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藝術教育》雜誌 2018-6 下月刊 專業論壇

《藝術教育》雜誌 2018-6 下月刊 專業論壇

Ian Failes 與數字王國、工業光魔一同沉醉在史蒂文·斯皮爾伯格《頭號玩家》中的現實與虛擬世界中

Wade Watts(Tye Sheridan 飾)身處遊戲車中,正在「綠洲」遊戲的虛擬世界裡衝浪

當人們想到關於虛擬現實的影片,或許最先映入腦海的是1992年製作的《割草者》。現在有個將永遠與VR這一概念關聯的新影片了——斯皮爾伯格的《頭號玩家》,根據Ernest Cline的一部反烏托邦未來派小說改編。影片中當充斥著大量流行文化,比如少Wade Watts(Tye Sheridan飾)在「綠洲」遊戲中馳騁,影片中描繪在2045年人類將耗費更多時間於虛擬生活中。而Watts在「綠洲」中化身為Parzival,這種設置使得影片薈萃所有,導致各種電影橋段的注入,從《回到未來》中著名的時光車Delorean,到《侏羅紀公園》中的霸王龍T.Rex,甚至《鋼鐵巨人》中的機器人。協助斯皮爾伯格得以實現此「萬物薈萃」盛景的視效公司承擔著大量作業:不僅有「綠洲」遊戲中場景,還有俄亥俄洲哥倫布市的未來面貌。工業光魔(ILM)和數字王國成為主力軍,前者處理了幾乎所有合成景象,而後者掌控虛擬鏡頭,完成影片中現實世界部分的視效。

◆◆◆◆◆

玩轉流行文化

在《頭號玩家》中引用的大量流行文化元素里,有三部影片是動畫與視效迷的最愛。

《回到未來》

Wade Watts為他在「綠洲」遊戲中的化身Parzival,選用RobertZemeckis的《回到未來》中著名的Delorean 汽車,作為其在遊戲中的交 通工具。場景中的汽車是根據線框圖拍攝的。通過動態捕捉階段獲取了 含有建構時的鋼鐵網架的Delorean汽車線框圖。工業光魔公司視效總監Roger Guyett說:「Delorean車是攝像時期如夢似幻的產物,它是如此驚艷的標誌。你只需設想工業光魔為影片構建Delorean車所付出的精力與興緻,試著理解各種設計細節,比如磁通電容器等,然後試著捕捉我們創建的所有數碼動畫對象的細節。」

《鋼鐵巨人》

在《頭好玩家》中引用了Brad Bird執導的《鋼鐵巨人》中深受歡迎的二維動畫角色——「吃鐵機器人」作為一場激動人心大戰中一角出場。Guyett介紹:「它真是奇幻的設計,所以我們製作時滿心喜悅,試著匹配這種動畫風格。我們還調查研究了機器人怎樣以更寫實的方法運作,它的表現好於原始影片。你也能在線搜索查看到100多種不同版本的『鋼鐵巨人』,這就像在問我們到底哪個才是真身?在本片里它該長什麼樣?」

《侏羅紀公園》

霸王龍T.Rex來自斯皮爾伯格自己的劃時代視效巨作《侏羅紀公園》,它與《金剛》中的大猩猩及其他來源於各不同視效時代影片代表中的角色,共同出現在這部新作中。有時,Guyett意識到工業光魔中很多視效藝術家彷彿在為《頭好玩家》的諸多參考影片服務。他解釋道:「這麼多標誌性角色,無論你是否做過這些角色,你都會非常熟悉他們。他們是視效世界的DNA,構成了我們所處的那個毛骨悚然又光怪陸離的視效世界。」

製造虛擬現實世界

在「綠洲」中,遊戲達人與菜鳥要搜尋並處理一系列線索,然後贏得由已故的網路世界奠基人James Halliday(Mark Rylance飾)設置的遊戲。這些線索來自於漫畫書、電影與遊戲片段等——這就是為何能在《頭號玩家》中看到這麼多明晃晃的流行文化的原因。構建這一景象,連同「綠洲」中玩家的化身,實在是巨無霸挑戰。這包括一個顯著的由數字王國完成的動作捕捉鏡頭,用粗稿預覽(previs)為如何捕捉場景鋪平了道路,早期構建的簡略環境允許斯皮爾伯格在拍攝之前考察最佳拍攝角度及動作。

與近期影片中大量虛擬事物拍攝方法相同,這種動作捕捉方法「就像實拍鏡頭,」Roger Guyett聲稱:「你可以隨便拍任何東西,你得考察環境,按需做調整,然後開始在環境里加演員拍攝。」這也意味著如果角色需要與關鍵物體或片場中物品互動,那麼在虛擬製作階段需要建造出一些場景中的事物。Guyett解釋道:「史蒂文在虛擬舞台上拍攝這些片段,他做好的基本構想構想,很可能70至75%都需要。」

可是,原始鏡頭當然需要後期通過覆蓋、動畫、鏡頭設計來編輯修改。為此,斯皮爾伯格引用了「虛擬相機」(v-cam),一種場景及某段戲回放時,導演可以直接更改裡面事物的虛擬相機裝置。Guyett回憶:「他不停提要求,『哦,我要特寫,這裡要全景;嗯,如果用升降鏡頭應該很酷』。我們用動態捕捉將自己置入虛擬環境中,然後反饋出該場景中額外的東西,慢慢將影片做成想要的模樣。」隨著動態捕捉的延續,腳本需要一同編輯。在此,原始預覽文件需要與後期預覽合併,在這些腳本里虛擬相機著手塑造那場戲中某部分。更多虛擬相機裝置被應用於那些遺漏或額外的場景中,正是這些創作過程使得影片不斷充實。

導演史蒂文·斯皮爾伯格在《頭號玩家》片場

在索倫托的創新網路工廠里的76人,及他們的虛擬夥伴

「綠洲」遊戲中的化身們可以在工作與學習中查看人類

「綠洲」中一切皆有可能,該場景是零重力夜總會一部分

2045 年俄亥俄洲,哥倫布市「疊樓區」到處散落著層層疊疊的遊戲車廂,該視效鏡頭由數字王國公司製作

虛擬導演

斯皮爾伯格對於視效世界並不陌生,他在影片製作工藝上超前很多。

《人工智慧》(2001)

為實現快樂城中霓虹閃爍的視效,斯皮爾伯格邀請工業光魔公司開發一套片場預覽系統,當演員在綠屏前表演時導演能看到大致的電腦動畫效果。現在該系統很普遍,但在當時這著實是一次技術飛躍。

《丁丁歷險記: 獨角獸號的秘密》(2011)

斯皮爾伯格偕同彼得·傑克遜及維塔數碼公司共同將埃爾熱的漫畫帶入真實世界。這是全虛擬製作,場景中的主要演員穿上頭套捕捉服和頭盔攝像機,完成動態捕捉錄製。然後由維塔數碼公司製作動畫人物及大量的數碼環境,從而高效製作出這部全電腦動畫影片。

《圓夢巨人》(2016)

斯皮爾伯格通過改編羅爾德·達爾的小說,再次與維塔數碼合作,重回動態捕捉領域。該片延續了維塔數碼公司過去視效產品的精湛水準,使導演依賴模擬相機裝置來虛擬數碼角色,由 Mark Rylance在動態捕捉引擎里進行表演,在許多場景中,他不僅在現實片場,也在虛擬環境下表演。

視效藝術家面對的挑戰是確保相似景象不要看上去太過重複」,Butler說道。

Guyett補充道:「當我們進入真正的後期製作中,史蒂文開始將這些片段轉換成普通視效鏡頭。這一步驟最大的作用是,你有包含機位移動的鏡頭腳本。有時史蒂文會說,『我希望它進一步向左移』,或『我們可以將這兩組鏡頭合成另一個新的,使之成為一個連續節拍嗎?』使這些操作簡化正是再好不過。」

化身時代

將動態捕捉(mocap)信息轉譯到虛擬世界中,毫無疑問是工業光魔最主要的挑戰之一,不僅因為這要求建造成千上萬的對象,而它們只在影片中短暫露面,更由於視效工作室也要求開發一些不可思議的高清資產,用來打造數碼人物——比如Wade Watts的化身『Parzival』,以及各種匯聚於「綠洲」中的化身角色,包括Parzival的戀人 Art3mis(玩家昵稱)或者就是Sam Cook本人(Olivia Cooke飾)。工業光魔如今一直是數碼人物的創作先鋒,比如《星戰外傳:俠盜一號》中的總督塔金及萊亞公主。但《頭號玩家》中的各種化身的做法與此不同。他們需要表達出情感、慾望、情緒及每個玩家的警惕與焦慮,正因為他們存在於「綠洲」遊戲中,其形象不必過於寫實。Guyett解釋道:「我們傾注大量熱情於每個角色的設計中,試著捕捉他們所感興趣的地方。同時,我們不希望把『綠洲』建造成一個平行的真實世界。如果你成了那個世界的角色,便能有魔法皮膚和更多奇妙元素,或許你該有條機械手臂。我們試圖確保每位演員的遊戲化身恰好像他們真實世界裡表現的鏡像」,Guyett補充:「然後將這些演員身上的元素建在這些設計的化身上,這樣就能盡你可能地反映出他們的形象。」

歡迎回到現實世界

在「綠洲」遊戲以外的哥倫布市,許多生活在貧民窟的虛擬遊戲玩家生活在層層疊疊的拖車裡,實際上這裡被稱之為「疊樓區」。該環境由數字王國建造,他們也建造其他片場擴展工作,美化那些全息觸感設備。這段到處破破爛爛拖車的場景,開始由數字王國建造出部分片場,然後他們營造出無止境的「疊樓」。視效藝術家面對的挑戰是確保這些相似景象不要看上去太重複。

數字王國公司視效總監Matthew Butler介紹:「我們最終建造了足夠多的不同幾何體,通過等比例旋轉、扭曲、移動等手法獲取隨機陳設及千變萬化的視覺構圖。然後我們必須確保渲染時不會耗盡電腦資源,因為我們已經將這個場景分割開了,我們把所有東西都分開了。影片中這個疊樓區被無人機攻擊爆炸了。數字王國建造這些無人機,並精心編排爆炸模擬的複雜效果。我們按照特殊手法建造並將其分開,並遵循特殊的RBD解算器,它們真的可以混合、延展、扭曲以及折斷,還能砰地一聲,裂開並撕成碎塊——這可不止是對一堆立方體的簡單固體動力學操作」。

置入替身

在《頭號玩家》中數字王國公司製作的最精彩鏡頭之一是,隨著Watts進入遊戲車中,戴上虛擬現實眼鏡,隨即進入「綠洲」遊戲世界中。該鏡頭需要極靠近角色面部,並適時讓人意識到那個數碼製作的替身。

「史蒂文真的希望通過Wade的雙眼,告訴觀眾他正經歷的一切。」Butler解釋:「然而,鏡頭拍攝時這不合理,所以我們利用數碼版的Wade替身在那裡呆一會兒,從而讓我們能接近它。」Butler繼續解釋:「在片場,我與攝像及綁定部門人員談話,我們盡可多地拍攝Watts扮演者Tye Sheridan。最終使其完全忘了他身處的遊戲車,他實際上坐在綠屏前的墊腳箱上,周圍有一圈軌道跟蹤綁定裝置。」

「Sheridan演出了整個場景,我們的相機儘可能近地挨著他拍攝,但就某一點而言,這個數字王國打造的數碼版Wade模型,完全符合宏觀層次要求:從演員的皮膚、毛孔、頭髮等。通過南加利福利亞大學(USC)實驗室的Light Stage設備進行掃描。我們需要這部相機離得特別近,超過物理相機的宏觀攝影能力」,Butler介紹道:「我們不得不按照那種微距級別,而創建極精細的毛髮,諸如面部的絨毛碎須。超細特寫攝影為我們提供毛孔形態及皮膚紋理等細節,以便我們獲取他的毛髮與皮膚信息,並剝離出這些數據。」

《鋼鐵巨人》是《頭號玩家》引用的眾多流行文化之一

在《頭號玩家》中,人們沉迷於虛擬的「綠洲」勝過真實世界

《頭號玩家》中有不少追逐場景,其中有玩家化身Parzival 駕駛著虛擬Delorean 車

Wade Watts 在「綠洲」遊戲中,選用Parzival 作為其化身。這是由工業光魔通過動態捕捉製作的數碼角色

一場虛擬與視覺盛宴

時間將告訴我們《頭號玩家》是否將成為與虛擬現實產生不朽聯繫的影片。但對於這些參與其中的人來說,它真是一場妙不可言的視效夢境。不僅是片中的真實世界場景需要大量視效,「綠洲」遊戲中更是有大量令人目眩神迷的數碼影像,兩位分別來自工業光魔與數字王國的視效總監精精樂道於此次機會。Bulter讚不絕口:「與史蒂文合作真是太奇妙了,我也一直樂於與工業光魔公司合作。我想我們正從事頂級品質的工作,實在是樂在其中。所以這絕對能掀起一場視效風暴。這次經歷實在難忘,收穫太大了!很艱難,當然也超級有趣。」Guyett補充道:「開始時我們一度面面相覷,『天哪,我們怎麼辦?』然後,慢慢地、我們也越來越有把握地從第一塊磚入手,開始壘砌這座萬里長城。然後有了點進展,合成出一些東西,可畢竟它是艱巨無比的任務啊!」

微信編輯:陳婧雅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數字藝術論壇 的精彩文章:

視覺特效革命的領先驅動力—記電影視覺特效公司工業光魔

TAG:數字藝術論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