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非洲豬瘟疫情頻繁爆發,中國科學家有了最新回應

非洲豬瘟疫情頻繁爆發,中國科學家有了最新回應

科技日報記者 李麗雲

據農業農村部新聞辦公室19日發布的信息顯示,從8月3日至15日,我國在遼寧瀋陽、河南鄭州、江蘇連雲港市三個相隔很遠的地區,接連發現三起非洲豬瘟疫情。「非洲豬瘟」一時間成為熱詞。

諸多疑問也紛至沓來:三起疫情之間有無關聯?後兩起是否與8月3日首次在瀋陽發現的非洲豬瘟有關?爆發非洲豬瘟的原因是什麼?疫源到底在哪裡?為何近日各地頻頻暴發非洲豬瘟?是否做好妥善處置?有無傳染人的可能性? 如何預防與治療?應對非洲豬瘟疫情,養殖戶需要注意什麼?非洲豬瘟發生後,市場上的豬肉是否可以放心購買食用?

圍繞公眾關心的問題,8月21日,科技日報記者採訪了中國農業科學院哈爾濱獸醫研究所豬傳染病研究室主任兼豬烈性病創新團隊首席科學家仇華吉研究員和中國動物衛生與流行病學中心相關專家。

不威脅人類健康

疫情溯源緊鑼密鼓

「三起疫情似乎不是各自孤立的,可能存在直接或間接的聯繫,但目前還未找到確切的流行病學證據。從時間順序看,不能完全排除後兩起與瀋陽疫情的相關性。」仇華吉分析說。

「關於非洲豬瘟傳入我國的途徑,以及三起疫情相互之間的關係,農業農村部正組織業內專家開展溯源求證工作。」中國動物衛生與流行病學中心相關專家告訴科技日報記者。

非洲豬瘟(簡稱ASF)是由非洲豬瘟病毒感染引起的一種急性、熱性、高度接觸性傳染病。世界動物衛生組織(OIE)將其列為法定報告的動物疫病,我國將其列為一類動物疫病。非洲豬瘟對人不致病,不是人畜共患病。但豬感染後,發病率和病死率可高達100%。

基因測序結果顯示,引起我國本次非洲豬瘟疫情的毒株為基因II型,部分基因序列與喬治亞2007株和俄羅斯伊爾庫茨克2017株的相應序列完全一致。

仇華吉介紹:「我國原本是非洲豬瘟非疫區,爆發非洲豬瘟的原因:一是有非洲豬瘟病毒(強毒株)從境外傳入;二是所有豬都沒有針對非洲豬瘟病毒的特異性抗體(目前無商品化的非洲豬瘟疫苗可用),不能夠抵抗非洲豬瘟病毒的感染;三是養豬從業人員缺乏對該病的臨床和病理方面的知識和經驗,生物安全防控意識不強;四是疫情防控措施可能還有漏洞,如在限制疫區和高風險地區豬只流通和轉運等方面。」

仇華吉強調,目前對疫區已進行有效處置,如對病死豬進行焚燒、深埋等無害化處理,對疫區進行隔離、封鎖和消毒等,「幾乎不存在非洲豬瘟感染人的可能性,迄今也沒有感染人的報道。」

感染家豬病死率高

建議養殖戶盡量杜絕散養

飼養過程中,防止生豬與傳染源接觸,可有效預防該病發生。東歐國家防控經驗表明,非洲豬瘟疫情主要發生在生物安全水平較低的散養戶和小規模養殖場(戶),應盡量杜絕散養方式。對於有一定設施條件的養殖場,應盡量做到自繁自養和全進全出,近期應盡量避免引進生豬。如需引進,則應該隔離觀察至少15天。

杜絕用未經高溫消毒處理的泔水、食物殘羹直接飼餵生豬。多項研究表明,食用被病毒污染的泔水是非洲豬瘟傳播的重要途徑之一。1957年和2007年分別發生於葡萄牙和喬治亞的非洲豬瘟疫情,均由國際航班或者輪船產生的廢棄泔水,直接飼餵生豬而引起。

非洲豬瘟對環境耐受力非常強,可長期在自然條件下、以及血液、糞便等污染的豬圈中保持感染力,因此嚴格執行清潔消毒措施很重要。但非洲豬瘟病毒不耐熱,因此可通過蒸、煮、燒方式消毒。某些種類的蜱是非洲豬瘟傳播的生物媒介,一些吸血昆蟲能夠將病原從一個場帶到另一個場,因此建議豬場定期殺蟲。

仇華吉特別提醒養殖戶:「了解一些有關非洲豬瘟的知識,非常時期,不要從外面引豬種購豬,不要從外買肉和肉製品入場,減少人員出入,少參會、少出差、少聚餐,出差人員返場要隔離1-2天,控制車輛物料入場,謝絕推銷人員進場,發現疑似病例立即隔離、送檢、上報,密切關注鄰近地區和周邊豬場疫情狀況。可以將防控級別提升至最高水平。」

目前沒有有效疫苗

嚴控感染豬調運是當務之急

「非洲豬瘟的傳播方式很多,包括發病豬和感染豬的排泄物、分泌物、豬肉及其製品以及污染的運輸車輛、飼料、人員、衣物、鞋子等,特別是感染豬的調運會加速疫情的時空傳播,是疫情跨區域傳播的主要因素。」仇華吉說。

目前還沒有有效的非洲豬瘟疫苗和治療方法,只能通過撲殺和無害化處理及嚴格的生物安全措施來消滅和防控該病。

我國是世界上最大的生豬養殖國和豬肉消費國,為防止疫情擴散,仇華吉建議高度重視非洲豬瘟防控,形成多部門聯動機制,建議中央領導協調衛生防疫、檢驗檢疫、交通、出入境、公安等多部門聯合進行非洲豬瘟的防控;建立多道防線和多級屏障,在疫點周圍3公里範圍內撲殺所有生豬並無害化處理,對豬場進行全面消毒,對排泄物進行無害化處理;在疫區外圍設立檢驗檢疫站和消毒站,控制動物運輸車輛的移運,對出入的人員和車輛進行消毒;在疫區、受威脅區及周邊地區開展疫情篩查、防控措施準備和知識普及工作,同時要注意對野豬和蜱的監控,形成多部門聯防聯控機制,最大限度地阻滯疫情傳播;各豬場應建立嚴格的生物安全制度,並嚴格執行。

我國曾一度流行南豬北養,在東北大規模布局養豬場,非洲豬瘟疫情的出現給靠外調生豬供給當地豬肉消費的省份敲響了警鐘。

目前,國家只要求高風險區不能調往低風險區,「我國生豬等各種家畜調運途中的檢疫監控是否是空白?」

針對記者的疑問,仇華吉說:「禁止跨省調運很難,但亟待完善目前的跨區域生豬調運系統:運輸工具不能敞開式,要全封閉、空氣過濾;不能隨意停靠,不能隨處丟棄病死豬和排泄物;要設專業補給消毒點;要安裝GPS,做到全程可監控、可追溯;調運隊伍要專業化、職業化,並納入國家食品安全監管體系。」

來源:科技日報 文中圖片均來自網路

編輯:左常睿

審核:王小龍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科技日報 的精彩文章:

創新供給不足、槓桿率過高,萬億級環保產業遭遇發展陣痛
全球試管嬰兒已超800萬;有瑕疵的鑽石可做量子中繼器

TAG:科技日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