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天下 > 蔣校長 | 美國咄咄逼人,中興又當頭一棒,中國能贏得中國製造2025么?

蔣校長 | 美國咄咄逼人,中興又當頭一棒,中國能贏得中國製造2025么?



蔣校長推薦:


中國最大的底氣就是國家的意志和民眾的大國心態。





中美貿易戰鬥得正酣。






中國贏得這場較量,就能確保國家屹立於世界民族之林,為世界作出更大的貢獻;

一旦失利,就得重回世界打工仔的地位,甚至更糟。美國贏得這場較量,就能保住自己的一超地位;一旦失利,則一超不保,而美元喪失霸權地位帶來的潛在危害,美國人根本不敢想。



因此這次說是貿易戰,其實雙方的訴求遠大於一般貿易戰,以至於美國上來就施狠手,先把中興休克,希望起到「殺一儆百」的效果。不過中國也不是善茬,並且已經有了相當實力,也就不再「韜光養晦」,

事實上,你已經是大象了,躲也沒處躲了,乾脆針鋒對麥芒,對等報復!







人們感慨於國人剛自豪的說了「厲害了,我的國」,卻猛然發現中國原來這麼容易被人

住脖子

,有人難免質疑:我們是不是太高調了,引來美國的打擊;或者我們是不是被買辦控了盤?以致留下這麼多Bug。為什麼國家不早點堵上這些漏洞呢?






說「厲害了,我的國」錯了嗎?沒錯。

二戰以來,美國一般領先世界一個代差,而中國的經濟規模當年不如印度,甚至不如韓國。中國的「貧困人口」一度是世界第一。回看中國的工業化發展,真的體會到不易。一般國家可以走輕工-重工-軍工的道路,這樣資金周轉快,民眾生活改善快,但是中國不行。中國抗日戰爭就付出了3500萬人命的巨大代價,剛建國就打了抗美援朝戰爭。

中國人不能被這樣消耗掉,所以建國後的工業化順序是第一軍工,第二重工,第三才是輕工。







回到本題。




總設計師當年判斷一段時間內世界上打不起大戰,要把國民經濟轉移到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的道路上。關鍵是判斷沒有戰爭威脅,

這一次的工業化基本按照輕工-重工的次序走,為了保證快速發展,軍工做出了犧牲。






工業化的梯級,本來就是輕工-重工-科工,次序的倒轉使剛解放的一代人付出提高生活質量的犧牲,

但是抓住了拿到工業化種子的窗口,也抓到了兩彈一星的「防彈背心」,這是一次必須的「倒轉」。







改革開放調整輕工-重工順序後,體會到工業化正常梯級的優勢

,輕工不但快速改善了人們的生活,還使資本快速周轉,迅速積累,而且吸納並訓練了大量的勞動力,到九十年代後期再度發展重化工業時,無論是資本還是工人,都比較好解決了。

所以改革開放的大發展是符合經濟規律的結果,

中國製造佔領全球市場是中華民族勤勞本性的寫照。







那麼今天中國遇到美國的反制,中國從科學技術角度上能不能扛過去,從重工走向科工,這是除了政治決心外最重要的問題。我的看法是,雖然有困難,扛過去是沒問題的。下面進一步分析。




中國給世界的印象,有一條是「山寨大國」,其實很正常。

後發國家奮起追趕,開始當然就是山寨。能山寨那是你的本事,看一眼就懷孕那是中國的絕學。目前不過是該買的,能買的技術都搞定了,別人剩一點壓箱底的技術,不敢再賣了,只能自己開發了。



看看我們的鄰居走過的道路,那也都是號稱發達國家的。




韓國得到美國很多技術轉讓,有時直接就是美國資本控盤。因此韓國的汽車和造船發展很快,電子產業更是在世界上有重要位置。但是美國資本不願支持的產業,比如軍工,造坦克過不了高坎,玩火箭上不了天。就是拿到單子幫人搞個大壩,遇到大雨還決了堤。

可見韓國工業能力之一般。







上面這個動圖告訴我們,宇宙第一的坦克,最怕的是水泥墩。




再看日本。

日本在追趕上世界潮流後,確實很想搞幾個自己「原創」的產業。不過至今好像只有單反鏡頭相機比較成功,而在其他「原創」 產業上,連續犯下工業新領域的決策錯誤。




當年彩電只有625行掃描線,日本投入巨額資本開發1025行掃描線的模擬「高清彩電」,基本搞成了,但是美國的數字電視一出,卒。

行動電話挺不錯,日本盯上了,不和別人接軌,單獨搞個PHS制式(小靈通),結果未能獲得其他國家認可,卒。然後又投入巨資開發等離子電視,技術上似乎比液晶電視有優勢,各種技術關口也逐一克服,但是此時液晶電視已成國際潮流,卒。







現在則是新能源汽車。

別人在電動汽車上下力量,日本要搞氫能源車,優點當然明顯,環保呀。但是特斯拉搶先開放電動車專利,日本人牙痛呀。因為一旦最先進的電動車開放專利,意味著國際資本向它聚集,這一來電動車的各種關口,比如電池的規模生產造成成本下降,快速充電站的普遍建設的資金都有了支持。而日本把氫能源車專利死捏在手上,國際資本不來,就算車造出來了,氫氣的運輸,加氣站的配備,氫氣的儲存如何解決呢?沒有這些,車子怎麼賣出去呢?結果很可能還是,「卒」。







這就是島國心理的狹隘造成的問題了。

日本工業和科研能力沒問題,但是本國市場卻不大,最應該走國際合作的路子

,卻總想著創新產業搞全產業鏈壟斷,獲取高額利潤,因此把技術捏在手裡自行開發,當然不容易獲得國際資本的青睞。結果總是競爭對手的技術成了國際標準,自己投入巨資的競爭性技術胎死腹中。




那麼中國憑什麼能夠在技術上趕超呢?




中國第一個底氣就是市場。

與日本不同,中國有一個接近14億人口的統一市場。這個市場接受什麼工業標準,這個標準容易成為國際標準。中國又有世界最大的工業化能力,由此產生最強的市場競爭力。就拿電動車來說,中國採用的電動車標準必然成為國際標準,因為中國目前汽車銷量是美國的1.7倍,又公布了國家電動汽車規劃,歐美汽車行業不跟都不行。尤其是中國採用的充電站和充電樁的標準,必然成國際標準。







在美國的GPS已經控盤導航市場的情況下,中國的北斗首先在黨政軍行業應用,然後普及到海上的漁船,路上的大巴。

目前形成數千萬的應用,足以支撐導航晶元的自主升級迭代,一步步侵蝕GPS的市場份額。這就是市場大的好處。

自己的北斗搞起來了,而且在亞洲上空最先布網,結果順便就收穫了亞洲用戶,泰國馬來西亞都用上了北斗。那麼隨著今後的一帶一路和北斗的全球布網,勢必拿下很大的全球份額,與GPS分庭抗禮。







中國的第二個底氣就是需求。

恩格斯有一句話:

「社會上一旦有技術上的需要,則這種需要就會比十所大學更能把科學推向前進。」

誠哉斯言。比如晶元,過去曾經有兩次突破,但是產業沒配套,無法形成聚集效應,結果就無法快速迭代,最終只能下馬。現在有需求了,而且需求還不小,但是前段有美國晶元的充分供應,產業內自主意願不強。現在特朗普斷供中興,一下子把人打醒了。那麼這個社會需求只能走自主供應的道路了。用不了十年,也用不著完全自主,突破主要晶元技術的三分之一以上,這個中國完全做得到。







中國的晶元產業能成功么?

看看網上的消息就能揣度出來:ASML(阿斯麥)中國區總裁金泳璇去年4月在接受媒體採訪時「澄清」,ASML對大陸晶圓廠與國際客戶一視同仁,只要客戶下單。在交期方面,所有客戶也都完全一致,從下單到正式交貨,均為21個月。

目前已有大陸巨頭與ASML展開7納米工藝製程的EUV訂單洽談,2019年大陸首台EUV可望落地。



荷蘭也是瓦森納協定簽字國,本來應該禁運哪。但是中國已經完成28納米光刻機,正在用舉國之力衝擊7納米光刻機。阿斯麥心中有數,趕快賣吧,中國突破後就不好賣了。

值得一提的是,中芯國際2017年3月宣誓進軍7納米,還表示已和ASML達成合作。

最新的消息是,8月9日,中芯宣布14nm製程開始接受客戶,據估計第一個客戶是海思。中國企業開始大力支持自己的技術。







其實大飛機也是如此。我在這裡說句挨磚的話,當年運10下馬還是有道理的。有人不平,當年運10缺3000萬下馬了,可是為什麼幾百億買飛機又不缺錢了。這話其實沒道理。運10當年缺的是3000萬?那麼3000萬以後一定能定型生產?畢竟連完整的工裝工藝都沒形成,大型結構件無法成型,得用小結構件拼接,這會影響強度和壽命。而所謂幾百億買飛機也是個抽象的說法。幾百億是一段時間內的意向訂購,飛機只能一架架交付。因此有二十億的滾動,前面購進的飛機已經掙錢了。







現在中國工業已經到了可以解決大飛機絕大部分問題的時候了,大飛機上馬是很自然的事情。

大結構的壓鑄,電子操作的完善,包括發動機的研製,中國都開始具備能力。社會需要推動著技術進步,資本轉型的需求也要求突破大飛機的製造,產生更高的利潤。大飛機,將水到渠成。







中國的第三個底氣就是軍民融合。

中國軍工是有很多好東西的,這些東西不一定是最先進的,但是足夠全面。涉及軍工的需求發達國家是禁運的,中國軍工也不敢靠進口來滿足需求,所以必然是自主研製。比如晶元,軍工產品就開始用龍芯。而國人關注的航發,從參加軍演的殲20飛行員的一句信息量很大話就可以看出來:在超音速時就是殲20的天下!能在超音速時玩機動,只能說明峨眉已經裝機了,沒有矢量噴管,殲20也是不可能在超音速時超機動的。那麼航發的差距也就不大了。







過去中國是軍民兩張皮,軍事領域的成果推廣到民用有障礙,而民企參與軍工也很難。如果克服了這個障礙,

合適的軍工產品儘快普及民用,而民企以其靈活的運營激發軍企,中國的高科技技術將得到極大的助力。




中國第四個底氣就是有雄厚的科技人才。

中國人一向重視國強,任何困難的時候都堅持盯著高科技。過去是國家專項,863計劃;現在連企業都開始投資高科技,由此調動的人才和資金就多了。而且由於中國的發展前景,過去願意在美歐發展自己事業的高科技人才,越來越傾向於回國搞事業。這也是很自然的事情,要說哪個民族的鄉土情最重,恐怕非中華民族莫屬了。




去年回國的人才數量首次超過出國的人才,這是個重要的指標性事件。關鍵是出國的都是人才苗子,還待培養,而回國的相當部分已經是領軍人才了。

隨著中國的科研費用不斷提高,中國的科研市場越來越大,回國人才的不斷增加是不可避免的趨勢。







中國最大的底氣就是國家的意志和民眾的大國心態。

中國歷史上就是一個大國,而太祖更以其強烈的強國意志影響著一代代中國人,包括中共的領導。民眾有大國心態,領導有強國意志,國家有強大的實力。具備了這些條件,在科技上不能趕超那才是不可想像的。唯一需要的就是時間。







當然,一邊進行現階段的趕超,一邊規劃未來的原創性趕超,這都是現在不可偏廢的。

畢竟追趕型的領域越來越少,放眼看去,前面沒有領先者的領域開始出現,這就要開始搞一些基礎性科研,這一類科研十年二十年看不到結果,但是也必須給予支持。




第一代革命者是拋頭顱灑熱血,付出生命的代價打下江山;第一代建設者也是吃腌菜揮熱汗建設江山的。有人說那是激情燃燒的歲月,是的,燃燒生命、燃燒體力。

今天我們是燃燒能源,明天要燃燒智慧。







畢竟,我們的目標是星辰大海!




大國博弈,時政解析,每天在此開「蔣」



長按上方二維碼關注▲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環球洞察 的精彩文章:

非洲唯一「友邦」將訪台,然而或送上一個「噩耗」...
中國一聲號召,十國紛紛響應!美急忙掏出20億,仍舊被一腳踢開

TAG:環球洞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