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全國人大的「數字革命」:法規實現電子報備 憲法監督將有利器

全國人大的「數字革命」:法規實現電子報備 憲法監督將有利器

2017年,緣於多位公民向全國人大常委會提出的審查建議,多部存在問題的地方性法規、地方政府規章和「兩高」司法解釋被修改或停止執行。

目前,全國人大常委會正積極推進一項數字工程,力圖讓「規範性文件備案審查」更信息化、智能化,磨礪這把憲法賦予各級人大及其常委會的監督「利劍」,堵住「立法放水」的漏洞,保證國家法制統一。

8月初,為加快「備案審查信息平台建設」,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工委在廣州舉辦平台建設現場推進會。這項工程將建起一張法律的「電子天網」,未來所有新制定的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司法解釋等規範性文件都將通過平台實現「電子報備」,這將有助於及時掌握全國各類規範性文件的底數和全貌,更加便捷地開展審查工作。

這次會議也是人大備案審查系統首次全國性會議。「備案審查信息平台建設」這項工程的動因、規劃、進度和遠景,第一次完整展現在公眾面前。

從紙質備案到電子備案

全國法律法規的底數有望摸清

什麼是「規範性文件備案審查」?

根據法律規定,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司法解釋應當報全國人大常委會備案。

部門規章和地方政府規章報國務院備案;地方政府規章應當同時報本級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備案;設區的市、自治州的人民政府制定的規章應當同時報省、自治區的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和人民政府備案;

規範性文件涵括範圍極廣,制定主體不同,有可能會出現規定之間互相「打架」,違法上位法甚至違反憲法的問題,備案審查的目的就要保證國家法制統一,保證中央令行禁止,保障憲法法律實施。

「現在,請發送簡訊,由廣州市人大常委會報備文件。」

8月2日上午,廣東省人大常委會會議廳,在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工委備案審查信息平台建設現場推進會上,廣東省人大常委會負責備案審查的工作人員正在大屏幕上演示如何利用信息平台,快速完成設區市規範性文件報備工作。

一分鐘不到,接到簡訊通知的廣州市人大常委會就將《廣州市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於促進廣州國際航運中心建設的決定》向省人大常委會成功報備。

「進展的確讓人振奮」,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工委副主任張勇看完廣東備案審查信息平台演示後說。根據立法法要求,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規章應當在公布後的三十日內報有關機關備案。

之前,規範性文件備案基本上都是紙質報備。紙質備案接收文件數量多、報備流程耗時長,「遲報、漏報現象時有發生,任務相當繁重」,全國人大從事備案審查工作的一名工作人員說。

結果是,除法律外,作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的組成部分,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國務院部門規章、地方政府規章,底數到底多少,長期以來不清楚、不準確。

立法許可權下放 給法律監督增壓

備案審查急需提高應對能力

2004年,全國人大常委會在法工委下專門設立備案審查機構。此後多年,通過溝通協商,督促制定機關糾正的法規、司法解釋累計有上百件。

但一名人大備案審查系統的負責人坦言,很長一段時間,備案審查系統在人大立法工作隊伍中人數最少,「有的省有,有的省幾乎沒有」,地方對備案審查工作認識並不到位,備案審查制度也不夠完善,備而不審現象不同程度存在。

不久前,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就甘肅祁連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生態環境問題發出通報,明確指出《甘肅祁連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條例》將國家規定禁止的10類活動縮減為3類,在立法層面存在為破壞生態行為「放水」等問題,令人驚詫、發人深省。

另一方面,由於立法體制改革,地方立法主體大幅增長,維護國家法制統一帶來的難度明顯加大。

2015年立法法修改賦予設區的市以地方立法權。截至目前,地方立法主體從之前的80個增長為354個,備案審查工作任務明顯增多,維護法制統一的責任更加重大,加強備案審查工作顯得更加緊迫。

2017年9月,在廣西南寧舉行的全國地方立法工作座談會對下一步備案審查工作提出了「有件必備、有備必審、有錯必糾」的明確要求。

原則上講,只要規範性文件的制定主體屬於人大監督對象,其制定的規範性文件就應當納入備案審查範圍;要通過主動審查、被動審查、專項審查等方式加強備案審查工作,做到件件有處理、有結果、有回復;對於違反憲法法律的規範性文件,要堅決糾正。

要做到「有件必備、有備必審、有錯必糾」,通過備案審查信息平台建設提升備案審查工作能力,成為必然的選擇。

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工委副主任張勇坦言,地方立法權下放後,新賦予立法權的地方立法積極性會逐漸增長,對人大備案審查系統而言,只有3-5年的空窗期來加強備案審查制度和能力建設,通過信息化提升備案審查能力。

兩年前啟動信息平台建設

廣東已率先與全國人大實現對接

未雨綢繆。實際上早在2016年上半年,備案審查信息平台建設這項「數字工程」就已經啟動。

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工委經過3個多月的調研,向全國人大常委會領導提交報告,建議大力推進備案審查信息平台建設,實現備案審查工作跨越式發展。

2016年7月19日,全國人大常委會領導作出批示,同意加快建設備案審查信息平台。年底,全國人大法規備案審查信息平台開通運行。同時,全國人大常委會積極推動各省區市建立健全省級備案審查信息平台。

廣東是較早完成省級平台建設的省份之一。2016年11月,廣東省人大常委會規範性文件備案審查信息平台投入使用。目前,廣東省級信息平台縱向聯通全國人大和省市縣三級人大,橫向聯通廣東「一府兩院」,並率先與全國人大法規備案審查信息平台實現了對接。

廣東省人大常委會提供的數據顯示,2016年平台投入使用以來,省人大常委會接收報備的規範性文件共186件。平台累計收到的備案報告、公告、規範性文件文本、說明等報備材料超過1300多份,全都是在平台「一鍵報備」完成。

廣東人大平台已經能夠做到智能識別文件類型,將文件自動歸類到對應的文件項中。

根據備案業務流程,規範性文件報備後,由省人大常委會辦公廳進行登記、審核,審核通過後,進行備案,再分發給各委員會進行審查。

其他一些省份也在省級平台中引入人工智慧審核,通過關鍵字檢索,主動查找備案的規範性文件中是否存在重複上位法、與上位法衝突等問題。

法律規定,規範性文件的報備均有時限,廣東的平台還據此設置了遲報預警。紅色燈表示規範性文件超過法定時間報備,綠色燈表示在法定時間內報備。平台有備案預警功能,可查看所有超時報備的規範性文件。

平台建設初具成效

法規底數基本摸清 審查效率初步提升

兩年來,備案審查信息平台建設初具成效。

2017年底,全國人大常委會首次聽取並審議備案審查工作情況報告。法律法規等規範性文件的底數也在報告中具列。

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工委主任沈春耀介紹,1949年以來現行有效的行政法規(755件)、司法解釋(710件)和1979年授予地方立法權以來現行有效的地方性法規(截至2016年12月31日10244件)已經按照統一的格式標準全部上傳至備案審查信息平台。

不過,據南都記者了解,截至2017年11月,還有2740件部門規章,9160件地方政府規章,尚未完全實現電子備案。

全國人大常委會的要求是,2017年1月1日以後新制定的地方性法規逐件開展電子報送備案,今後新制定的行政法規、司法解釋也將逐件開展電子報送備案。

有了法規電子備案,審查的效率也開始提速。

法規等規範性文件電子備案後,全國人大常委會和地方人大常委會通過主動審查、被動審查和專項審查三種方式開展審查工作。

「主動審查」——即依職權主動對報送備案的法規、司法解釋、規章等進行的審查。

2017年,全國人大常委會在主動審查中發現,民事訴訟法司法解釋中有關拘傳原告和被執行人的規定,與民事訴訟法關於拘傳「僅限於被告」的規定不一致。經溝通協調,制定機關主動作出處理。

「被動審查」——即依據國家機關、社會團體、企事業單位和公民個人提出的審查要求或者建議,對有關規範性文件進行審查。

2016年以來,全國人大常委會收到近千條社會公眾和人大代表提出的審查建議。這些建議提出,《婚姻法司法解釋二》第24條關於「債權人就婚姻關係存續期間夫妻一方以個人名義所負債務主張權利的,應當按夫妻共同債務處理」的規定,導致不少人離婚後「被負債」,引發諸多爭議和社會問題。經多次溝通協調,2018年1月,最高法對該司法解釋作出修改。

目前,廣東人大網首頁已經開通「規範性文件審查要求和建議」入口。有關國家機關、組織和公民可以在線提交審查要求或者審查建議。

據了解,這些審查要求和審查建議,將由省人大常委會辦公廳或法工委進行登記,按職責分工分發給各委員會。有關委員會經徵求意見、提出初步審查意見、同制定機關溝通說明後,提出書面審查意見。制定機關採納意見的,審查終止,有關委員會向提出要求的單位或者公民反饋意見,並根據工作需要向社會公開;制定機關不採納意見的,則啟動撤銷程序。

「老百姓的法治意識越來越強,以後提出審查建議的人可能越來越多,我們能不能妥善作出處理,這是我們面臨的挑戰。」張勇說。

「專項審查」——即為貫徹重大決策部署、配合憲法法律實施、落實執法監督及回應社會關注,有重點地對某方面或某領域的規範性文件進行審查。

2017年6月,甘肅祁連山的問題曝出後,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工委對有關自然保護區的地方性法規開展專項審查,並於同年9月致函各省區市人大常委會,要求對涉及自然保護區、環境保護和生態建設的地方性法規進行全面自查和清理。

目前,各地正緊張有序開展清理工作,已有100多件地方性法規作出修改或者廢止。

「過去幾十年,我們主要是解決法律有沒有的問題,而現在已經到要解決法律好不好的階段了。」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工委副主任張勇在廣州推進會上指出,如果沒有備案審查信息平台這個基礎,憲法法律監督制度難以高效實施。

國家法治建設的奠基石

建設國家法律法規數據已具備條件

南都記者了解到,目前全國人大常委會正抓緊推進所有立法主體在備案審查信息平台上互聯互通。年底前首先要實現所有省級信息平台與全國人大互聯互通;隨後還要實現省級信息平台在本行政區域內互聯互通。

備案審查信息平台應該是國家和各省區市「兩級建設、多級使用」,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工委法規備案審查室主任梁鷹解釋。

下一步,全國人大常委會還要推動地方政府規章的清理和規範報備,推進人大備案審查信息平台與政府法制部門互聯互通。

在此基礎上,各省區市還要啟動省級法規規章規範性文件資料庫建設。這一資料庫將服務於各省區市法治社會建設和憲法法律監督職能,對於國家法律法規資料庫建設也是重要基礎。

張勇提出,要不斷豐富信息平台的應用功能,不能讓辛辛苦苦建立的平台變成一個「黑盒子」,要增加更多立法服務功能,開放給更多人使用。

藉助備案審查信息平台,全國人大常委會將搭建國家法律法規資料庫,向全社會提供權威、準確、完整、及時更新的法律法規數據信息。

就在最近,2018年7月1日,香港特別行政區律政司宣布,「電子版香港法例」成為香港地區法律唯一官方出處。

過去,紙張版本的法律才是官方法律文件,但紙質版的文書更新不及時。1997年香港推出的「雙語法例資料系統」雖然可供公眾通過互聯網使用,但系統中的法例資料僅供參考之用,並不是法定文書。

「電子版香港法例」正式運行之後,公眾可以從資料庫中直接列印具法律效力的法例文本。

法律法規實現電子化並及時更新,這是國家法律法規資料庫將要承擔的任務。

「現在,建設國家法律法規資料庫已具備條件。」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工委副主任張勇介紹,我國有明確的立法主體,有法定的備案要求,各類立法數量有限也可預測,通過備案審查信息平台已經實現平穩有序電子報備,下一步開展國家法律法規資料庫建設可謂水到渠成。

國家法律資料庫建設一期力爭年底完成

二期將實現立改廢釋過程數據化

法律電子化是世界各國法制建設通行做法。

德國從1969年就開始謀劃,當年聯邦司法部牽頭成立專題小組,研究法律電子化問題;1973年,德國議會通過法律電子化議案。到1985年,聯邦司法部委託成立Juris公司,建立核心法律資料庫、司法資料庫(判例庫)、部門規章資料庫。三大資料庫提供權威、準確和完整的數據信息。

在我國台灣地區,官方性質的法規資料庫在2001年投入使用,是公眾查找台灣地區法律文本的主要途徑。

「法治其中一項基本要素,是讓大眾能夠便捷獲取法律文本。在現今互聯網時代,具有最新資料以及可靠檢索功能的法律資料庫,是法治社會不可或缺的。」香港特別行政區律政司有關人士說。

據悉,國家法律法規資料庫一期建設將納入憲法法律、行政法規、司法解釋、地方性法規等數據資源,並通過鏈接方式將國際條約、港澳法律納入資料庫。

資料庫二期建設還將納入國務院部門規章、地方政府規章,同時將法律法規「立改廢釋」過程數據化。

「現代意義上的法律應該像一條河流,要能夠看到『立改廢釋』全過程和背後反映的社會關係變化。」張勇在會上說

據悉,二期建設將提升資料庫智能化水平,實現法律即時更新。

「這將成為我國法治建設的一塊奠基石。」張勇說。據介紹,國家法律法規資料庫一期力爭在今年年底前完成。

文南都記者吳斌吳璇實習生郝麗華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