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真的是貴人語遲?這2類家庭的孩子說話幾乎都很晚,中了趕緊改

真的是貴人語遲?這2類家庭的孩子說話幾乎都很晚,中了趕緊改

文|慢媽

在老家帶樂樂的時候我發現,身邊差不多年齡的孩子,開口說話的時間差別很大。有的一歲多就可以說兩字的詞語了,還有的快兩歲了還只會叫簡單的「爸爸媽媽」。孩子說話早的家庭自然很開心,每天一個勁地逗孩子再多說些,而說話晚的家庭自然就很著急。這時候老一輩人就會說「別擔心,貴人語遲嘛」。其實,這句話在我看來就是一句安慰話,說話晚反而比說話早要好?怎麼想道理也不通嘛。

不過據我的觀察,一般說話比較晚的孩子都來自這兩類家庭。如果有中招的,就趕緊改。

跟孩子太有默契,照顧過於周到的家庭

我就曾有類似的教訓。因為我常待樂樂身邊,樂樂的一個眼神一個表情我都能猜出來他要什麼,所以往往他還沒張口,我就把東西遞過來了。後來一想不對啊,如果我總是「超前」替他做事,他不就沒有必要張嘴說話了嗎?

當時樂樂已經一歲兩個月,可語言還是停留在喊「爸爸媽媽」的階段,而這些詞他九個月的時候就會了。於是我就開始裝傻,他要我幫忙的時候,如果指著蘋果「嗯嗯」兩聲,我就裝作聽不懂「寶寶指著蘋果乾什麼呀?是要吃嗎」他只有說「吃」了,我才把蘋果遞給他,同時說「以後寶寶想要什麼了就說,不說媽媽可不知道」。就這樣「強迫」他說話,也告訴爺爺奶奶樂樂說了才能給,慢慢他就開始從嘴裡蹦詞兒了。

沉默不語,跟孩子交流少的家庭

曾在一篇文章里看到,一個留守老人獨自一人把孫子帶到七歲,每天只是沉默地坐在門口吸煙,孩子自己跑來跑去玩。入小學時老師發現,孩子的身體非常靈活,腦袋也非常聰明,可就是語言表達能力不好,說話時磕磕絆絆要想半天。這其實就是因為,在一到三歲這個語言發展的關鍵期,孩子在外部沒有接收到足夠的語言刺激,導致辭彙量匱乏。

孩子學說話的前提得是大量地聽,想會說就得多聽。

如果把「說」比作從杯子里把水倒出來(會說),那「聽」就是先把杯子里裝上水。在孩子聽到了足夠多的辭彙以後,他才可以琢磨這些詞的用法,才會慢慢學著用起來。不跟孩子多交流就想讓孩子多說話,相當於沒米就要下鍋做飯,自然困難重重。

如果孩子是由老人帶的,而老人又不愛說話,可以讓老人常給孩子放兒歌聽,也能增加孩子的辭彙積累,幫助孩子早說話。

你家孩子說話早嗎?

-----------------------

孩子到底在哭什麼?孩子拉肚子是消化不良?如何判斷孩子是否該補鈣了?孩子挑食不吃飯是什麼原因?1歲真的必須斷奶嗎?寶寶怎樣才能長高些?

如果你有這些育兒困惑,

請關注企鵝號:【育兒秘籍】。做心裡「有底」的媽媽!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