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極凍土突然解凍過程加速溫室氣體釋放
科技
08-22
科技日報記者 房琳琳
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資助的新研究發現,北極永久凍土帶預期的融化及溫室氣體釋放的實際情況,可能會被一個鮮為人知的突然解凍過程所加速。這種突然解凍將發生在某種類型的北極湖之下。
NASA官網報道稱,這種北極湖也被稱為熱岩溶湖,當深層土壤中的大量冰融化成液態水時,會形成熱岩溶湖。湖泊中的水會加速凍土沿海岸融化,並以比逐漸解凍更快的速度,擴大湖泊的大小和深度。
通過計算機模型和現場測量的結合,沃爾特·安東尼和美國、德國的國際團隊發現,這種突然解凍超過此前對永久凍土帶來的氣候變暖影響的兩倍,與逐漸解凍相比,突然解凍過程讓凍土中儲存的古碳釋放量增加125%到190%。
更重要的是,在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確定的未來變暖情景預判中,即便人類減少全球碳排放,仍可能發生突然解凍導致的大量甲烷釋放。對氣候的影響可能意味著在21世紀中期,永久凍土中的甲烷將湧入大氣層,而目前的氣候預測並未考慮這一點。
北極地區的冰凍土壤中,儲存著世界上最大的有機碳天然庫,隨著地球氣候繼續變暖,碳已經開始深入大氣層,這是微生物醒來並消化曾經冷凍有機物質的結果。一旦解凍,永久凍土中的土壤微生物就會將碳轉化為溫室氣體二氧化碳和甲烷,然後進入大氣並繼續導致氣候變暖。
NASA為期十年的「北極-北方脆弱性」研究項目領導者、阿拉斯加大學凱特·沃爾特·安東尼說,「我們不需要等待二三百年,幾十年內,永久凍土碳釋放量就將達到頂峰。」


※簡單生物操控複雜動物:寄生蟲不感染也能控制宿主
※未來的我們,會和城市融為一體
TAG:科普百分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