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從6隻壯大到184隻 透視大熊貓生命奧秘

從6隻壯大到184隻 透視大熊貓生命奧秘

8月19日下午,「熊貓中國·四川主題展」展館入口處的熊貓畫牆奪人眼球。 四川日報記者肖雨楊攝

張志和

國寶大熊貓

8月19日,北京中華世紀壇一樓專題展廳內,布展人員正在緊張布展。儘管布展還未完成,但現場已能強烈感受到被「滾滾」包圍的氛圍。8月21日,「熊貓文化 世界共享」2018(首屆)中國大熊貓國際文化周系列活動中之一的「熊貓中國·四川主題展」將在此拉開帷幕,成都大熊貓繁育研究基地是該展覽的支持單位。

一支由成都大熊貓繁育研究基地主任張志和率領的「基地小分隊」整裝待發,準備於20日前往北京。不止是「四川主題展」,此次大熊貓國際文化周上,「熊貓中國·四川之夜」、大熊貓國際文化周電影展映等活動中,成都大熊貓基地都可謂「策展」主力。「這次,成都大熊貓繁育研究基地在大熊貓國際文化周上的展示將精彩多多。」張志和說。

展現大熊貓生態科研

8月19日下午,在緊張布展中的「熊貓中國·四川主題展」現場可以看到,展區樣貌已基本成型,隨處可見憨態可掬的「滾滾」們。

主題展分為「我們在這裡出生」「我們在這裡發現」「我們從這裡出發」「我們在這裡回歸」「我們在這裡生活」幾大板塊,分別展示四川大熊貓生態、科研,四川大熊貓發現歷史回溯,大熊貓對四川精神氣質傳播的承載,四川對大熊貓的保護以及四川生態旅遊,大熊貓與川人的關係幾大內容。而作為支持單位,成都大熊貓基地為這次主題展帶來了扎紮實實的「硬貨」,特別是在展現大熊貓生態、科研的「我們在這裡出生」板塊。觀眾在這個區域可以了解大熊貓生命的奧秘,通過圖文形式,形象直觀地看到大熊貓懷孕、產仔、育幼的過程。

張志和介紹,從1972年開始,中國大熊貓陸續出訪美國、日本、英國、法國等國,無論是中方還是外方,都希望這些大熊貓能得益於發達國家的先進科學技術,在人工圈養條件下順利繁育後代,「孰料,希望年年落空。」

「圈養大熊貓人工繁育存在『三難』,即配種難、懷孕難、育幼難,這『三難』一直困擾著中外科學工作者。」張志和說,通過幾十年的努力,成都大熊貓繁育研究基地先後解決了諸如大熊貓出血性腸炎防治、精液冷凍、人工授精、雙胞胎育幼及親仔鑒定等眾多關鍵性技術難題,並通過各項科研成果轉化應用,極大提高了大熊貓飼養繁育水平,建立了全球最大的大熊貓人工繁育遷地種群,「研究基地的大熊貓也從最初的6隻,壯大到現在的184隻,展現了成都和四川在大熊貓保護工作上所作的重大貢獻。」

這些頂尖科研技術,也將在「我們在這裡出生」板塊中展現給普通觀眾。

三大文創「新動作」

除了極為亮眼的科研技術成果,在「熊貓中國·四川主題展」上,成都大熊貓繁育研究基地的「網紅大熊貓」也將以「視頻+圖文」的方式出現在粉絲們眼前。

「更有現場直播哦!」研究基地工作人員介紹,屆時,熊貓頻道將以直播和點播等方式展示大熊貓們的日常生活。

在本次大熊貓國際文化周電影展映活動中,影城將用美陳的方式對成都大熊貓繁育研究基地提供的宣傳畫冊、禮品、徽章、帽子、票根等大熊貓元素的文創禮品進行展示。「活動期間購票觀影及參加影城活動的觀眾可以獲得禮品。」主辦方介紹。

「通過十餘年的探索與嘗試,成都大熊貓繁育研究基地與眾多優秀企業、組織、藝術家開展合作,在音樂、出版、影視、舞台劇、文化藝術展覽及互聯網社交媒體的傳播、公共空間的大熊貓文化建設等文化領域初露鋒芒。」張志和說,這些成果也將在此次大熊貓國際文化周上擇優呈現。

據了解,目前,成都大熊貓繁育研究基地正計劃在文化領域發起三大「新動作」——

今年起開展中國大熊貓的全球巡展,主要面向「一帶一路」國家和地區,計劃在5年內走遍20個國家和地區,覆蓋1500萬受眾;

與咪咕文化簽署全面戰略合作協議,首期合作開發大熊貓IP形象及相關產業,並舉辦成都國際熊貓音樂節;

與騰訊開展合作。8月17日,國內首家「熊貓國際藝術中心」在成都大熊貓繁育研究基地正式開館,吸引全球目光,同時,騰訊宣布認養研究基地一隻出生於今年6月16日的雄性大熊貓,並為其取名「耀 耀」。張志和介紹,這項合作,擬將在該公司的拳頭產品中植入大熊貓元素,形成推廣合力。

「這些新的探索,也將在這次大熊貓國際文化周上向大家介紹。」張志和說。

四川日報記者冉倩婷雷倢

訪談

成都大熊貓繁育研究基地主任張志和:

大熊貓保護科普教育迎來新階段

「1999年是一個分水嶺。」成都大熊貓繁育研究基地主任張志和說,大熊貓的科普工作也是隨著時代的變化而演進的,「1999年開始,我們開始借鑒國外經驗,把單純的動物園遊覽,上升到公眾保護的層面。」

在世紀之交,中國的動物保護教育,開始醞釀一場新的變革。在成都近郊,以黑白萌物大熊貓為載體,「教育旅遊」的理念開始興起,成都大熊貓繁育基地開始走進學校、社區和各個保護地。在與美國的大熊貓繁育研究長期合作項目中,中國多個動物園開始進入新的動物教育階段。

而隨著大熊貓越來越成為全球矚目的焦點,這種黑白相間的中國國寶,逐漸成為一種文化符號。「2008年奧運會前後,研究基地開始有了『IP』意識。」張志和說,在與全球多個頂級機構合作後,以大熊貓為主角的紀錄片與出版物開始越來越多地出現在大眾視野。「我們從三十年的熊貓科研和保護教育經驗出發,希望能從技術里提煉出『底蘊』,用品牌聚合的力量,反哺到大熊貓保護工作中來。」現在,成都大熊貓繁育研究基地從在線直播、文創周邊、展覽等各個方面,探索文化傳播之路,而下一個嘗試,將是「大熊貓國際音樂節」。

隨著中國首屆大熊貓文化周即將開幕,四川的「熊貓名片」再次走到台前。「作為全球大熊貓最主要的棲息地,在未來,我覺得四川應當在大熊貓的研究保護以及文化傳播方面,都擔負起應有的責任。」張志和說,以此為起點,期待著以保護大熊貓為肇始點的動物保護、文化傳播,在未來更加常態化,「不僅僅是一周,還應是一月,一年,年年。」

華西都市報-封面新聞記者楊雪

成都大熊貓繁育研究基地講解員陳林:

講解串起「緣、源、願、垣」四大主題

「這將是我第一次在成都之外講解大熊貓。」8月19日,成都大熊貓繁育研究基地講解員陳林正認真準備首屆中國大熊貓國際文化周的講解。對這位「身經百戰」的講解員來說,8月21日在「熊貓中國·四川之夜」主題活動上的講解,將是一次全新的經歷。

新在何處?「以往在成都,更多的是大熊貓的科普講解,而這次的講解是圍繞4個『yuan』字展開。」陳林所說的4個「yuan」字,是「緣、源、願、垣」,依次代表著大熊貓作為外交使者、創意靈感、鏡頭焦點、傘護物種的4個身份,也是講解的4個主題。這樣的講解還是第一次。

在講解「緣」主題時,將回顧各國政要與大熊貓的「情緣故事」。比如在去年,研究基地的大熊貓「夢夢」「嬌慶」亮相德國柏林動物園,標誌著中德大熊貓保護研究合作項目的正式啟動。陳林說,講述這些故事,是為了讓來賓們了解作為「外交使者」,大熊貓如何搭起中國與世界溝通的橋樑。在「源」主題,陳林將講述成都IFS「翻牆大熊貓」作品、春熙路熊貓巴士、三環路熊貓綠道的靈感來源。通過這些故事,來展現大熊貓作為藝術家靈感的繆斯,成就經典設計,裝點人們生活的方方面面。「在『願』主題,我們將展示三代新華社大熊貓攝影家鏡頭下的作品。」陳林說。

在最後一個主題「垣」,陳林將展示四川在大熊貓科研保護和野化放歸等方面取得的成績。比如一代代四川「熊貓人」披荊斬棘,接連破解圈養大熊貓人工繁育「配種難」「受孕難」「育幼難」三大世界性技術難題;以及四川在大熊貓保護區建設、大熊貓國家公園規劃、大熊貓野化放歸實驗的探索與努力等。

新還體現在講解方式上。「此次講解基本全是面對圖片,講解的方式就必須更生動。」陳林表示,將在講解環節中加入更多肢體動作,比如模仿飼養員用竹竿吊著食物的餵食動作、甚至大熊貓吃東西時的萌態等,讓來賓有身臨其境的感覺。 四川日報記者 雷倢 冉倩婷

原標題:從6隻壯大到184隻 透視大熊貓生命奧秘(華西都市報)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綜合快訊早知道 的精彩文章:

上海:「溫比亞」才過境 氣象部門密切關注「蘇力」
痛!「混社會」染毒癮得艾滋 聽!吸毒者自我救贖的心路歷程

TAG:綜合快訊早知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