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誰的作品「孤篇壓全唐」,李白杜甫也不如?

誰的作品「孤篇壓全唐」,李白杜甫也不如?

原標題:誰的作品「孤篇壓全唐」,李白杜甫也不如?


唐代是詩歌的春天,詩人輩出,佳作泉涌,李白、杜甫、白居易、王維等一大批詩人名垂千古。但唐代也有這麼一批詩人,他們創作或流傳下來的有影響力的詩作很少,甚至只有一篇或篇中的幾句,但代代相傳,朗朗上口,老少皆知,詩句之名遠勝詩人之名。


初唐揚州詩人張若虛是「吳中四士」之一,一生僅留下兩首詩。上面這首《春江花月夜》,一千多年來使無數讀者為之傾倒。聞一多先生稱其為「詩中的詩,頂峰上的頂峰」。張若虛也因這一首詩「孤篇橫絕,竟為大家」。



陳子昂是唐初「仙宗十友」之一,有「詩骨」之稱。他能文能武,正直果敢,兩次從軍北征。因為直言敢諫,遭到武三思等當權者的排斥打擊,後來竟冤死獄中。《登幽州台歌》這首短詩,表現了他懷才不遇、孤寂悲涼的情緒。語言雄渾蒼勁、奔放洒脫,具有很強的藝術感染力。


《資治通鑒》稱杜秋娘為杜仲陽,唐代金陵人。她本是鎮海節度使李錡的侍妾,後李錡造反,兵敗被殺,杜秋娘被唐憲宗納入後宮,封為秋妃,恩寵異常。憲宗死後,她先當皇子保姆,後被消籍為民,返回鄉里。《金縷衣》是杜秋娘為李錡侍妾時所作。其中「花開堪折直須折,莫待無花空折枝」兩句寓意深刻,為後人競相吟誦。




唐朝詩人李紳是個比較奇葩的人,他對仕途不太感冒,卻偏偏青雲直上,最後竟當上了中書侍郎、尚書右僕射,就是當朝宰相,受封趙國公。他與白居易、元稹等人交往甚密,都是新樂府運動的倡導者和參與者。他與「李黨」領袖李德裕是好友,免不了介入「牛李黨爭」的漩渦。他一生正直,愛惜民力,所作《憫農》充分體現了他的愛民情懷。


王灣是洛陽人,玄宗朝的進士,曾經當過滎陽縣主簿、洛陽尉。《次北固山下》這首詩是他遊歷江南時所作,意境開闊,氣勢壯美,曾被時任宰相張說題寫於政事堂。「潮平兩岸闊,風正一帆懸」,是後世楹聯的可意內容。



黃巢是唐末農民起義軍領袖。他出身商人家庭,從小就有詩才,但屢試不第。唐末大亂,他乘亂起事,自稱黃王、「衝天大將軍」,攻佔洛陽、長安,建立大齊政權,後兵敗被殺。選中此詩只為「我花開後百花殺」「滿城盡帶黃金甲」兩句,筆力遒勁、氣魄宏大、格調豪邁,成功抒發了黃巢氣沖霄漢、改天換地的英雄氣概。



崔顥是汴州(今河南開封)人,唐玄宗朝進士,任過太僕寺卿、司勛員外郎等職。他在武昌遊覽時登上黃鶴樓,見景抒情賦了此詩。據說李白後來也登樓遊覽,本想作詩。但看到崔顥此詩後,就為之擱筆,讚歎道「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顥題詩在上頭」。


崔護是唐代博陵(今河北定州)人,官居京兆尹、御史大夫、廣南節度使,是朝廷重臣,生平事迹史書記載非常少。他寫的《題都城南庄》應該是講述了一個美麗的愛情故事,「人面桃花,物是人非」,崔護因此一詩成就了不朽詩名。



唐朝詩人張繼是湖北襄州(今湖北襄陽)人,天寶年間的進士,官居洪州鹽鐵判官。他生平事迹不詳,流傳下來的作品也很少,但僅《楓橋夜泊》一首,已使其名留千古,而「寒山寺」也拜其所賜,成為遠近馳名的遊覽勝地。


唐朝詩人劉希夷是個多愁善感的人,很會彈琵琶,詩文多寫女子閨情。他寫的《代悲白頭吟》詩中「年年歲歲花相似,歲歲年年人不同」兩句最為出名,被其舅舅宋之問喜愛看中,想據為己有。劉希夷不同意,竟被舅舅宋之問殺害,製造出了史上「因詩殺人」的奇案。


以上所列詩人及詩篇,全是筆者個人所感而得,是不是孤篇名作,是不是還有其他佳作,都有待商榷。個人感覺不一樣,所列肯定不一樣。對於本篇中的疏漏偏頗之處,敬請大家指正並續篇。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老缸 的精彩文章:

一篇「雞文」使王勃從奇才變歪才,仕途毀於一旦
日憂國事、夜卧青樓的小杜

TAG:老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