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軍情 > 中國核武科研重臣:至少幫6人獲諾貝爾獎,曾隱姓埋名17年

中國核武科研重臣:至少幫6人獲諾貝爾獎,曾隱姓埋名17年

他曾是世界物理學界響噹噹的人物,卻突然人間蒸發般的消失17年之久; 他的發現至少幫助6人獲得諾貝爾獎,但自己卻一生與諾貝爾獎擦身而過;如今浩瀚太空的某顆小行星就是以他的名字命名,他叫王淦昌。

王淦昌

「三一八」慘案當天,在遊行隊伍中,親眼目睹了身邊同學慘遭殺戮的王淦昌悲憤難平。恩師葉企孫先生對他說:「歸根結底還是我們國家太落後了,如果我們像歷史上的漢唐那樣先進、那樣強大,誰還敢欺侮我們呢?」王淦昌一輩子都銘記這句話。

1926年三一八慘案後,魯迅避居莽原社

於是,在1933年底,順利拿下德國柏林大學威廉皇家化學研究所博士學位,年僅26歲的王淦昌毅然放棄國外的大好機會,回到了災難深重的祖國,在山東大學、浙江大學任教,培養出了包括諾貝爾獎獲得者楊振寧、李政道在內的大批高徒。1960年12月,二機部部長劉傑向王淦昌傳達了中央要求自力更生髮展核武器的指示和周恩來總理的口信。希望他能參與和領導研製原子彈的工作。3天後,王淦昌放下自己苦心研究的理論物理研究課題,和家中老小告別,獨自來到了核武器研究所。自此,在世界物理學界人盡皆知的王淦昌就憑空消失不見了蹤影。

中國首顆氫彈

1964年10月16日,中國首顆原子彈爆炸試驗成功;1967年6月17日,中國首顆氫彈爆炸試驗成功;1969年9月23日,中國首次地下核試驗獲得成功;1976年11月17日,中國迄今最大當量5百萬噸核試驗成功進行。

中國首顆原子彈

1978年,終於被調回北京的王淦昌,出任核工業部副部長兼原子能研究所所長。直到這時熟知他的人們才知道,核武器研究基地那個沉默寡言的「王京」研究員,原來和核物理學家王淦昌是同一個人!對王淦昌的成就,曾有評論說:「任何人只要做出其中的任意一項,就足以在中國乃至世界科技發展歷程中名垂青史!」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環球火力 的精彩文章:

可瞬間填補空缺衛星 中國此能力令美都垂涎三尺
蘇-57和殲-20誰才是F-22的對手?這次終於有了答案

TAG:環球火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