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極端高溫肆虐全球,日韓43℃、北極圈32℃,人類還能去哪

極端高溫肆虐全球,日韓43℃、北極圈32℃,人類還能去哪

來源:公眾號【海外眼】

今年夏天,從西雅圖到西伯利亞,北半球的大片土地都被無情的炙烤著。

18場山火席捲加州,雅典沿海地區也被肆虐的火災侵襲(造成91人死亡)。

英國經歷了四十年多年未遇的持續高溫少雨,美國多地發布高溫預警,西南部地區的氣溫更是飆到了49攝氏度。

日本也遭受熱浪襲擊,東京的氣溫史無前例地升至40°C以上,僅東京地區就有超過5000人因中暑而入院,全國已有約125人喪生。

中國也沒能倖免,除了南方的酷熱,連東北那旮沓都體驗了一把三十七八度的高溫,要知道,很多東北人家裡可是沒有空調的......

真的是熱skr人

就連北極圈都出現了罕見的30多度高溫(朋友們注意,是北極圈,不是北極)!

雖然北極熊並不像前兩刷屏朋友圈的文章里說的那麼慘,但是暴熱天氣對於環境的影響仍然無法忽視。

全球範圍的持續高溫天氣攪得全世界都不得安生,這一次,在極端氣候面前,人類終於做到了人人平等。

大家暖才是真的暖

從美國氣象學家詹姆士·韓森在1988年第一次提出全球變暖的理論開始,幾乎地球的每個角落都有暖化的跡象。

全球表面溫度在1880至2012年間平均升了0.85度,並且過去的三個年代,一個比一個暖。

這種狀態一直持續到了現在,全球多地,尤其是歐洲、中北非、美國阿拉斯加和西西伯利亞,2017年的冬天都要比2016年的冬天暖很多。

到了今年夏天,高溫、熱浪更是成了為了新聞報道里的常見字眼。

GIF

通常來說,高溫熱浪是指持續多天35℃以上的高溫天氣,這種情況本來十分少見,現在卻變得越來越頻繁。

頻繁的高溫必然帶來頻繁的災害。

今夏瑞典因為高溫山火頻發,大火都蔓延到了北極圈,斯德哥爾摩5月的平均氣溫就達到了16.1℃,比通常年份偏高6℃。

當地的氣候學家說,在過去的一百萬年之中,這樣的事情只發生了3次。

北極的狀況更慘,冰山的加速融化,冰川的大面積消融都使得北極生物的生存環境岌岌可危。

根據美國發布的一則數據:2007年,北冰洋的海冰覆蓋率最低值為29%,但是到了2012年,這個數據就下降到了24%,現在更是一年不如一年......

更可怕的是,北極作為地球的「空調」,影響的並不僅僅是北極本身,冰川消融的直接後果就是海平面上升,地勢較低的地方都會被海水淹沒,離北極多遠都沒有用。

今夏的高溫也在全球範圍內造成了重大的人員傷亡,無論歐洲、美洲還是亞洲,中暑的人數都遠超往年,死亡人數也在頻頻刷新紀錄。

僅僅韓國一國,僅僅在7月22日至28日期間,溫熱病患者就多達1015名,其中15人死亡。

更可怕的是,全球變暖並非只是溫度上升這麼簡單,酷熱之後,還有嚴寒、還有暴風和海嘯。

科學家早就警告說,隨著地球變暖,天氣模式將變得更狂暴。

這會大範圍的改變極端天氣事件發生的頻率和模態,很多以前幾十年甚至幾百年不曾出現的自然災害,以後都會變得稀鬆平常。

高溫「炙烤」全球經濟

除了人員傷亡,巨大的經濟損失也足以讓人類開始正視現在的問題。

我們來看一組數據:

據德國各州政府的估算,2018夏天德國大面積的高溫酷暑已經造成了超過10億歐元(約合人民幣78.3元)的損失。

美國西德克薩斯棉花帶近一半的作物狀況不佳或極差,很多農民預計約有四分之一的土地不會收穫任何東西。

根據國際穀物理事會發布報告:由於關鍵種植區的作物正面臨不利氣候因素,預計2018年至2019年全球糧食(小麥和粗糧)總產量將同比下跌2%,約為20.59億噸,為三年最低位。

除了農業,養殖業很慘,前腳剛熱死了兩萬多斤魚,後腳海參也跟著遭了秧。

持續的高溫,導致遼寧省養殖海參大面積死亡,據統計受災面積95萬畝,損失產量6.8萬噸,直接經濟損失68.7億人民幣。

聯合國曾警告稱,到2030年,氣候變化可能會使全球經濟損失高達2萬億美元以上。

77%的國家會更加貧窮,特別是緯度低的國家。

另外,全球變暖還會對多項產業造成直接影響,持續的高溫將迫使一些行業縮短工作時長或進行調整,從而影響各國GDP。

特別是農業、採礦業、石油和天然氣以及製造業,而這些行業又都是新興經濟體中最常見的行業。

能源的負荷也變得前所未有的強烈。

這麼熱的天氣,很多人都表示命是空調給的,那麼空調的命就應該是電給的了。

據報道,受持續高溫天氣影響,8月3日北京地區電網最高用電負荷達到了2356萬千瓦,山東、河北的用電負荷也超過歷史極值,分別出現了800萬、600萬千瓦用電缺口。

據統計,我國中東部地區省份在今年夏季的降溫負荷,基本上佔到了全年電負荷的40%-50%左右。

未來的挑戰清晰可見

三年前,各國在巴黎立誓要將全球平均氣溫相對工業化前水平的升幅控制在「遠低於」2°C的範圍內,但是很明顯,泡湯了。

最近幾年,溫室氣體的排放量再次上升,煤炭需求更是出現了四年來的首次增長,全球對石油和天然氣項目的投資也在增加。

許多地方逐漸減少了對風能和太陽能等可再生能源的補貼,核能雖然清潔又好用,但是在很多人心中仍然屬於高危能源。

脫碳這件事情,本來就很難,想全世界一起干,就更難。

對於發展中國家來說,飛速發展的一個必要代價就是能源需求的飆升。

2006年至2016年,新興經濟體蓬勃發展,能源消耗隨之增長40%,煤炭(無疑是污染最嚴重的化石燃料)的使用量更是以每年3.1%的速度上升。

鋼鐵、水泥、農耕、運輸和其他經濟活動佔到了碳排放量的一半以上。

從技術上說,這些活動要實現脫碳比實現清潔發電的難度更大。

從管理上說,當一個行業習慣了一種能源模式,就很難擺脫對它的依賴,既得利益集團也不會那麼輕易的就放棄到手的蛋糕。

所以改變,可能是一個非常漫長又瑣碎的過程(自19世紀工業革命之火點燃以來,英國到2017年才迎來首個無煤日),只是留給人類的時間卻不那麼充足了。

不過,雖然面對各種各樣的問題,公眾對於全球變暖的關注度仍然在提升,觀念也在改變。

去年在38個國家開展的一項民意調查顯示:61%的人認為氣候變化是僅次於「伊斯蘭國」恐怖分子的重大威脅。

儘管川普帶頭退出了《巴黎協定》,但是美國民眾還是很清醒,許多州和城市都表示會繼續堅守這個約定。

網友製作的讓川普能看懂的全球變暖視頻

在霧霾籠罩的中國和印度,關於治理霧霾的請求和反思也越來越多。

總之,目前看起來,似乎人類還有能力應付全球變暖帶來的危機。

但是,一旦氣候變化突破地球環境承載能力的「閾值」或稱「臨界值」,全球的生態系統就可能突然從「中性」或「有益」轉向「有害」。

當鋪天蓋地的災難席捲而來,我們每一個人都無法獨善其身。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海外眼 的精彩文章:

巴基斯坦剛剛變天,「巴鐵」以後還「鐵」么?
莫斯科房價27年上漲126萬倍,比世界盃可刺激多了

TAG:海外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