做」些什麼?


其實歸結起來,無非兩大事務:一是凝聚人心,匯聚力量;二是發掘家族文化。



俗話說:「人心齊,泰山移。」但如何凝聚人心,卻是一個大課題、大難題。時下很多家族聚會的組織協調極不容易,人多嘴雜辦事效率低;在處理家族事務時往往累成狗仍得不到族人認可。這些現象是正常的。試想一個幾千人的大家族,生存條件不一樣,生活經歷不一樣,受教育程度也不一樣,所以世界觀、價值觀、人生觀也不一樣。大家在面對家族事務時,難免會有不同的想法、不同的聲音。每當此時,重禮向和之心就顯得尤為可貴了。《論語》有云:「禮之用,和為貴」,音律和諧,能彈奏出優美的樂章;家族和諧,能推動家族事業的發展。唯有和,才能匯聚力量。



當然,除了要「和」,還必須有起碼的服從意識。服從是一種美德,更能體現一個人的素質。軍人服從軍令,職工服從領導,族人必須服從族委,族委是經族人選舉產生的服務於家族的組織,他們大多是族中德高望重的、願做事和能做事的人,他們不計報酬、不辭辛勞為族中做事,是值得族人尊重和服從的組織。唯有服從,才有向心力,唯有服從,才能辦成大事,反之,就是一盤散沙,就一事無成。


家族文化是家族之魂,一個家族能否興盛壯大,真正惠及子孫後代,最為重要的就是家族文化。家族文化把良好的家風傳承下去,子孫後代才能因此受益。家族文化不僅僅是見證人們耕讀傳家,它更包括價值觀、創新、勇氣等多方面深層次的觀念和生活方式,它是基業長青、永續的關鍵性因素和「靈魂」指導,它是一個家族引以為傲,並值得世代傳承的珍寶。當然,文化傳承離不開載體。載體是什麼?是祠堂,祠堂是我們沐浴祖先榮光的聖地;是祖墓,祖墓是我們純凈心靈的皈依;更是那一本本沉澱歷史的家譜,惟從家譜中、從口傳家史中發掘家族文化,讓族人有禮、有德、有智,才能家族生生不息,再創輝煌!



你在面對家族事務的時候,都遇到過哪些情況?小編在評論區等你。



趙姓是嬴姓十四氏之一,趙氏之先出於顓頊帝,周穆王時造父為御,攻徐偃王,大破之,以功封趙城,子孫因氏焉。趙氏是晉國六卿之一,春秋末期,趙氏聯合魏氏、韓氏在晉陽之戰中戰勝智氏,使趙氏得以瓜分晉國,躍居戰國七雄之列。趙姓人口眾多,是中國姓氏排行第五位的大姓。趙姓主要分布於山東、河南、河北三省,大約佔全國趙姓總人口的36%,其次分布於黑龍江、重慶、江蘇、雲南、四川、陝西、山西、安徽、遼寧八省。


姓氏介紹


「趙」的意思是「疾行、超騰」。


漢族趙姓,源出嬴姓,是嬴姓十四氏之一,趙氏之先出於顓頊帝,周穆王時造父為御,攻徐偃王,大破之,以功封趙城,子孫因氏焉。造父是天下趙姓之始祖,已有5000年的歷史;另一支趙姓出自外族的改姓。當代趙姓的人口約7000萬,為全國第五位大姓。在全國的分布主要集中於山東、河南、河北三省,大約佔全國趙姓總人口的36%,其次分布於黑龍江、重慶、江蘇、雲南、四川、陝西、山西、安徽、遼寧八省,又集中了大約12%的趙姓人群。趙姓著名郡望有天水、涿郡、下邳、南陽、金城、潁川、敦煌、酒泉、扶風、新安、平原等11個。堂號除了與郡望名相同外,主要有半部、琴鶴、孝思、萃渙、敬彝、創基等。


趙姓人群的血型分布總的是:O型佔32.4%,A型佔28.5%,B型佔29.8%,AB型佔9.3%。


姓氏源流

源流一


漢族趙姓出自嬴姓或姚姓,趙姓來自嬴姓,嬴姓出現因為舜帝的賜姓給他的女婿姓為嬴,還把自己的姚姓的女兒嫁給他。舜帝,姚姓,舜,黃帝子孫,生於姚地,以地取姓為姚,其後代就以姚為姓。使用嬴姓的祖先是伯益,具體始祖是造父。伯益為顓頊帝孫,被舜帝賜姓嬴。造父為伯益的9世孫,是西周時著名的駕馭馬車的能手,他在桃林一帶得到8匹駿馬,調訓好後獻給周穆王。周穆王配備了上好的馬車,讓造父為他駕駛,經常外出打獵、遊玩,有一次西行至昆崙山,見到西王母,樂而忘歸,而正在這時聽到徐國徐偃王造反的消息,周穆王非常著急,在此關鍵時刻,造父駕車日馳千里,使周穆王迅速返回了鎬京,及時發兵打敗了徐偃王,平定了叛亂。由於造父立了大功,周穆王便把趙城賜給他,自此以後,造父族就稱為趙氏。周孝王傳至周幽王時,因幽王無道,造父的7世孫趙叔帶離周仕晉,從此趙氏子孫世代為晉大夫,掌握晉國大權。晉景公為了奪取趙氏家族控制的政權,默許智、韓、魏三卿聯合誅趙氏,滅其族。到戰國初年,叔帶的12世孫趙敬侯趙襄自聯合魏武侯、韓哀侯三家分晉,建立趙國。至他的孫子趙籍時,正式獲得了周威烈王的承認,與韓、魏兩家並列為諸侯。公元前222年,趙國為秦國所滅,趙國王室紛紛散落民間!因為造父是秦人和趙人的共同祖先,趙城趙氏(趙國)和犬丘趙氏(秦國)的祖先是蜚廉的兩個兒子惡來和季勝,趙政是嬴姓趙氏,惡來那一支,而趙城那支的祖先是季勝。而且自造父開始姓趙,所以秦國公族也姓趙。比如秦始皇稱趙政。秦國公族也以趙為氏,有「諸趙」的說法。


姓氏源流


源流二


源於改姓,屬於以帝王賜姓為氏。為匈奴、南蠻、女真、党項、滿族改趙姓或趙宋王朝賜姓而來。如漢代有趙安稽(匈奴人),趙曳夫(「南蠻」人),五代有趙國珍(牂牁酋長的後裔)。先後匈奴人、女真人、党項人、猶太人的李姓、穆姓、隆姓、宇文姓、拓跋姓的歷史人物,被賜姓趙。唐末,首領拓跋思恭因協助唐朝鎮壓黃巢之亂有功,賜姓李,封為定難軍節度使,建立了以夏州(今陝西省靖邊縣)為中心的地方政權。自此以後,夏州党項政權日益壯大。趙宋立國,復賜夏州党項首領拓跋氏以趙姓、蒙古族成吉思汗三弟哈赤溫後裔元末避難甘肅陝西隨母姓、改姓趙。


姓氏源流


源流三


源於冒姓,屬於因故改姓為氏。歷史上因避禍、姻親、過繼、入贅等原因改姓的情況很多,這在姓氏學上稱之為「冒姓」。趙氏中也有不少這樣的情景。其中多數為:清王朝覆滅後,清官職人者及家中子女岌岌可危,時下正是辛亥大屠殺,滿人頭顱積滿水井,四九城內外一片荒涼。伊爾根覺羅、愛新覺羅等滿姓氏者迫於壓力改名換姓,不少人便改的是「趙」姓。


得姓始祖


造父

少昊之裔,西周著名馭馬能手。受幸於周穆王,傳說他曾取良馬八匹,獻予王而御之,西行至崑崙,見西王母,樂而忘返。後聞徐州徐偃王反,遂親御車駕,載著穆王日行千里,適時而返,得以平定亂事,因功被賜於趙城(今山西洪洞縣趙城鎮)。下傳至趙襄子時,與韓、魏三分晉地,建立趙國,公元前222年趙為秦所滅。其後子孫以國名為氏,稱趙姓,並尊造父為其始祖。秦、趙祖少昊氏,以少昊為白帝,作西畤,祠白帝,其牲用騮駒、黃牛、羝羊各一雲。 至漢唐宋明,則於立秋之日祀白帝於西郊。明朝仍延續其祀,於少昊之虛曲阜祀少昊。


這有


這裡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趙氏宗親 的精彩文章:

讀書不一定改變命運,但不讀書你拿什麼來改變,一定要轉給孩子看
2018新《中老年三字經》,哪位高人編的,太有才,太經典了!

TAG:趙氏宗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