紙幣收藏講究緣分,更重視學識、修養和經驗
在收藏圈內,最感興趣的話題是「撿漏」,儘管現如今「撿漏」早已成為傳說,但總有人樂此不疲。其實,收藏本身也是講究緣分的,「撿漏」更是可遇而不可求的緣分,其本身就是收藏文化的生動體現。為什麼這麼說?
因為當下「撿漏」已經完全不同於以往那麼多的機遇,不僅僅憑運氣,更要憑「眼力」,這「眼力」就是收藏上的學識、修養和經驗,沒有獨具慧眼,不僅不會有意外收穫,還會錯失「撿漏」機會,老話說「撿漏,總是留給有準備的人」。
第一套人民幣5萬元
所以,「撿漏」是一種精神文化,是個人對生活與生命價值的感悟,也是一種心靈與歷史文化的碰撞和自我尋根的過程。
資深藏家說,收藏依靠的是知識,積累的是經驗,判斷的是價值,欣賞的是美感,增長的是才智,敬奉的是自然傳承的希望,分享的是人類智慧的結晶,然後才是夢想的變現、財富的積累。
民國紙幣—中華書局版法幣券壹圓「紅牌坊」
紙幣承載者記憶,是一種價值儲存。紙幣收藏是對一段歷史的挽留,每一張紙幣無論品相新舊、年代遠近、面值大小,相對於當下都是一件承載著時代變遷和興衰信息的歷史文物,是對一個時代經濟、文化、科技印跡的考究,也是收藏者與歷史文化超越空間的情感交流和對話。
紙幣收藏的過程是一種緣分,比如「撿漏」,浩瀚人海里,偏偏與你相遇,說明古物是有靈性的。因此,收藏是對美的發現和發掘,而不是擄掠和佔有,恰如芳華紅顏,貴在曾經賞識,互訴衷腸。
第三套人民幣10元樣票
要想做一個真正的藏家,不僅看重藏品的「面值」,更要重要重視藏品的內在價值,重視藏品做承載的歷史文化信息,從中感悟傳統文化,提升審美水平,在紙幣收藏的過程中,增進學識,怡養性情,享受精神的愉悅,這也是一種收藏效益最大化。


※八大山人-朱耷書法繪畫冊頁擷英
※畫家王世貴藝術感悟錄:石魯「以神寫形」和陸儼少「胸無成竹」
TAG:元迪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