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同樣是太子,為何會有這麼大差別?最終引發中國史上第1次大內亂

同樣是太子,為何會有這麼大差別?最終引發中國史上第1次大內亂

原標題:同樣是太子,為何會有這麼大差別?最終引發中國史上第1次大內亂


我們經常會說太子之爭,意思就是皇帝的兒子為了皇位進行明爭暗鬥,往往是不折手斷,最終搞得兩敗俱傷或者一方勝出,那必然就會進行逼宮,靠著自己的硬實力坐上皇帝寶座。其實太子就是離皇位只差一步的人,意思很簡單就是皇帝的接班人,國家重點培養的對象。


漢朝成立之初,實行了是分封制和郡縣制兩種制度。郡縣制是沿襲秦朝的,分封制是模仿周朝的,其實他們各有各的優勢。漢朝的異性諸侯王差不多都被劉邦清理乾淨了,頂替上去了就是劉邦的兒子兒孫們,諸侯王雖然比不上漢朝中央,但在漢文帝時期,開放民間鑄錢開始,諸侯王的勢力其實也不容小瞧。


其實諸侯王也有接班人,那就是諸侯國的太子,雖然和漢朝中央的太子都是一樣的稱呼,但他們的差別還是很大了,漢朝中央的太子以後繼承了家業是全國,而諸侯國的太子卻也是那塊屬於此諸侯國的地方,關鍵諸侯國還受到中央節制的。



漢朝中央的太子的靠山是皇帝,而諸侯國的太子的靠山只是一個小小的諸侯王而已。皇帝可以調動全國的兵馬,諸侯王雖然可以養兵,但肯定沒有皇帝的多,所以說如果有那一個諸侯國敢跟皇帝叫板,那就只有是找死的,不過假如是許多諸侯國的話,那就另當別論了。


有一天,漢朝中央的太子劉啟與吳國太子在一起玩棋盤遊戲賭博。本來是兩位公子在一起無聊時的消遣,卻因為都有好勝的心理,導致兩位太子發生爭執。太子劉啟爭執不過,拿起棋盤砸向吳太子,最終吳太子被砸死了。


當漢文帝劉恆知道這件事情之後,也沒有處罰太子。於是吩咐人把吳太子裝進一口棺材送回吳國,但吳王劉濞看也沒有看,又派人把棺材送回了長安,並宣稱死在長安就葬在長安罷了,何必歸葬!,從此吳王劉濞心生怨恨,稱病之後再也沒有去長安朝見天子。



漢文帝駕崩後,劉啟繼承皇位後,聽從晁錯的建議,實行削藩政策。今天說楚王犯了什麼法,削他一塊地,明天又說趙國不按中央的規矩辦事,又拿他一塊地充公。就這樣,搞得諸侯王個個都人心惶惶。

當中央要動吳王劉濞時,其實劉濞早已經開始秘密招募兵馬,隨時準備造反,就是為了報當年皇帝殺吳國太子之仇,吳王劉濞開始聯絡楚國、趙國、膠東、膠西等七個諸侯國,為了就是殺到長安,自己當皇帝。



我覺得漢景帝劉啟如果再等幾年,等吳王劉濞死的之後再進行削藩,也許就不會發生這麼多事情的,關鍵是劉啟太急了,想馬上做出一番大的業績出來,最終就造成了七國之亂,估計他做夢也沒有想到是這樣的結局。


還好當時有周亞夫,他是漢文帝留給漢景帝的一個真正的將軍,目的就是到了關鍵時刻能夠排上用場,周亞夫果然不負眾望,在短短三個月的時間裡就平定了吳楚七國之亂,不愧為真正的大將之才。


這次七國之亂是因為殺吳國太子引起了,但總的來說,這完全是因為漢景帝劉啟造成了,當太子時沒有安分,當皇帝又開始折騰,還好漢朝中央實力強盛,否則就真的永遠處於內亂中的,雖然這場大的內亂歷時很短,但它卻是中國有史以來第一次大的內亂。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成成說史 的精彩文章:

這位大臣官居三公之一的太尉,卻非要當丞相,結果差點被皇上殺掉

TAG:成成說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