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場景+高新技術打造全新產業鏈
大數據、人工智慧等技術的不斷發展,讓互聯網金融平台有了更多的想像空間。新時代、新金融、新科技背景下,以人工智慧、大數據、雲計算等為代表的新興技術迅速滲透到傳統金融領域,提升了金融機構的服務能力,擴展了金融服務的覆蓋範圍,實現了業務流程優化與監管可穿透,營造了良好的生態環境。
大數據成互聯網金融時代催化劑
在互聯網金融領域,大數據的意義在於促成「金融信息+場景分析」的跨界融合,有效降低金融風險,提升金融機構的服務水平。運用大數據、雲計算等科技構建風控體系就是先進的金融手段之一,能夠對多維度、大量數據進行智能處理,且批量標準化的執行,不僅提升了風險防範能力,也為金融服務的創新奠定了基礎。
在互聯網金融蓬勃發展的當下,大數據能夠為互金行業提供安全有效的技術支持,減少可能出現的風險因素,提升用戶體驗,優化服務質量,增強便捷性等,已經成為互金行業安全、持續發展的強力催化劑。
大數據發展過程是增量和存量、場景之間互相轉換的過程,大數據使得金融穿透到企業發展的全生命周期。大數據不僅可以描述已有的場景、分析已有的數據,更加可以通過點式顯現和鏈式邏輯預測未來。金融對於大數據的依賴性比任何一個行業都強烈,數據的整合和集成,一定要注重精準、以及點對點去中介化的真實性和有效性。
移動互聯+金融場景,打造綜合服務生態圈
移動互聯技術使實時在線、互融互通的金融服務成為大勢所趨。在「互聯網+」的時代金融背景下,交通銀行積極順應供給側改革,重點打造手機銀行和「買單吧」兩個APP平台,增強線上業務經營能力,深入挖掘客戶需求場景,布局全時、全域、全場景金融服務。
基於手機銀行移動支付平台的「銀衛安康」、「銀校通」產品,將銀行的支付、結算服務嵌入到醫院、學校業務場景中,構建「金融+醫療」、「金融+教育」生態圈,以銀行與企業的無縫對接為客戶提供便捷、高效的金融服務。國內銀行界首創手機銀行線上直播,邀請行內外專家和優秀客戶經理「上線」,客戶使用手機就可以觀看直播,與客戶經理互動,並直接購買產品。2017年10月上線以來,交行已完成直播節目100餘期,吸引了百萬用戶觀看,互動評論彈幕數達到近300萬條。交行手機銀行用戶保持強勁增長,2017年手機銀行註冊客戶新增1,090萬戶,總客戶達到6,106萬戶,同比增長22%。
通過對標互聯網企業,交通銀行信用卡中心精心設計、打磨交行信用卡官方APP「買單吧」,採用線上線下聯動方式,不斷豐富、拓展產品使用場景。目前,「買單吧」APP已全面涵蓋用卡服務、理財、貸款、支付等各金融場景,以及商城、餐飲、充值、生活繳費、電影五大生活場景,同步引入餓了么、易果生鮮等細分行業巨頭作為外部合作夥伴,利用金融行業市場串聯優勢打造循環往複的場景網路,營造一站式、多場景、多觸點的體驗式服務。作為交行信用卡實施全場景營銷的工具,「買單吧」APP正在轉型成為「去中心化」的金融平台,打造日益完整的互聯網生態體系的同時,滿足用戶不斷升級的體驗式消費需求。截至2017年末,買單吧APP綁卡用戶數量達到3,877萬戶,活躍用戶數量達到1,920萬戶,較年初增加997萬戶,活躍用戶數量排名市場第二位。
在新一輪集團信息系統智慧化轉型工程中,交通銀行大力部署跨界融合,通過深挖行業特徵,精準定位各行業與銀行業務融合的關鍵環節,構築「金融+場景」的綜合生態圈應用服務體系。通過充分發揮生態圈作用,探索服務新模式,積極培育新業態,為客戶提供跨界綜合服務,推動智慧服務提質增效。
金融改革力求創新和安全
在此必須強調的是,當前在推動金融科技創新的熱潮中,我們理應力求充分把握創新與安全的平衡。
首先,必須把握金融科技創新的歷史「窗口期」。一方面,未來全球金融競爭將更多體現為金融科技要素競爭。隨著新技術在各國金融創新中的應用逐漸深化,主流金融機構普遍運用科技手段全面改造業務流程和組織架構,眾多新興機構加入原有金融服務產業鏈。各國政府與監管部門高度重視金融科技的衝擊與影響,在加強風險防範與安全約束的同時,通常對前沿領域創新探索給予適度空間。另一方面,金融科技是解決現有金融發展「短板」的重要抓手。我國經濟改革與發展已進入轉型期,依託新技術支持,原有金融服務難點更易得到緩解,促使金融更加「脫虛向實」,從而實現金融體系的高質量發展。
其次,以推動安全創新、規範創新作為金融科技的「生命線」。促進金融科技創新,需避免粗放式擴張並全力防止泡沫積累,精準處理好創新與安全的邊界,盡最大努力守住不發生系統性風險的底線,防範非系統性風險的積累,明確金融科技創新的底線與負面清單。從宏觀層面看,金融科技活動確實給金融體系帶來更多複雜性,也強化了某些金融要素的「脆弱性」,尤其對跨部門、跨行業、跨時空、跨產品的交叉風險,需要高度警惕並深入細緻地研究。從微觀層面看,促進金融科技創新,既要關注新技術引入後,原有金融機構、產品的風險特徵是否有變化,也要探討新技術自身的風險,以及互聯網、大數據環境下的新型金融風險。堅決摒除並嚴懲各類打著金融科技旗號、實際上從事違法違規行為的行業「劣幣」,如非法集資和傳銷等。
最後,各地發展金融科技絕不能「一哄而上」。今年以來,一些地方出現了又一輪金融科技發展熱潮,諸如全球或國內金融科技創新中心、金融科技產業園、區塊鏈創新中心等概念紛紛被提出。這些現象在互聯網金融的熱潮中似曾相識。不能不看到,有些地方缺乏對金融科技、區塊鏈等的深入理解,也沒有能力甄別企業與項目的「良幣」,更缺乏發展金融科技的基礎條件。
眼下需要從國家層面有所設計和統籌。考慮到技術、金融、基礎設施、教育、公共服務等因素,客觀評估一下,當下只有北京、上海、深圳等少數核心城市才具有綜合發展金融科技的條件與能力,而多數城市只適合在某一方面發揮比較優勢,展開一些局部探索。
免責聲明:部分文字及圖片來源於網路,僅供學習、交流使用,不具有任何商業用途,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問題請及時聯繫我們以作處理。本聲明未涉及的問題參見國家有關法律法規,當本聲明與國家法律法規衝突時,以國家法律法規為準。
GIF


TAG:牆角數只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