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近代世界史大事件——資本主義經濟危機

近代世界史大事件——資本主義經濟危機

近代世界史大事件

——資本主義經濟危機

資本主義經濟大危機,是指1929—1933年間發生的、資本主義發展史上波及範圍最廣、打擊最為沉重的世界經濟危機。

【爆發原因】

1.具體原因:生產(供給)和銷售(需求)的矛盾。

(1)貧富差距過大:資本家盲目擴大生產,人民相對貧困,購買力低於生產能力。

(2)信貸消費過度膨脹,造成市場的虛假繁榮,加劇生產與銷售的矛盾。

(3)股票投機過度,股票無法反映經濟運行的實際情況,造成經濟虛假繁榮,掩蓋了矛盾。

(4)自由放任經濟思想的影響,使整個社會生產處於無政府狀態。

2.根本原因:生產的社會化與生產資料私人佔有制之間的矛盾,即資本主義社會的基本矛盾。

【危機表現】

1.工業生產大幅度下降。危機時期,資本主義世界工業生產下降37.2%,其中美國下降40.6%,法國下降28.4%,英國下降16%,日本下降8.4%。主要國家的生產退回到20世紀初或19世紀末的水平。

2.企業大批破產,工人大量失業,經濟損失嚴重。危機時期,倒閉的企業數,美國達14萬家(另外還有近1萬家銀行),德國為6萬家,英國為3.2萬家。資本主義世界的全失業工人超過3000萬,加上半失業者,則達4000~4500萬。

3.世界商品市場急劇萎縮,關稅戰、貿易戰加劇。

4.世界貨幣秩序遭到破壞,金本位制崩潰。大危機進一步表明,現有的資本主義生產關係已經容納不了高度發達的生產力。美、德、英、法等國為了維持壟斷資產階級的統治,大力實行生產關係的調整,加強國家對經濟的干預。私人壟斷資本進一步向國家壟斷資本主義發展。

【危機影響】

1.經濟上的調整惡化國際關係:主要資本主義國家為了擺脫困境,紛紛提高關稅,實行貨幣貶值等。這些做法導致世界經濟進一步陷入混亂,國際關係也日趨惡化。

2.引發政治危機:空前嚴重的經濟危機曠日持久,法西斯主義在一些國家開始泛濫,資本主義面臨著嚴重的政治危機,資產階級民主制度搖搖欲墜。

【羅斯福新政】

1.背景

(1)傳統的自由放任政策導致危機更加嚴重。

(2)羅斯福當選總統,反對自由放任,主張加強對經濟干預,獲得支持。

2.階段

(1)1933—1935年為第一階段,著重調整與恢復經濟。

(2)1935年以後為第二個階段,著重改革,實施救濟。

3.內容

(1)整頓財政金融:主要是通過整頓銀行、統制貨幣、改革銀行體系等措施,恢復銀行正常的信貸活動,重建人們對銀行的信心。

(2)調整工業生產:國會通過了《全國工業復興法》以及其他一些法規,力圖消除生產過剩,復興工業。

(3)調節農業生產:政府採取各種措施減少耕地面積和農產品產量,並規定由政府收購剩餘農產品以控制市場價格。

(4)實行社會救濟和以工代賑:政府通過了《社會保障法》,採取社會保障措施,對失業者、老人和殘廢者給予一定的保險金。興辦公共工程,提供就業機會。

4.實質

在維護資本主義制度的前提下做出的政策性調整,是資本主義生產關係的調整。

知識學酷

知識學酷

願作冬日的暖陽

願作遠方天邊最美的霞

只要你歡喜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知識學酷 的精彩文章:

中國文學——元代文學

TAG:知識學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