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化 > 篆刻課程(9):篆刻的內容

篆刻課程(9):篆刻的內容

這是本套課程的第9課,主要講篆刻的內容。

有的朋友說,這有啥啊,不就是刻幾個字嗎?主要是刻名字啊,刻齋號啊,刻幾句吉祥話啊什麼的。其實,關於篆刻的內容遠沒有那麼簡單,我們還是以來楚生先生的《然犀室印學心印》為線索把入印的內容仔細說一下。

一、字體範疇下的入印內容

印的內容,不外二大類,即書與畫,亦即文字與圖像兩個方面,傳統以文字作內容的比較多,圖像的較少,間有文字與圖像兩者結合在一起的,如龍虎、龍鳳姓名印,四靈姓名吉語印,以及姓名生肖印等等,內容非常廣泛。印面內容不外乎兩大類,要不就是文字,要不就是圖畫,也有文字與圖畫結合的印,傳統的印文字印多,我們作業中布置的秦印、漢印、名家印,多是文字印,這裡就不舉例了,圖畫印少,但也是自周代就出現過的,比如:

篆刻課程(9):篆刻的內容

(周代即有的圖案印)

當然,也有其他圖案的,如圖:

篆刻課程(9):篆刻的內容

(古印里的圖案印)

也有一部分印,既有文字也有圖案,如漢印里的四靈印、龍虎印等,如圖:

篆刻課程(9):篆刻的內容

(漢印里的文字圖案合一印)

在圖案的裝飾之下,這些印章已變成了圖文並茂的精美藝術品。來楚生也有大量的圖案肖形印(這是他最擅長的方向),我們也舉例來說一下:

篆刻課程(9):篆刻的內容

(來楚生的肖形印)

除了簡單的肖形印之外,來楚生把肖形印的形式多樣化了,如在同一方印里放多個生肖,或者講述一段故事:

篆刻課程(9):篆刻的內容

(來楚生的肖形印)

如上,「戲獸」一印,一個瘦小的老頭拉著一個巨大的野獸,正在戲耍,形神兼備,維妙維肖。

篆刻課程(9):篆刻的內容

(來楚生的圖畫印)

上圖中,顯然是一家人,納涼閑話,老太太坐在椅子上,兒童在戲耍,牛羊則在一旁,多麼像是樸實的民風民俗。

篆刻課程(9):篆刻的內容

(來楚生的四格繪畫印)

再看這一套印,共分四方,每一方中,有人物,有配字,文字說明是:1、天黑鳥飛高,老奶奶手拄拐杖上民校;2、路上碰見青年小阿苗,把他嚇了一大跳;3、老奶奶還是回去吧,這樣黑的天你怎能看得到;4、傻瓜,老奶奶因為看不到所以才去上民校,浙江民歌。四方印,直接講了一個宣傳民校,掃文盲的故事。

以文字來講,一切文字,都可入印,不僅限於篆文一體而已,宋代以八分入印,元代以蒙古文、楷書入印,清代以滿州文入印,以開先例,且在傳統上是有時代風貌而能別開生面的作品,尤其是楷書、八分印,渾、雄、庄、重,落落大方的風格,實不少遜篆文,與秦漢篆文印同是傳統中的優良範例,他如唐、宋、金、元官印,九疊文印等,盤旋摺疊,但求平滿、勻稱,流入板刻、獃滯之境,成為傳統中的渣滓。只要是文字都可以入印,不僅僅是篆書可以,宋代就開始有隸書(八分)入印,到了元代以蒙古文入印,楷書入印,到了清代又以滿州文入印,總之,各式各樣的字體都可以入印,只是,在篆刻這個領域,還是以篆書為主,我們目前所學習的篆刻,也基本以篆書入印為主,但是初學者在學習過程中,要對整個篆刻史中所有的入印文字形式有所了解,並從中尋找有益於篆刻的元素。

篆刻課程(9):篆刻的內容

(宋印:內府圖書之印)

宋代開始的九疊文印(其實更早,只是更早時疊筆不明顯),已略開工藝化獃滯風氣,但正因為工藝突出,也有典雅氣質。

篆刻課程(9):篆刻的內容

(元代押印)

元押印里,楷書、行書入印已是常態,形式獨特,但已失古雅風貌。

篆刻課程(9):篆刻的內容

(元印:太尉之印用八思巴文)

篆刻課程(9):篆刻的內容

(明印監督陽朔脩恭軍務監軍道關防)

到了明代,疊文印更盛,工藝之風更盛,藝術感更差。

篆刻課程(9):篆刻的內容

(清滿文和漢文並行的印:皇后之寶)

清代政府多用滿文,因此滿文走入官印,工藝水平極高。

因此,傳統不是盡善,有好的,也有壞的,而且不是一成不變的,一時代興盛,一時代衰退,是隨時代文化的改變而改變的,內容因隨文化而改變,這是很自然的。歷史發展過程中,隨著時代文化的發展,篆刻藝術形式也會隨之變化發展,每個時代又都有其流行風氣,初學者要細讀篆刻史,明白各種印風的各取之處,不斷汲古出新。

要改變的內容,首先要能推陳出新,陳的傳統,不盡都可用,先須熟識傳統,哪一種對新內容能吻合,可以採取,哪一種不合,盡可摒棄不用,例如元人押印,在當時,內容可說是新的,它就不用白文,專用朱文,這不過僅舉一端而已,他如線條的肥、瘦,風格的雄健和秀整,都須善於取捨,創出新的風貌,今之新內容、新風貌,也就是未來的傳統。新形式的出現,經過歷史的檢驗之後,會積澱下來,慢慢將之有益於文化的元素留下來,而相對落後或不適合篆刻藝術的元素,會為眾多的篆刻人選擇揚棄。

文字體裁很多,前在篆與刻中以大略提過,此處不再重複,總之,無一不可入印,主要是安排得宜,篆、刻俱臻神化,都能創作出好的作品。他如龍書、穗書、雲書、龜書等等,所謂十八體、三十二體,文字既屬杜撰,形體又甚繆妄,篆先不立,遑談鐫刻,好奇從事,只會徒勞無功。

在中國古代的璽印發展過程中,形成了專門用於璽印的璽印文字體系,比如戰國時期的六國古璽文字(又隨國別有不同的印風形式:楚系官璽的白文十字界格,字形參差,印風浪漫,像楚國的金文和簡帛書;齊系官璽也多是白文,但界格卻較少,字形要比楚官璽端正,變化多,大印樸拙大氣,有的正方形印面有「上出」,燕系官璽則白文謹嚴整飭,有邊欄無界格,朱文多長條印,風格率意;晉系官璽則多為璽等。)摹印篆適合秦印的形式,漢代的繆篆適合漢印的形式,魏晉的懸針篆、唐宋以來的疊篆已漸漸為文人篆刻所揚棄,而代之以元朱文的《說文解字》小篆文字體系

以上說的是文字字體入印的內容。下面再說字體以外的入印內容。

二、文學範疇下的入印內容

主流的入印文字大致內容為以下幾種:

1、姓名印、字型大小印。這一類印,就是人的姓名,或者字,或者號,或者自己給自己取的一些別名之類的內容,全從印主決定,這是篆刻內容的主流。如:

篆刻課程(9):篆刻的內容

(明代汪關刻陳繼儒印)

這是典型的名章,是明代篆刻家汪關給自己的老師陳繼儒刻的名章,四字漢白文印印式。

篆刻課程(9):篆刻的內容

(齊白石:三百石印富翁)

齊白石給自己起的名號,三百石印富翁,自誇自贊洋洋得意自己有那麼多印石。

2、齋號、堂號、室名印

篆刻課程(9):篆刻的內容

(趙之謙刻:二金蝶堂)

趙之謙給自己的書齋起的名號:二金蝶堂,他自己的邊款里記述說:「二金蝶堂,述祖德也。舊有此印,今失之矣。既刻就,乃為銘日:旌孝子,七世祖,十九年,走尋父。父已歿,負白骨。啟殯宮,金蝶飛。二金蝶,投懷中。表至行,大吾宗。遭亂離,喪家室,剩一人,險以出。思祖德,惟下淚。刻此石,告萬世。」這顯然是一個傳說故事啊。後來趙之謙的印譜就叫《二金蝶堂印譜》。

篆刻課程(9):篆刻的內容

(丞相李泌齋館印端居室)

這是唐丞相李泌的齋館端居室的齋館印,這是歷史上有記載最早的齋館印。

3、鑒藏印。即用於收藏物上鈐蓋的印章,圖書收藏,字畫收藏,古董收藏章均屬此類。如:

篆刻課程(9):篆刻的內容

(陳巨來刻大風堂珍藏印)

這是陳巨來給著名畫家張大千刻的鑒藏印,大風堂是張大千的堂號,但這並不同於堂號章,其作用就是鑒藏。

篆刻課程(9):篆刻的內容

(王福廠:會稽孫伯繩平生真賞)

王福廠刻給孫伯繩的鑒藏印,所謂平生真賞,換了種說法,就是收藏的意思,有鑒定的意思。

4、詞語閑章。如吉語,如詩詞名句,如名人名言等均可入印,這些詞語或出自四書、五經、《楚辭》,或出自漢賦、唐詩、宋詞、元曲……或出自民俗、俚語,總之,只要能夠表達自己的思想感情,什麼樣的詞語都可以放到印章中來,但前提是雅正不墜三俗。如:

篆刻課程(9):篆刻的內容

(吳昌碩刻:一月安東令)

吳昌碩曾經做過一個月的安東縣令,因此他刻了兩方同文的印章,紀念和自嘲自己短暫的為宦生涯。

篆刻課程(9):篆刻的內容

(黃牧甫刻:古槐鄰屋)

古槐鄰屋是黃牧甫平生刻的最後一方印,原因是他的故居有一棵碩大的槐樹就在祖屋的附近。

還有許多可以入印的內容,當然還有很多,但主要內容就是這些。

明代著名印人沈野在《印談》中說:「印雖小技,須是靜坐讀書,凡百技藝,未有不靜坐證書而能入室者。」學篆刻是個複雜的過程,所涉及的內容當然也極多,僅印面內容一項就相關甚多,對於初者來說,讀書提高自己的修養極其重要,篆刻門類大致包括如下內容:

篆刻課程(9):篆刻的內容

(篆刻涉及的內容)

今天我們討論入印內容,其實涉及的內容相當複雜,技法之外,一個篆刻人還需要相當好的文化修養,方才保證自己的入印內容雅正而不低俗,蘊含足夠的文化元素,作品由此成為優秀的篆刻藝術作品。

(【篆刻課程】之9,部分圖片源自網路)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談藝錄 的精彩文章:

《說文解字》第40課:在古代,這些現在經常吃的蔬菜叫什麼名字呢
讀印:初學篆刻,千萬別小看了朱簡的這一方「又重之以修能」

TAG:談藝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