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收視率太低只因沒造假?這才是《天盛長歌》撲街的真正原因!

收視率太低只因沒造假?這才是《天盛長歌》撲街的真正原因!

8月14日,備受期待的古裝電視劇《天盛長歌》終於在湖南衛視首播,並同步登陸愛奇藝、芒果TV兩大視頻平台。然而開播兩天後,豆瓣評分7.7的《天盛長歌》收視率卻不甚理想:開播首日0.558,第二日0.539。於是不少愛劇心切的粉絲「勸」官博趕緊買熱搜炒熱度。

對於粉絲的調侃,《天盛長歌》通過官方微博發布自律聲明,稱目前該劇的品質得到了觀眾的一致認可,但收視率卻與輿情和觀眾的共識嚴重背離。有觀眾吐槽:「撲街不能撲得大氣一點嗎?分高和收視率有什麼關係.......」

大台大劇為何針對低收視率發布聲明?

收視率調查原本是為廣告商向電視台投放廣告服務,並非電視節目優劣的評價標準,這也是國際通行規則。

近兩年收視造假是行業揮之不去的噩夢。電視台廣告收入、製片方作品表現、主創與主演的市場價值,皆被假收視所綁架。收視造假成為行業亂象的頑疾之一。

為何要買收視率?

廣東一家電視劇製作公司負責人曾舉例,一部50集的電視劇,賣給電視台是每集100萬元,在協議中會承諾平均收視率要超過1,收視率每低0.1就扣除單集購片費10萬元。而在實際播出時,該劇的平均收視率為0.95,按照條款,則被相應扣除每集5萬元,50集算下來250萬元片款就沒有了——「收視率的高低,直接與製片方的片款掛鉤」。

《天盛長歌》開播首日收視率

業內一度頻現人為「製造」收視率現象的根本原因:輸不起。然而《天盛長歌》背後站著的是辛迪加、東申以及好麥文化三家有實力、有財力的影視公司,所以他們能發聲也敢發聲。

今年以來,作為影視創作的風向標,《人民日報》也多番發聲,僅1月就連發四篇文章針對收視率造假現象。《天盛長歌》此番發聲,一是為了將大眾關注點從尷尬的收視局面轉移開,同時也表現了反假、打假的決心。只是,僅憑《天盛長歌》一己之力,又如何能改變這一行業頑疾?路漫漫其修遠兮……

自折熱度,題材限制,撞檔爆款

《天盛長歌》能否低開高走?

《天盛長歌》原名《凰權·奕天下》,自2015年開始籌備,製片方用了兩年的時間精心打磨劇本,對角色的豐富性和塑造空間不斷精益求精,三顧茅廬請來了唯一認定的男主角陳坤,最終上千名劇組人員歷經197個日夜的「奮戰」完成拍攝,可謂是歷經坎坷才得以順利上映。

自影片開播以來,無論是演員精湛的演技、還是如電影一般質感的畫面、細緻精巧的服化設計,都得到了觀眾的一致好評。

《天盛長歌》豆瓣短評

如今《天盛長歌》陷入高口碑低收視的局面,首先是定檔的時候製片方「臨門一腳」將《凰權·奕天下》改名為《天盛長歌》,使影片的熱度大打折扣,不少觀眾都表示「一直在等凰權奕天下,原來是改了名」。

另外重要的一點就是,《天盛長歌》為了順利播出,編劇調整了多處情節,將原本一部大女主小說改編成大男主戲,而權謀大戲因為缺少女性觀眾的青睞,本就是叫好不叫座的題材。

同時,暑期檔的大黑馬《延禧攻略》以及《香蜜沉沉燼如霜》都仍在熱播階段,相比於《延禧攻略》的爽和《香蜜》的甜,權謀戲的慢節奏,也讓觀眾缺少了觀看《天盛長歌》的耐心,甚至有觀眾表示:「我知道這部劇方方面面都很優秀,但我就是不想看它」。

不過隨著情節線索的鋪墊展開,劇情逐漸升溫,《天盛長歌》低開高走也不是不可能。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網路大電影頭條 的精彩文章:

寧浩新作獲28億天價保底!買斷方為王寶強公司

TAG:網路大電影頭條 |