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哲理 > 白雲山|水墨太行

白雲山|水墨太行

白雲山|水墨太行

太行山處於中華文明的核心區域,是中華文明的搖籃。太行向來是崇高、悲壯、雄強、豪邁的象徵,是中華民族的脊樑。

作為太行兒女的小編我也甚是驕傲啊。

太行以其獨特魅力吸引了無數文人墨客。其中白雲鄉先生取得了眾所矚目的成就。

白雲山|水墨太行

白雲鄉

白雲鄉,1956年生,河北館陶人,1982年畢業於河北師範大學美術系並留校任教。任美術研究所所長,現為教授碩士研究生導師,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中國美術家協會理事,河北省文聯副主席,中國畫學會創作理事,河北省美術家協會副主席,河北省省管優秀專家,河北省文史研究館館員,中央文史館書畫研究院院部委員。

出版有《當代中國畫家—白雲鄉》、《太行真境—白雲鄉山水畫》、《從傳統走來—白雲鄉解析荊浩》、《白雲鄉藝術與生活》、《當代中國畫家研究叢書—白雲鄉》等專著。


作品欣賞

白雲鄉擅長畫山水,所作太行大坡系列作品,注重山水精神的營構與表現,畫風莊重嚴謹、樸厚雄渾

白雲山|水墨太行

其筆下的太行筆墨勁健、氣勢恢宏、畫面激蕩。

如此恢宏的畫面的效果,自然離不開獨特的繪畫技法。

白雲山|水墨太行

皴法是中國山水畫運用筆墨來表現山石峰巒等物體結構質感的一種傳統技法。

白雲山|水墨太行

白雲鄉為更好地表現出太行山的個性特徵,將傳統皴法大膽改良,獨創「白式皴法」。他的藝術實踐映照了石濤的「筆墨當隨時代」。

白雲山|水墨太行

白雲鄉有意識地減弱線的成分,打破勾與皴的界限,亦勾亦皴,側鋒積墨,反覆疊加,必至蒼茫深郁而後止。

他不復斤斤於局部的筆墨趣味,致力於團塊感、體積感的塑造,真實地表現出太行山石所特有的表層肌理與體面組合。

白雲山|水墨太行

筆下的一坡衰草,土與石,都使太行山地貌和物象有了生動的表現。

白雲山|水墨太行

構圖大多飽滿充實,往往黑沉沉的深山大壑布滿整個畫面,驚心動魄,氣勢逼人。大開大合,疏密得當,節奏分明。對長坡的處理尤見高超的構圖能力與表現手段。

白雲山|水墨太行

較之傳統文人畫中的逸的表現,他的作品宏大強烈。

他的藝術是陽剛的藝術,是「關東大漢,手執鐵板,唱大江東去」,是豪放不羈、激越昂揚的《大風歌》!

白雲山|水墨太行

白雲鄉曾經說:「多年來我一直以這種方法來畫太行山,這種執著和自信來源於我真實的情感,我的畫也體現了我的認識」 。白雲鄉正是這樣真實而深刻地表現了「太行天下脊」的氣勢。


人物評價

雲鄉滯澀,山水多雄豪。冀中風沙勁,坡谷樹多葉少。焦墨重掃,絳赭清罩,亂頭粗服更妖嬈。鄉關知何處,月圓土厚天高。散毫陶山,留白古郡,一腔豪氣付蕭蕭。白雲鄉里白雲渺,斗酒相逢須醉倒。

——翟墨

當代中國山水畫往往未脫離傳統山水畫的圖式,筆墨雷同,千篇一律。白雲鄉的山水畫帶有一定的實驗性,試圖從傳統圖式中解脫出來。他以粗筆焦墨橫拖直拽,又以淺褐淺綠與水墨調和渲染,總體視覺效果渾厚自然,更便於表現畫家磅礴盤郁的胸中丘壑。

——王鏞

白雲鄉融中西畫法於一身,以純熟老到、參差細密的干筆皴擦,表現北方大山大水。依山石體貌結構而運的筆法,與流轉切換間分出塊面層次和陰陽向背;輔以渲染的淡墨柔彩,滿幅的皴擦顯出生氣,構成骨肉相濟、虛實相彰的畫面效果。

——呂品田

白雲鄉是「真工實能」的畫家。與別人相比,白雲鄉畫畫可能較累。別人意寫,他則寫實。別人熟用古人程式皴法,他則創造自己的皴法。這樣的創作狀態當然是不輕鬆的。然正是在不輕鬆中,白雲鄉給觀眾提供了新的看點。我們可從白雲鄉的皴法中聯想到油畫的肌理效果,看到自然山水的氤氳真境,又可以從畫面中感受到大山大川的蒼茫之氣。

——李一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