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魯迅為什麼會說出「漢字不滅,中國必亡」的言論?原因竟是這樣!

魯迅為什麼會說出「漢字不滅,中國必亡」的言論?原因竟是這樣!

說到魯迅,相信大家都不會陌生,他是近代著名的文學家,他的作品在語文課本中一直存在,他的一些話也被許多人當做座右銘,魯迅的文學成就很高,他的文學作品在文學史上產生了深遠的影響,魯迅的筆就是他的武器,他用文字來寫揭露事物的本質,他一生的作品都是用漢字來書寫,但是在他人生的後期卻堅決要廢除漢字,甚至說出漢字不滅,中國必亡的驚人言論,原文開篇便是這八個字,魯迅先生繼續解釋說「因為漢字的艱深,使全中國大多數的人民,永遠和前進的文化隔離,中國的人民,絕不會聰明起來,理解自身所遭受的壓榨,理解整個民族的危機。」

1934年8月,他在《漢字和拉丁化》一文中寫道:「不錯,漢字是古代傳下來的寶貝,但我們的祖先,比漢字還要古,所以我們更是古代傳下來的寶貝,為漢字而犧牲我們,還是為我們而犧牲漢字呢?這是只要還沒有喪心病狂的人,都能夠馬上回答的」,「漢字不滅,中國必亡」這八個字,現在看起來不可思議,不過在當時的情況看來,魯迅說出這句話就不難那麼理解了,民國時期的人,文盲居多,像魯迅一樣有文化有知識的人,他們受「優越論」的影響較為深刻,認為國外之所以強大,很大一部分是因為有著先進的知識,所以一定要推陳出新,接受新思想,學習新文化。

漢字的信息量大,信息量高,常常被我們視為優點,但從信息學角度說,是有很大的局限性的,當時的字還是繁體字,繁體字的筆畫繁瑣,和字母比起來更是難得多,當時我國的文盲非常多,漢字的書寫又過於繁瑣,無可否認,方塊漢字的掃盲難易程度比26個字母差太多了,在那個激進的年代,激進的魯迅先生為了救亡圖存,提高全中國人的文化水平,他認為最簡便的方法莫過於在全國去除繁瑣的方塊字,使用表音且結構簡單的拉丁文,廢除漢字只是他提出的眾多解救中國的方案之一,而這個方案,在今天看起來是不可理喻的,因為事實已經向我們證明,漢字生生不息,而且每個中國人都以方塊字為驕傲。

當年魯迅先生感慨中國人與「前進的文化隔離」,其重點並不在於漢字的複雜,而是因為普及率太低,現在一些地區仍然有很多中國人在使用當年的繁體字,但其文化也是先進的,某些國家使用英文、法文等拉丁語系,但其文盲率卻遠遠超過中國,我們相信,用古人上千年的智慧結晶凝結成的漢字將會沉穩自信的方式對接現代文明,對此,你怎麼看?魯迅為什麼會說出「漢字不滅,中國必亡」的言論? 原因竟是這樣!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眼淚一涌心頭 的精彩文章:

漢獻帝無奈退位後,才得知南方的劉備已登基,當時的獻帝會怎麼想
廣島原子彈的製造者,60年後來到廣島,說出一句話令中國人欽佩!

TAG:眼淚一涌心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