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店大亨」Ian Schrager的中國表達如此東方美看見設計187
在他之前
從來沒人敢這麼做酒店
在過去的這30年間,他重新「發明」了酒店
從傳奇夜店老闆到精品酒店之父
他就是
「酒店大亨」——Ian Schrager
「創建一家大酒店的秘訣是一加一等於三」
——Ian Schrager
早年的他特立獨行,鄙夷酒店行業「商場連鎖」式的設計方法,他不僅在酒店行業引入了"夜店思維",他引起的設計風潮讓酒店內的行業大佬無法忽視他的存在。
最新開幕的上海艾迪遜酒店The Shanghai EDITION,便是他沉浮人生的精彩縮影。七個關鍵詞,帶你探秘上海艾迪遜酒店,領略「酒店大亨」Ian Schrager所打造的上海一流的酒店建築。
1
大堂交際
「We are social people, we like to meet people, we like to have fun.」
酒店提供了城市社會結構的一種表現形式。就像好玩的派對永遠會是下一個一樣,Schrager認定在酒店行業中,經驗主義一點都不重要,需要打開敏銳的觸覺並發現市場空缺,而一間好酒店在於經營一種獨特的生活理念。一間酒店也總是在尋找一類特定的人群,這就像是氣場相投的戀愛關係。
進入大堂引入眼帘的便是天花板中央高懸著的吊燈,弧度完美的金屬精巧地承托起耀眼奪目的球形燈體,猶如一顆璀璨的珠寶,牢牢地抓住賓客的眼球,令整體空間添了一份親密溫暖的居家氛圍,據說這是由法國建築與裝飾設計大師Eric Schmitt特別定製的。
關於Ian Schrager大堂交際的想法,要追溯到1987年,他的第二家酒店Royalton以「大堂社交」為核心,即讓酒店大堂成為招待賓客或者大眾活動等聚會的新場所。
來到上海艾迪遜酒店,當走入酒店Grand Lobby大堂時,你便會對「大堂社交」深有感悟。貫穿空間的寬大沙發、深木色包裹的超高天頂,還有醒目的視線中心的吧台……腳步所踏到的任何角落,都是充滿親切感,彷彿可以隨時停下來,坐著喝一杯。
當然了,客房區域仍然需要私密和安靜的氛圍,否則會給客人帶來住在酒吧里的錯覺。設計師當然早就把空間私密與開放的問題考慮在列,看似毫無任何阻隔的整體空間,通過深木色走廊和門框的營造而引導人們走入安靜私密的客房區域,而眼前便是辦理入住的前台。
而今,創造精品酒店概念的這個男人反而說:「精品酒店的概念變得毫無意義。」彷彿酒店行業的預言家,任何事情落入俗套和被大眾效仿就意味著需要尋找新的出路。他說:「酒店的大堂就像客廳,好酒店應當收集一個城市所有最好的娛樂、酒吧和餐廳,因而讓你不想離開這個『家』。」
上海艾迪遜酒店的入口與紐約艾迪遜酒店的入口極為相似,並非氣派豪奢吸引眼球,而是用燈光塑造明亮的走廊,讓真正喜歡酒店品牌的人步入一種歸屬感。
上海艾迪遜酒店有近乎70%的空間皆是社交型共享空間,總計十個樓層的公共區域包括會議空間Event Space、西餐廳Shanghai Tavern、日餐廳HIYA日矢、中餐廳粵味CantonDisco,以及集合多功能空間且獨具EDITION品牌特色的艾迪遜空間Club Room,兩個Rooftop酒吧、精緻雞尾酒吧Punch Room和一間 Nightclub 叫做Electric Circus電場。而超乎想像的,這其中為鼓勵共享社交設立的酒吧加起來有九個之多,你實在不能沒有來喝一杯的理由!
全日西餐廳Shanghai Tavern位於舊建築電力公司一層,由米其林星級名廚Jason Atherton主理,倡導健康優質的英式西餐。大面積採用白色大理石與深沉的木材料搭配,牆面和吊燈的回形線條依舊延續著歐式古典的韻味,Thonet經典座椅以及黃銅材質的點綴,是空間亮眼的細節。
開放式烹飪廚房區增進客人和烹飪廚師之間的親切感,其中一間黃銅社交吧台位於空間盡頭。
絕不拒人於千里之外是酒店最重要的理念,無論是住店客人還是路過的朋友,都可以大膽進來享受美食。餐廳的另一側入口是古建築的原始旋轉門,充滿歲月的韻味。
相當可愛誘人的甜品Trolly,保留著古典英式餐廳的傳統,服務員會推著它在每一桌前停留,而客人則可以輕鬆地選取自己喜愛的甜品。
位於西餐廳樓上的二層空間為中餐廳粵味,但它有個有趣的名字Canton Disco。然後第一眼看到空間卻絲毫沒有感受到Disco的熱情,而落座吃飯便會意識到原來Disco與空間中的音樂氣場相投,在這光影窗欞的意境中,恍惚間有種蹦著迪吃飯的美妙樂趣。
Canton Disco餐廳的另一側盡頭同樣是一個社交吧台。
餐廳中有六間私密的包間以及酒窖,採用中式青磚塑造拱門的結構,充滿老上海石庫門的聯想。
再上一層來到會議空間Event Room,回字形結構讓四周聯通,為開放的社交客廳。「我覺得,如今個人生活和商務生活之間的界線變得模糊了起來。新一代商務酒店是與人交際、做生意的地方,跟你在鄉村高爾夫俱樂部打球是一樣的。」於是這樣的會議客廳也是從這個理念來出發的。
2
Studio 54
「我鄙夷酒店行業『百貨商場』式的設計方法。」
於是,他大膽的用"夜店思維"顛覆酒店,這得益於Ian Schrager 創建Studio 54的成功經驗。
上世紀70年代,那些沉溺於夜生活的時髦先鋒人士,腦中總是縈繞著Studio 54這個令人著魔的名字。彷彿每個在夜晚尋歡作樂的人都害怕在天亮前老去那般,沒能進入紐約第54街254號的Studio 54舞動一整夜,你就不屬於那時代紐約巨星名流的圈層。
和你一起自拍喝酒的是:青澀時期的邁克爾·傑克遜、波普之王安迪·沃霍、滾石樂隊、伊麗莎白·泰勒、大導演伍迪·艾倫、埃爾頓·約翰、達利、性手槍樂隊、YSL(在這裡發布了著名的鴉片香水)、搖滾變色龍David Bowie、麥當娜……那時候,一句「我去過Studio 54」,比掏出法拉利鑰匙更令人稱羨。
Studio 54門口夜夜人山人海,門檻之高讓人生畏,沒有門衛,老闆會親自選出一千人進入。排在紅繩外的隊伍時而發出一聲驚喜尖叫,那是今晚被老闆選中的幸運兒。在54俱樂部的全盛時期,它逐漸成為了一種名流指標和,午夜音樂跳舞俱樂部文化的強烈代表。雖然僅有兩年的光景,但Studio 54頭一年的收入就有700萬美元。
Steve Rubell在接受紐約的報紙採訪
也就是這一次採訪,引起了警方的注意,巨大數額的逃稅,更是將兩人送進了監獄,同年,54俱樂部的倒閉。
Ian Schrager(左),他們的律師(中),Steve Rubell(右)
出獄之後,Steve 和 Ian 開始計劃新的出路。人生的突破並沒有就此止步,Ian Schrager在1984年再次逆襲,掀起了一場「精品酒店」的革命。
隨著在酒店行業不斷精進,Ian Schrager的思考開始從外而內轉變,從青年時候的霸氣囂張走入中年時代的沉穩內斂,這一轉變也呈現在了他的作品上,於是,一個全情展現他個人理念的酒店品牌EDITION,由Schrager和萬豪集團的CEO Bill Marriott共同創立,成為他人生的又一次轉型。
極致的精細化和簡單化讓EDITION脫穎而出,同時也是高度複雜化和品味化的層次認同。
如今,這股時髦的酒店文化刮到了上海灘,一場新舊交織的錯覺將我們帶回到那個曾經燈紅酒綠的奢靡而風情的老上海。
建築改造與酒店室內設計由如恩設計研究室(Neri&Hu)傾力操刀,「修舊如舊」的理念讓時代的經典美得以延續,同時將EDITION品牌一系列材質和代表元素貫穿其中。
飄過大堂中庭的懸浮森林;歡快的Disco旋律與內斂新粵菜碰撞;深沉木調的Electric Circus電場里搖擺著炫光電音,一系列古典情節和華麗衝撞在酒店內處處皆是,也是Schrager對酒店情趣的全新解讀。
3
個性空間
「我現在同時在設計二十多間世界各地的EDITION酒店,每間都相同而每間都不同。」
如果你認真觀察,會發現從三亞艾迪遜酒店的竹海到邁阿密艾迪遜酒店的熱帶叢林,綠色植物是每一間艾迪遜酒店的基因。
而來到上海呢?從底層的Urban Lobby懸浮森林開始,直到29樓頂層的Roof露台酒吧。露台是被綠色整體覆蓋的植物走廊,搭配著外灘的最佳景觀,彷彿愛麗絲夢遊仙境,有一絲穿越感。
諸多代表著EDITION品牌的元素來自Schrager的奇思妙想,而其中一個便是撞球檯。一樓天光中庭Urban Lobby如巨大的懸浮森林,壁爐和沙發營造出自家客廳的感覺,空間後方便是一個撞球檯,延續著注重娛樂和社交的意圖。
位於五層的多功能艾迪遜空間Club Room,包括放映廳、KTV、社交吧台和撞球遊戲區,這個空間可以說是Schrager為上海艾迪遜酒店特別定製的個性空間。「我必須不斷前進,重塑自己。因為我處在一個戲劇化的行業,必須不斷玩出新花樣。」Schrager說道。於是,他總是絞盡腦汁追求新奇。
4
旋梯
「彷彿一件空間中的雕塑作品。」
位於酒店主樓的第27層的日料餐廳日矢HIYA,同樣由米其林星級主廚Jason Atherton主理,開闊挑高貫穿三個樓層,而空間中的旋轉金屬樓梯則成為最具有EDITION品牌特色的細節。彷彿雕塑一般,將思緒帶回到1920年代的「紐約高檔公寓大樓」中。
沿著扶梯慢慢向上走,來到28層是最早成名於倫敦艾迪遜酒店的精緻雞尾酒吧Punch Room,再上一層則是29層Roof屋頂酒吧,在屋頂酒吧可以俯瞰外灘最佳View。
5
光與影
「在酒店中,每一個細節都是生死存亡的問題。有時候,你也不清楚因為什麼細節而讓你的酒店受到追捧。」
Ian Schrager的空間魔法要追溯到他開拓出八十年代舞廳的旋轉鐳射球的時候,Studio 54成為夜店設計的鼻祖,Brian Thompson 作為燈光設計師,營造出了當時最為轟動的火山、日出、陽光等動態的燈光效果。12 根近 5 米長的垂直燈柱,大屏幕上放著銀河的動態景象,完爆了那些傳統的燈光、音響公司。無疑所有這些細節,都令夜店的客人們為之瘋狂,造就了他的成功。
延續Ian Schrager對空間燈光的極致追求。可以說,材質與燈光是眾多EDITION所共有的品牌認同和品質細節。燈光氛圍的打造足以令空間更多一絲神秘和莊重感。旋轉扶梯向下俯瞰可以看到地面有三個點狀光源,是設計師刻意而為之。這樣的點狀地燈遍布整個酒店空間,營造空間中星星點點的光照氣氛。
空間中處處充滿隱秘的光源,柔和的燈帶。位於六層的水療中心SPA套房用白色的紗簾來分割區域,而紗簾的下方便通過地燈營造綿軟舒適的氣氛。
Spa套房的金屬波紋牆面反射出波光粼粼的光照效果。燈光填充著建築中的每一處細節,光讓每一塊材料都更具質感。
按摩房間內的光線則是通過牆面木板的角度來控制,可以說酒店的燈光皆是經過縝密的思考。
延續倫敦艾迪遜酒店的大堂吊燈裝置,中國艾迪遜酒店大堂同樣是來自法國建築裝飾大師Eric Schmit特別定製的裝置燈,讓空間不僅舒適還充滿藝術氣息。如果你是個注重格調的人,想必來了就不想離開。
6
一條扔毯
「每一家特定的酒店都必須表達出一種時間和地點上的特殊之處。」
在上海艾迪遜酒店中,共計有145間客房及套房。走進房間,簡潔的不能更簡潔了。在Schrager看來房間就是留給休息的時間,而其餘的時間你應該走入社交和人群中。延續所有EDITION品牌的風格,床上一條皮草質感的毯子Throw,告訴你回到「家」了,徹底放鬆吧!無需糾結生活的細節,毯子只要那麼隨手一扔就好。
當三亞艾迪遜開業之後,Schrager便多了一份中國情結,他在定義酒店時強調與特定地點和文化結合。那麼,在中國做酒店,就必須了解中西文化之間的差異和不同的生活習慣,比如中國人不喜歡曬太陽等。這位美國先生對於解決文化難題似乎感到格外有興趣!房間坐擁上海外灘的最佳景觀,而房間中的書冊、牆面的照片裝飾,皆是有著濃濃老上海韻味的舊照片。
衛生間體現著極簡,黑色金屬門框與玻璃、石材搭配營造整體氛圍。「尊重地域文化的差異是很重要的,這會讓人們沒有距離感。」Schrager說道。
7
黑、白、灰
「這就好比在喧囂、混亂的世界裡,靜默設計是對外面世界的解毒劑。」
從2008年金融危機爆發開始,Ian Schrager的設計風格便急速轉向,開始了禁慾系的黑白灰、中性色調,材質也是天然的木、棉麻、皮、絲絨,以及標誌性的白紗簾,讓酒店看起來,極為舒適、溫馨。
直到今天,他為EDITION品牌的設計定調依舊如此。「When you"re in a place that has great style and it"s been done in an effortless kind of way and feels simple, it"s comfortable by definition.」 出於不費力的優雅和簡約的奢侈有著另個代名詞——Good Taste好品味。Schrager繼續調侃的說到:「雖然我現在在中東做設計,也許他們不能理解我的這種簡約。」
-END-
文章轉自奢活
文章、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如有侵權,請聯繫後台刪除
看
見
設
計


※芬迪Fendi的時尚櫥櫃出爐!詮釋了義大利設計的精髓看見設計183
TAG:全球奢侈地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