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韓少功、蘇童、龔曙光現身上海書展 暢談《日子瘋長》

韓少功、蘇童、龔曙光現身上海書展 暢談《日子瘋長》

關於20世紀的文學回望暨《日子瘋長》暢談會現場

《關於 20 世紀的文學回望暨暢談會》8月18日在上海書展舉行。發布會上,散文集《日子瘋長》作者龔曙光與韓少功、蘇童共同探討了自己的寫作緣起,以及他們對故鄉的認識。

龔曙光先生是一位出版人,《瀟湘晨報》創辦人,也曾是一名商人。但本著對文學的追求和品位,他在散文集《日子瘋長》一書中記錄下了了生活中許多點點滴滴,以文學的視角回望20世紀。《日子瘋長》面世以來引起廣泛關注,龔曙光先生栩栩如生地描繪了自己故鄉的那些人物,使人雖未親臨,但已然充滿嚮往。

《日子瘋長》作者龔曙光

《日子瘋長》凝聚了龔曙光對家鄉,對童年生活的回憶。他說道,人們經常會忽略身邊最親近的人,通過這些文字記錄下你認為最熟悉的人,關注你認為最不需要去體諒、去關注的人,他們的歷史值得銘記。

而對這樣一部凝結了深厚感情的作品,韓少功對龔曙光筆下悲憫的情懷,對小人物、卑微的生命的關切印象深刻。韓少功認為,20世紀文學有一個很大的主題,即從普希金等一批作家開始描寫底層的生活,同時採用民眾的語言、藝術等手段來進行表達。在此書中,作者悲憫的情懷便繼承了這樣的傳統。龔曙光筆下的父親、母親、乃至一個乞丐都讓人讀罷念念不忘。韓少功表示,「最為優秀的作家能靠非常平凡的事物把讀者抓住,寫出大氣象。什麼花哨的手段都不要,寫最普通平凡的、卑微的小事,這很讓人欽佩。」

蘇童從小生活在城市,與龔曙光筆下的農村生活存在差異。但他講到自己讀這部作品,一方面能回憶起青少年時期那些已然逝去的夥伴、親人,同時還有一種移情和代入感。書中描繪的湖南農村與農村青少年生活能讓人讀來感同身受,這是特別驚喜的閱讀體驗。蘇童說,「有人認為人物寫難寫,其實是因為他記憶中那個人物是不豐滿的,扁的,抽象的,儘管有豐富的技巧、很好的本事,但依舊無法把一個空洞、無趣的人變得有趣。從這個意義來說,特別豐富的記憶有時候會導致特別豐滿的文字,特別豐滿的記憶和文字才有可能帶來這麼豐滿的形象。」

在創作此書的過程中,龔曙光很自然地寫到了自己的故鄉,父母和親人。在他看來那是生活中最熟悉的,支撐一個人生命主體的回憶。因而在創作過程中,這些生命中最底色的東西很自然就浮現在腦海中。

韓少功認為,我們作為農耕民族,故鄉是一個很重要的情結。然而我們廣義的故鄉是一種回望:回望我們自己的初心,回望我們的童年、親人,生命最開始的那個地方,回望生命中那些最初的、美好的、純真的印象。換句話說,就是指心靈的故鄉。

蘇童

蘇童講到,托爾斯泰曾說一個作家無論怎麼折騰,寫來寫去終究會寫到童年。童年在什麼地方,是什麼時候?答案便是故鄉。作家在剛剛開始寫的時候,就是以故鄉為寫作依託,故鄉的人與事便是他寫作資源。每個人在寫作的某一個時期和狀態,必然有這樣的創作出現。如今,人們對故鄉的看法較往日已有了區別,正如一句流行語,「我在哪裡故鄉就在哪裡」。如今天很多一線城市的年輕人,講到「故鄉」會覺得比較遙遠,是父輩們出生的地方?曾經固化的祖籍現在開始移動起來,故鄉究竟能帶來怎麼樣的故事?未來的一代青年怎麼看待故鄉,這些將會是今後很有意思的命題。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騰訊大申網 的精彩文章:

還在說梅西涼涼?如何出線?逆襲方案看這裡!

TAG:騰訊大申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