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這個浙江人的思想,在中國屹立300年沒有國人能超越,民國時也受大力推崇!

這個浙江人的思想,在中國屹立300年沒有國人能超越,民國時也受大力推崇!

原標題:這個浙江人的思想,在中國屹立300年沒有國人能超越,民國時也受大力推崇!


公元1472年,此時正是明朝,明憲宗成化八年。


浙江餘姚的一個書香門第之中,有一位孕婦,懷孕超過十個月才分娩,生下一個男嬰。嬰兒誕生之前,他的祖母夢見天神衣緋玉,雲中鼓吹,抱一赤子,從天而降,於是,祖父遂為他取名為「雲」,並給他居住的地方起名為「瑞雲樓」。這名男嬰的父親王華,在男嬰出生9年之後,參加科舉考試中了狀元(成化十七年,即1481年),後來官至南京吏部尚書。


男嬰長到5歲仍不會說話,但卻能夠默記祖父所讀過的書(他在一旁聽來的)。有一高僧過其家,摸著他的頭說「好個孩兒,可惜道破。」有學問的祖父根據《論語·衛靈公》所云「知及之,仁不能守之,雖得之,必失之」,為他改名為「守仁」。隨後他就開口說話了。守仁的父親王華喜愛紹興的山水,舉家離開餘姚,移居了紹興。


此人正是中國歷史上大名鼎鼎的王陽明!

王守仁(1472年10月31日—1529年1月9日),漢族,幼名雲,字伯安,別號「陽明」。因曾築室於會稽山陽明洞,自號陽明子,後世學者稱之為陽明先生,亦稱王陽明。


【王陽明畫像】



王陽明是個了不起的人物,後世評價頗多。近600年來,評價可分為四個時期。


一、稍後於王陽明的同時代明朝人的評價


1、朱載垕(1537年-1572年,明朝皇帝穆宗):兩肩正氣,一代偉人,具撥亂反正之才,展救世安民之略,功高不賞,朕甚憫焉!因念勛賢,重申盟誓。


2、徐渭(1521年—1593年,明朝文學家、書畫家、戲曲家、軍事家):「王羲之『以書掩其人』,王守仁則『以人掩其書』。」


3、王世貞(1526年-1590年,張居正死後,王世貞起複為應天府尹、南京兵部侍郎,累官至南京刑部尚書,卒贈太子少保):①伯安之為詩,少年有意求工,而為才所使,不能深造而衷於法;晚年盡舉而歸之道,而尚為少年意象所牽,率不能深融而出於自然。其自負若兩得。②文章之最達者,則無過宋文憲濂、楊文貞士奇、李文正東陽、王文成守仁。③理學之逃,陽明造基。④王伯安如食哀家梨,吻咽快爽不可言;又如飛瀑布岩,一瀉千尺,無淵渟沉冥之致。


明朝人盛讚的是王陽明的德和才。德:正氣凜然;才:撥亂反正和文才。


【陽明故居】


二、明朝之後的清朝人的評價


1、魏禧(1624年-1680年,散文家,與汪琬、侯方域並稱「清初三家」)。他的評價:「陽明先生以道德之事功,為三百年一人。」


2、王士禎(1634年-1711年,清初傑出詩人、文學家,繼錢謙益之後主盟詩壇,與朱彝尊並稱「南朱北王」):王文成公為明第一流人物,立德、立功、立言,皆居絕頂。


3、曾國藩(1811年-1872年,政治家、戰略家、理學家、文學家):「王陽明矯正舊風氣,開出新風氣,功不在禹下。」


清朝時候的人對王陽明的評價很高:1、三百年才出現一個的大才和天才;2、第一流人物,立德、立功、立言,皆居絕頂;3、將他與上古聖賢之君大禹相比較,很是難得。


【陽明雕塑】



三、近代史上著名人物們的評價


1、梁啟超:①他在近代學術界中,極具偉大,軍事上、政治上,多有很大的勛業。②陽明是一位豪傑之士,他的學術像打藥針一般令人興奮,所以能做五百年道學結束,吐很大光芒。

2、章太炎:①文成以內過非人所證,故付之於良知,以發於事業者或為時位阻,故言「行之明覺精察處即知,知之真切篤實處即行」,於是有知行合一之說。②文成之術,非貴其能從政也,貴乎敢直其身,敢行其意也。


3、孫中山:日本的舊文明皆由中國傳入,五十年前維新諸豪傑,沉醉於中國哲學大家王陽明的『知行合一』說。


4、蔡元培:明之中葉王陽明出,中興陸學,而思想界之氣象又一新焉。


近代人物的評論,又提高一層,擴充到「思想家」和哲學家的廣度和深度。


四、現代人的評價:


1、余秋雨:中國歷史上能文能武的人很多,但在兩方面都臻於極致的卻廖若晨星……好像一切都要等到王陽明的出現,才能讓奇蹟真正產生……王陽明一直被人們詬病的哲學在我看來是中華民族智能發展史上的一大成就,能夠有資格給予批評的人其實並不太多。


2、當年明月:他的心學,是中華文明史上的一朵奇葩,是值得我們每個人為之驕傲的財富,他吹響了人性解放的號角,引領了明代末期的思想解放潮流,他的思想流傳千古,近代的康有為、孫中山等人都從其中受益匪淺。


3、百度:王陽明是明代著名思想家、文學家、哲學家和軍事家,陸王心學之集大成者,精通儒家、道家、佛家。


現代人的評價歸納出4個家:思想家、文學家、哲學家和軍事家。


在筆者看來,王陽明留下的哲學思想可能會有可取之處,不過,在其代表作《大學問》中。全書採用問答式來闡述王陽明的思辨觀念。書的開場白說(白話)——有人向先生請教說:「《大學》一書,過去的儒家學者認為是有關『大人』的學問。我不揣冒昧地向您請教,大人學問的重點為什麼在於『明明德』呢?」陽明先生回答說:「所謂的『大人』,指的是把天地萬物看成一個整體的那類人。他們把普天之下的人看成是一家人,把全體中國人看作一個人。如果有人按照形體來區分你和我,這類人就是所謂的『小人』……」

據介紹,這一部思辨的哲學著作《大學問》,形式是問答體,但言簡意賅、原文優美流暢,讀之後如醍醐灌頂、茅塞頓開,必覺心明眼亮、神清氣爽,實在是好得很。


【陽明全集】



可是,如果做一個橫向比較,與王陽明同一時代的西方經文藝復興之後的西方哲學家,他們並不像王陽明在中國社會中那麼形單影隻——在中國找不到比肩者。通讀《大學問》全文,文章雖然有思辨,但是,並不顯得強於思辨,仍然帶有中國特色——比較糾纏實際問題,抽象問題很少出現。


我們帶著比較的意圖,看一看西方著名哲學家馬基雅維里,他的《君主論》同樣聞名遐邇。


這一位西方哲學大家,尼可羅·馬基亞維利(1469~1527),又譯尼科洛·馬基雅維利,義大利政治思想家和歷史學家,他1469年誕生於義大利佛羅倫薩。其思想常被概括為馬基雅維利主義。在中世紀後期政治思想家中,他第一個明顯地擺脫了神學和倫理學的束縛,為政治學和法學開闢了走向獨立學科的道路。他主張國家至上,將國家權力作為法的基礎。代表作《君主論》主要論述為君之道、君主應具備哪些條件和本領、應該如何奪取和鞏固政權等。他是名符其實的近代政治思想的主要奠基人之一。


列出《君主論》前面幾章目錄:


第一章君主國的種類及獲得方法


第二章論世襲君主國


第三章論混合君主國

第四章為什麼亞歷山大征服的大流士王國在亞歷山大死後沒有反抗其繼任者


第五章對於被佔領前生活在各自法律之下的城市或君主國該如何統治


……


【西方經典名著】



我們先不評價思想性,僅從思辨上看,王陽明《大學問》如果說還能夠抵擋一下《君主論》;可是,再過了這個時期,到了明朝末期和清朝前、中期,再看中國人,似乎所有人的思辨已經被消磨殆盡了——這要等到近代史才能夠出現理解王陽明的中國學者了。於是,我們才知道王陽明在中國思想家和哲學界的建樹獨樹一幟,只不過如果放在西方比較,的確不值得自豪,其哲學思辨被甩出了幾條街。這不能夠怪王陽明,只能夠說當時封建中國的環境和氣候不適宜像王陽明這樣的天才生長,所以,輸在社會制度上!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雲旗神高 的精彩文章:

生在清朝長在民國、40歲守寡卻創造奇蹟,13個子女全培養成博士!
周文王到底有多少個兒子,有哪些兒子被殺掉,又有哪些兒子後代昌盛?

TAG:雲旗神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