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袁天罡曾提議讓李恪當太子,不過李世民沒聽,114年後劫難應驗

袁天罡曾提議讓李恪當太子,不過李世民沒聽,114年後劫難應驗

古代皇帝最發愁的一件事就是皇位繼承人選的事情。就算是最英明的唐太宗面對這個問題的時候,也會手足無措。因為一旦選擇錯的話,就可能給王朝帶來災難。而唐李世民為了更好的選擇,就讓袁天罡幫助自己選擇。當時袁天罡建議一人,李世民卻沒聽。

而袁天罡所選的人就是李恪。其實這個吳王也是相當有能力的,雖然年輕時候做了錯事,但是長大之後卻很是穩重。原本的時候李世民大兒子是皇位繼承人,但是最後卻被自己給弄廢了。

在老大失去繼承人的資格的時候,就出現了競爭。而與李恪能夠競爭的則是李泰。其實這兩個人則是都很有能力,李治則是不能夠和他們相比。也許是因為知道人選不好確定,所以李世民也是發愁,只好問袁天罡的意見。

當時袁天罡說,這兩個人都可,但是想要王朝更加長遠的發展,所以最好選一位楊氏血脈的人,否則的話大唐可能有動蕩。這個意思就很是明了,而具備楊氏血脈的則是李恪。不過這個李世民可不是對別人言聽計從的人,他這個人可是很有自己的主見。

當初李唐可是奪取了楊氏的天下,所以他對擁有楊氏血脈的李恪帶有一些偏見。他也知道這個兒子很有能力,但是有些東西則是過不去的。後來李泰則是因為一些事失去了繼承人的資格。李世民避免自己當年的事情發生,於是便選擇了李治。

其實當初他之所以選擇李治,一方面是因為李治這個人比較仁弱,另外一方面也是因為自己的皇后以及長孫無忌的作用。雖然李治能力比不上李恪,但是他可是長孫皇后的兒子,而且自己的舅舅長孫無忌可是位極人臣。這幾點都是其他人比不了的。

雖然袁天罡這個人以算得准出名,但是當時李世民並沒有聽他的話。甚至還認為這個袁天罡是李恪的人。後來還將袁天罡給下獄。當然如果他知道後來發生的事情的話,他也會相當的後悔。

在一百一十四年後的唐朝,已經是李隆基當皇帝。李隆基這個人原本也是一位不錯的皇帝,但是後來就被楊貴妃給迷上了。整天沉迷酒色,不理朝政。如果不是如此的話,或許安祿山根本沒有機會。

安史之亂爆發之後,唐朝則是傷了元氣,而當安史之亂被平定好。唐朝則是慢慢的走向了衰微。而唐朝的局勢則是和當初袁天罡所說的相差無幾。當然這些是李世民看不到的。如果他能夠看到的話,一定會相當的後悔的。

有句話叫做皇帝不狠帝位不穩。皇帝太過仁弱也是不幸的。袁天罡曾提議讓李恪當太子,不過李世民沒聽,114年後劫難應驗。如果李世民能夠聽袁天罡的話,或許唐朝還不會有如此的結局。不過歷史沒有如果。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夫子說歷史 的精彩文章:

此人是遼國最牛大臣,與太后同吃同住,病重時皇帝把他當生父照顧
這個傳奇女人,三位皇帝找了她30多年,至今人們都不知道她的下落

TAG:夫子說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