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帶孩子滿世界忙活:營地教育規範發展要跟上腳步

帶孩子滿世界忙活:營地教育規範發展要跟上腳步

一放暑假,北上廣那些中產以上家庭的孩子們就要離開父母滿世界忙活起來:他們中有的人要飛到美國某個百年老牌營地,與來自世界各地的孩子們一起游泳、划船、秀英語;有的則會組個團,飛往歐洲某個文明古城,做一番實地考察;留在國內的,有人在千島湖修葺一新的美式營地里進行著團隊拓展訓練,或是在西雙版納穿越原始森林……(《中國新聞周刊》2018年第31期)

夏令營又被稱為「營地教育」,有人估算,這個眼下只有兩三百億元的市場,將在未來5到10年內,暴增至4000億元。理由則是隨著教育消費升級,中產家庭為子女投入的能力和意願都在與日俱增。

營地教育起源於美國,已經有150多年的歷史,但在中國,營地教育直到上世紀90年代才開始走向大眾化。2016年教育部等11部門聯合發布的《關於推進中小學生研學旅行的意見》,則成為行業發展史上一個具有里程碑意義的關鍵節點,意見的出台推動各類資本和機構蜂擁而至,掀起了營地教育的發展熱潮,使得產業發展進入爆發期。

但野蠻生長也成了眾多從業者對行業現狀的一致評價。營地教育是一個難以快速複製快速擴張的行業,僅就營地資源而言,美國3億多人口,擁有1.2萬多個營地,我國僅青少年就有2億多人,但是營地資源卻遠不及美國。營地的軟體條件,比如管理者的服務、輔導員的素質差距更大。這就構成了營地教育發展的重要瓶頸。

據中國營地教育聯盟的調查,行業內有66%的機構都是在最近3年內才創立或涉足該領域。營地教育,類似於旅遊,但又不僅是旅遊,它的本質仍然是教育。事實上,很多營地教育的舉辦者並不具備相關資質和能力。學校、培訓機構、旅行社,或者互聯網從業人員、全職媽媽等都參與了進來,教練、輔導員的培訓的速度遠遠跟不上行業擴張的速度。同時,營地教育表現出顯著的季節性,一年僅有兩三個月時間,導致機構不願意聘請全職工作人員,也就更難保證營地教育的品質乃至於基本的安全。

目前對營地教育的監管也存在巨大的空白。在國內,創業者只需去工商局註冊一個公司就能開張營業,甚至沒有明確對應的管理部門。其中可能存在巨大的安全風險。前不久,北京趣動旅程夏令營就爆出教官猥褻女童的事件,「用成人話術引誘12歲女孩,凌晨3點坐在床邊摸女孩的臉,甚至把雙胞胎妹妹帶到監控死角強吻」,讓人不寒而慄。

營地教育的目標是為孩子覓得一塊擺脫課堂教育桎梏的天地,幫助參與者實現生理、心理、社交能力以及心靈方面的成長,培養孩子的領導力、團隊精神和溝通能力。如果不提高營地教育的規範性和透明度,保障教育品質以及安全,資本的快速湧入就會上演掘金狂歡,不僅無法實現營地教育的初衷,還可能產生系列惡性事件,對行業發展帶來深遠的不良影響。

對於家長來說,對營地教育的追捧更要保持理性,須知讀萬卷書行萬里路的路徑有很多種,營地教育是一個不錯的選擇,但不是孩子成長的全部,更不是一門必修課。家長跟風式選擇營地教育,而優質的營地教育產品又難以及時補充,自然有大量劣質的營地教育產品渾水摸魚,導致行業的野蠻生長。

撰文/楊三喜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青評論 的精彩文章:

「全腦靈動」的迷信背後是家長們的教育焦慮
孩子們又在雙胞胎溺亡的海灘游泳,僥倖是最致命的暗流

TAG:中青評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