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劉瑩:尋「天然」法 逐「有機」夢

劉瑩:尋「天然」法 逐「有機」夢

攝影|舟度影業

「劉瑩:瀋陽水木田園有機農業發展有限公司創始人」

從心出發 學成歸來

劉瑩,瀋陽水木田園有機蔬菜有限公司創始人,從事農業23年。農業種植是她一直的愛好,所以她早年前往日本深造,學習有機農業專業。畢業後,又在日本從事與農業相關的有機產品種植研究,積累了大量的一線經驗。

在日本深造的日子裡,她心裡一直惦念著祖國的農業發展,希望能夠為中國有機農業做出自己的貢獻。2011年,她終於帶著掌握的資源和技術學成歸來,投入到中國的有機蔬菜種植事業中。她興奮地說:「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價值,我能夠為國人做的事情就是把有機蔬菜種好,讓老百姓受益。這也將是我一輩子的事業。」

攝影|舟度影業

立足「有機」 「起點」推進

何為有機蔬菜?主要是它種植模式的獨特性。有機蔬菜的種植模式是遵循自然規律和生態學原理,採取一系列可持續發展的農業技術,協調種植平衡的;是無農藥、無激素、無化肥、無添加,非傳基因的;是一種比種植綠色蔬菜更嚴苛,也更健康的種植方式。有機蔬菜的生長周期是普通蔬菜的1.5-2倍,而產量卻只有普通蔬菜的1/2到1/3。這種嚴苛的條件,使得有機蔬菜註定不會成為我國主流的種植方式。但是,隨著國人的生活條件日益提升,對食品安全的要求也越來越高,無污染、無化肥農藥殘留的有機蔬菜受到更多的喜愛。有機食品被譽為「朝陽產業」,具有廣闊的市場。

談起有機蔬菜的前景,劉瑩表示,從2011年回國到現在,我感受到人們對這種蔬菜的渴望和需求是越來越大的。我國農業發展的基礎雄厚,也給有機蔬菜種植提供了「肥沃的土壤」。她認為,就如同中國的改革開放一樣,有機蔬菜的規模種植研發也需要從一個點開始,由點到面,再逐步輻射全國。而她,就是想做這個「起點」。

圖|水木田園基地

取之於天然 用之於地豐

在種植的過程中,面對有機蔬菜出現的病害蟲害,水木田園通常會用一種「天然」藥劑--忌避劑。這種藥劑80%-90%來自於食品,用食品當中的特殊成份對病蟲害產生特殊的趨避治療效果。因此,以此法種植出的有機蔬菜,從種子到果實,每一個環節都來自於食品,源自於天然,也源自於土地。

劉瑩和她的團隊深耕農業,他們了解土地,懂得土地。她對土地懷著無限的感激:「對於我們來說,最重要的就是感恩土地。在有機蔬菜的種植中,也一向本著取之於土地,還要回饋土地的理念。一切使土地豐厚之物,也皆取天然。」

圖|水木田園基地

有機素食 碰撞火花

隨著水木田園有機蔬菜的種植基地的不斷壯大,相繼合作的企業亦絡繹不絕,在此期間,劉瑩也不斷地尋找著有高標準、重社會責任的良心企業。

讓她最為感動的、印象最深的就是與「素為天」的合作。初識張連帥,劉瑩與接待其他訪客一樣。但是在交流中,她意外發現「素為天」的經營理念與自己的非常契合。雙方很快就從建立了長期的合作友誼。

「做素食的企業我見過很多,但是如此高標準的要求,認真的操作,把最健康的素食提供給大眾,「素為天」是第一家。」她欽佩地表示,「能夠真正意義上把健康帶給素食消費者;還能夠預見健康食品發展的走向,將即將出現的問題解決在萌芽之中,是我最佩服「素為天」的地方。」

圖|素為天

成績斐然 再尋推廣

現在的水木田園有機蔬菜的種植基地是集科技研發、有機種植、銷售、物流於一體的有機農產品現代化生產企業。基地佔地面積130餘畝,有高溫大棚7個,普通大棚39個,年銷售農產品500餘萬元。公司主要產品是有機番茄,還有其他特色有機蔬菜40大類90多種,所有蔬菜均取得有機產品的認證並嚴格按照有機認證要求實施生產。短短的幾年裡,劉瑩完成了多項農業技術開發和革新,穩定了有機農業生產,成績斐然。

當然,這一切並非一帆風順。她在建設這一基地,推廣有機蔬菜的過程中,也遇到各種問題。從初期的資源問題,到底該選址在哪裡種植;到中期的人員問題,怎麼樣才能尋找到合適的員工,把一整套種植技術一絲不苟運用,並且分毫不差的執行下去;再到後期的資金問題……她都以自己對有機種植的熱忱、健康服務大眾的決心、先進的種植技術一一解決了。

而今,她正在努力尋求是一個強有力的契機去宣傳、去科普,希望有效地讓有機蔬菜走進大眾視野里,讓國人更了解有機蔬菜的健康理念。「讓人人吃上健康、安全的有機蔬菜,是我一直為之努力的目標」,她如是說,也始終不渝地如是做著。

攝影|舟度影業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素儒堂 的精彩文章:

《大學》中的十句經典名言,內涵深刻,影響深遠!
《金剛經》精華十句,句句充滿智慧,值得收藏!

TAG:素儒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